[分享] 赖嘉绫:如何把〈木兰辞〉化为法文绘本?

楼主: vikk33 (陈V)   2018-04-05 18:57:25
赖嘉绫:如何把〈木兰辞〉化为法文绘本?鸿飞出版总编辑叶俊良的法国出版之路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10648?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media&utm_campaign=fb-okapi&utm_term=colum&utm_content=10648
从开始自己的工作室,每年台北国际书展结束后,我都试着邀请来自各地的创作者朋友们
一起早餐。台北国际书展是亚洲最大的书展,每年因为书展,平时不在台北活动的各路人
马就有机会交替会面;尽管书展期间忙着各自的活动,恰好可以在结束后用个早餐,分享
彼此的新书与创作问题。出席时,每一位都会带着自己的最新作品,签名换早餐!叶俊良
也曾经参加过我们的早餐会,与俊良最早的相遇,是经由法文绘本职人林幸萩小姐的引介
;听说有一位台湾年轻人在巴黎出版绘本,出版社名为“鸿飞”(HONGFEI),于是我也
邀请一位住在台北的法国朋友安来参加这场聚会,没想到她竟然也是鸿飞的书迷。安知道
我喜欢绘本,曾经带着鸿飞的书讯介绍给我,我不曾将两件事串在一起,所以现在所有的
线都牵着了。
许多事情说来都是巧合,后来在巴黎近郊的童书展,真正看到俊良的摊位,我非常震惊,
因为整整是人家一般摊位的好几倍大。我与星月书房的魏淑贞总编辑看书看得忘了时间,
就和俊良与伙伴一直聊到当天书展开放时间结束,也和专业人员们开始酒趴。
当时我的震惊来自对俊良布展时的专注,谨慎、优雅、有条理。他将书拿出书箱,检查书
况,陈列的位置想必早已规划好,数量高度、拿取的角度都在视线中呈现协调,后来才知
道他在台湾时是念台大物理系,后来到了巴黎学建筑。一眼望去,我惊讶他出版的数量,
好奇身为留学生,在巴黎这个对外国人不是很方便很友善的城市,是如何存活?又如何得
以铺陈这一摊出版?
这些种种,终于在他最近出版的《我在法国做图画书》里找到来龙去脉。他带着从小对文
学的喜爱,虽然被保送台大物理系,又进入法国建筑学院,此刻落脚于图画书出版,每一
个转折在平常的看法都是学非所用,都得要碰撞;但现在回头看,种种学经历都像是为了
成为一位出版职人的准备工作。人生转弯之处多风景,在这些历程中储备能力、结交朋友
、增广见闻,重要的是,听从心底的声音,找到一个可以做到生命最后一天都还想要做的
事。
这样的历程每个人要用的时间不同,有的人犹疑,花了一辈子追寻;有的人自以为笃定,
却一直执迷不悟;有的人多角度自我经营,一通百通;也有人默默耕耘,乐于做个推手。
无论如何,当我们看到这些与众不同的人物出现时,只要当事人有乐在其中,那就是成功
了,因为人生的终点都是一样的,精彩的是过程。
终于,台湾读者可以目睹这位集作者、编者、出版者于一身的人是如何做图画书了,书展
基金会邀请叶俊良于2018年国际书展参与对谈,分享身为童书艺术总监的经验。不论是翻
译出版、原创出版,出版者都必须面临不同挑战,在语意转呈、与插画家互动的过程中,
以锱铢必较的心情专注在每一个细节。
在书展蓝沙龙一场他与绘者克雷梦丝.波列(Clémence Pollet)分享工作经过时,现场
准备了三本他们合作过的书,从《木兰辞》(La Ballade De Mulan)开始聊就引起太多
好奇,最后仅浅谈《孔子的一生》(Confucius Toute Une Vie),后来为了让现场观众
提问,只好放过刚有了中文版的《很久很久以前……大家来过河》(Il était une
fois... La traversée)。
《木兰辞》的节奏与韵,有如木兰的英气与外刚内柔的性情,缓缓道出一位女性青春的战
曲。身兼作者、编辑的叶俊良与绘者克雷梦丝讨论后,决定使用版画的技巧来诠释。所有
草图都定稿后,克雷梦丝去了伦敦工作,所以全部的画稿都是她在工作之余以一年时间完
成的。回到巴黎时,她带着一整叠板子,都是全新的,完全没有试印过,等到置入画面时
,也一点都没有差错。俊良佩服她专精的投入,后来询问她在伦敦一年都做了些什么?克
雷梦丝说她一点也想不起来,“因为全部生活都投入《木兰辞》的制作了。”
重点在草图的定稿,是如何达到共识呢?俊良先将原诗译成法文、读给绘者克雷梦丝,绘
者再将草图带回讨论,同时是作者、编辑、艺术总监,让这个合作变得更直接。我们直接
来看图,“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那织纺如流水,同时暗示
了木兰的人生如同小船般开始航行,还对应了最后她回到家乡与友朋告别的那艘船。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与“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
战时袍 着我旧时裳 当窗里云鬓 对镜贴花黄”对绘本最为挑战,最初的草图有如迷宫般
,可能是文本里的东、南、西、北让她迷乱了,其实在辞里,这些只是比喻。经过俊良的
解释后,他们重新整理这个画面:从变装出发到装备齐全;对镜时,背后置放了一个充满
回忆的屏风。
当时现场来了多位国内重要的绘本编辑、作家、出版代表,其一精彩的提问如“绘者最喜
欢哪一幅?”,经过俊良翻译成法文询问克雷梦丝后,两人露出奇特的微笑,原来克雷梦
丝说是“对镜贴花黄”那一页,俊良惊喜地说他也是!但这个问题从来没人问过,他们也
彼此不知道对方的想法。
也有观众问,为何邀一位对中华文化不熟悉的绘者来创作呢?他们的回答非常宏观,克雷
梦丝说,“这样的创作,其准备工作有如打开一扇进入华人文化世界的门。对法文读者而
言,同样是被引进东方文化的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精髓之处,我们对彼此的文化
越了解,就越能体会对方的深奥。”
就一位创作者而言,这是最客观的技法,自以为弘大者不见得是弘大。现代的华语文化与
古文化已有距离,如同我们无法从伊朗、中东的国家取得对波斯文化、两河文化的了解。
如何在现代取材亲近古文化,有如《木兰辞》与《孔子的一生》这两本书,鸿飞在法国出
版的并不只有关于华人文化的取材,其出版特质在赋予绘本更高的艺术境界。他也曾经将
林世仁老师的诗《四季的礼物》以法文出版,完整出版新锐插画家洪意晴在波隆纳入选的
插画成为无字书《访客》,法国许多资深画家如皮耶 .康努乐(Pierre Cornuel)、尼
古拉.乔利佛(Nicolas Jolivot)亲自与俊良联系,成为鸿飞出版的绘者,鸿飞以广纳
川流式的文化传递,立足国际出版。
鸿飞的出版品,如《很久很久以前……大家来过河》《不会很复杂》近期也有中译本了,
两本完全不同的风格,我想读者可以试试这样不同口味的作品。远观鸿飞与俊良,也如木
兰与孔子般,走出自己的行旅,在行旅中锻炼出坚强、独立、品味,回想人生如同经过一
座座的桥、搭了许多船、打过多场战役。现在的“我”回顾已是多年之后,现在的叶俊良
,经过物理学、文学、建筑学、出版学的种种,想必对未来有更宽广的视野,为绘本世界
投入多元,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PeakOil (安寤生)   2018-04-07 00:36:00
这也可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