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图文好读版:https://doctorhsia.blogspot.tw/2018/01/Buffett.html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一个好公司是怎么炼成的
敝人对“赚钱”没有太多研究,反而是对“省钱”有些心得(穷人思维灵气持续开启中)
XD
我原本对巴菲特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他是当今世界上最出色的“投资者”,是一个光靠“
投资股票”而非“经营实业”就荣登世界首富的大人物--就像 Facebook 是“没有自产
内容”却获得最多浏览量的社群媒体一样--而看了<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后,赫然发
现自己先前只看一些胡乱拼凑出的网络新闻,导致理解的十分片面且肤浅~~
就像上述的报导所写,“巴菲特终于决定结束公司的纺织业务,他认为唯有将波克夏转型
为投资控股公司,才能创造公司和股东的最大利益”,我原本的认知如同这段一样,错得
非常离谱--
波克夏哈萨威是巴菲特控股公司在 1965 年收购的纺织产业,巴菲特用波克夏的现金进军
保险业,再用保险浮存金作为收购更多优质产业的子弹,所以纺织业算是波克夏集团的“
第一桶金”,其纺织业务最终在 1985 年因无法逆转的亏损而终止。
单单用“投资股票而获利”来界定巴菲特,实在太狭隘,就他书中表达的投资态度看来,
他“一辈子”在股市买卖的次数,我想可能比起许多每天看盘杀进杀出的小股民“一年”
的交易次数还来得少!
我认为,巴菲特的主要角色,是一位顶尖的“营运者”,以稳健的步伐及诚信的态度,率
领波克夏集团,多年来持续投资及并购优质产业,并且用实际举动来打造了一个与股东互
利互惠的公司文化环境,也进一步地正向的影响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秩序。
书中述及很多财务专有名词,对于我这个完全不懂财报的门外汉,读起来真的颇为吃力(
光导论就看得晕头转向了 XD),另外本书在网络上已有很多针对投资观念的相关讨论,
本篇主要针对巴菲特在“企业治理”上的理念,提出我的读后感想:
[一个公司真正的“所有人”是谁?]
上市公司的组成,是由全体股东选任“负责阶层”--董事会,首席为董事长--来代表
公司、进行决策且承担责任;而董事会则聘请“管理阶层”--经理人,首席为执行长(
在台湾称总经理)--负责执行工作业务,赚取市场利润,提升公司价值,保持竞争实力
。
※ ※ ※ ※ ※ ※
巴菲特以“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三者间的角色重叠关系,将公司分成三个类
型:
1﹒股东 ≠ 董事会 ≠ 经理人
在董事会本身没持股的情况下,这些董事很可能就不会由“全体股东”的利益出发以进行
决策,书中提到一个例子--某个公司的董事会否决了对全体股东非常有利的并购案,只
因为公司被并购后,他们就没有优渥的董事“薪水”可领了 @@
董事没有股权,对经理人的制衡力量也会下降;如果一个董事发现管理阶层的问题,需要
说服其他董事一起投下否决票,但若遇到董事间意见相左时,这位董事就需要向其他股东
们提出报告,以期获得支持--大部分的董事不太可能会做到这一步(就算会,也是故意
搞斗争居多 QQ)--如果董事有持股的话,会大幅增加他们认真监督经理人的动机,以
及在决策时的影响力。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巴菲特不支持独立董事的设立,独立董事,看似公正清高,实则尸位素
餐;期望独立董事能“积极”且“有商业头脑”的参与公司决策,还要以“全体股东的利
益”作优先考量,根本是违反人性且不切实际的想法!
2﹒经理人也是股东
波克夏集团目前就是这种结构,巴菲特本身持有大量自己公司的股票,也是整个公司的执
行长,执掌波克夏母公司的主要业务--决定整个企业的营运方向,管理旗下的子公司,
且持续寻找好的投资目标。
他旗下的经理人多半也是把大部分的身家,用来买进自己企业的股票;经理人与全体股东
的利益一致,不用担心经理人为了私利而从中搞鬼,毕竟他自己的财产跟公司的业绩是休
戚与共的!
从 1965 年迄今,巴菲特掌管公司已经迈入第 53 个年头(2018年),而波克夏一路以来
有着非常优异的市场表现,股东们也十分信赖巴菲特,波克夏股票的转手率低得惊人(B
股除外),因此巴菲特的地位非常稳固,我想股东们应该都希望他能再战十年吧!
但书中也提醒大家,要小心这种“经理人=大股东”的模式,如果遇到昏庸无能甚或品行
不端的执行长时会很危险,因为董事会无法对持有大量股份的管理阶层产生制衡(没有足
够的股东支持,无法凝聚起让执行长下台的力量),很可能只能用董事集体辞职的手段来
警告其他股东和社会大众要小心这间公司。
3﹒董事会也是股东
这是巴菲特认为最良好的组成类型,他也希望后续波克夏能朝这个方向转型--全体股东
选出其中有能力者为董事,负责监督管理团队--董事与全体股东的利害一致,所以很容
易凝聚出对公司有利的决策,任命一流的经营团队,如经理人不称职也能明快地进行裁撤
。
※ ※ ※ ※ ※ ※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得知,公司的真正所有人,不是董事会,也不是经理人,而是“全体股
东”!
在公司中有强大话语权的董事会或经理人,他们的力量是奠基在持有的股份上,而不是他
们的地位;撇去股东的身份不提,董事会和经理人各有各的工作要作,并不因为他们的职
位而比其他股东伟大。
[台湾企业的“藏镜人”]
回头看看,台湾又是如何呢?
由于法规的混乱落后加上官方的普遍纵容,台湾所谓的“公司”,可能都还停留在某大人
物独断独行及家族企业盘根错节的威权时代。
这些大老板,身上挂著一整排“总裁”、“荣誉董事长”、“最高顾问”等等响当当的名
号,但事实上,在台湾“公司法”里面,根本没有规范这些头衔的确切权责!
简单来说,他们就是“不受监管、不需负责”的实质统治者!有董事之权,无董事之责。
另一方面,有关公司的管理和营运,实际上也都是这些“藏镜人”说的算!总经理(执行
长)就像他们手中的木偶,管理阶层无法发挥专业,只能唯唯诺诺,指哪打哪。
集团企业内部母子公司的交叉持股和举世仅有的法人董事制度,是形成这种“另类台湾奇
观”的主因,在这些陋规的保护下,让这些“大老板”不用持有太多的股份就能掌握多间
公司,展开“总裁的野望”!(详见<公司的品格>一书)
比起前面提到的三种公司型态而言,这些台湾“总裁”,在实质上既是董事长又是执行长
,还不用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企业的获利,往往拿来利己和酬庸,而非用来进行产业升级
和永续经营,甚至直接掏空属于全体股东的公司资本!惹出大麻烦时就拍拍屁股走人,剩
下一整个烂摊子,留给姑息养奸的政府和无力反抗的股民去收拾。
※ ※ ※ ※ ※ ※
乐升的股票一夕变成壁纸,所谓的“公开收购”是一场盛大的骗局。
威盛和宏达电由盛转衰,许多人说是时不我予;但我最记得的,是宏达电在强敌环伺之下
,竟然将获利拿去摊威盛的坏帐,相较韩国三星集团狠下血本的锐意创新,王大老板搞出
的挖隧道交易,让宏达电彻底由盛转衰......现在该企业的 VR 事业又拆分出来了,会再
重演一次历史吗 @@
书中提及的一些恶性手段还算“巧取”,而某些台湾企业的行径,可不能只用“豪夺”来
形容了!只能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确实负起修法及督导的责任,而不是甘为企业财团的打
手,让大多数的股民永远处于法规和讯息上的弱势当中。
[造最好最长的坡,滚最大的雪球]
巴菲特一生所努力的,除了带领波克夏集团持续获利成长外,就是保持财务上的公开透明
,让公司的盈余完全的回归到公司的所有人--也就是全体股东身上。
巴菲特的资产增长,是源于他买入的波克夏股票在市场上的价值增长,而非以“执行长”
身份领取不当的高额薪资,或是在公司的获利上动手脚,从其他股东的口袋中捞钱;也因
此,巴菲特能够坦荡荡的承诺,自己的财富增长率会与每个波克夏股东相同。
※ ※ ※ ※ ※ ※
波克夏的经理团队不会有特许认股权,因为巴菲特认为那是在剥夺其他股东的利益;每位
经理人依本身业绩获取奖金,而非领取过多的固定薪资,且取消掉无谓的的繁文缛节,因
为巴菲特要执行长只要专注于“管理公司”这件事就好。
波克夏很少发行新股票,因为这会摊薄既有股东的权益(公司的业绩盈余不会因为股份总
数增加而增加);波克夏也不太发股利,因为巴菲特认为盈余若能创造更多的利润就该持
续投入市场,同时也降低股东的税负。
波克夏极度重视公司的名誉,即便是“合法”的获利,只要有道德上的疑虑,巴菲特就不
会去碰它;同样他也不是自命清高的老古板,能套利的正当交易,当然就会果断出手。
波克夏尽量避免举债,也不过度使用财务杠杆,因为巴菲特知道稳当的经营才能让全体股
东安心度日;而时时备足充分的资金,也让波克夏能在良好的时机点主动出击。
※ ※ ※ ※ ※ ※
波克夏极少进行除了节税目的以外的慈善捐款,因为巴菲特认为这会损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而在捐献流向上,巴菲特也认为该交由全体股东决定,而非取决于董事会或经理人的好
恶(甚至很多捐献是经由指定的“基金会”流回了有心人士的口袋)。
很可惜的,因为在选择资助支持堕胎权团体上出现民众抵制的声浪,使得由股东投票决定
捐献的优秀方案在 2002 年被迫中止;这件事也凸显出群众的盲目真是可怕,竟然不允许
一个投资人自由地决定“自己的钱”可以捐给谁 @@
波克夏不追求亮眼的财报绩效,因为长期的企业价值比短期的盈利目标更重要;波克夏致
力于降低非必要支出,简化管理流程,减少营运成本,因为巴菲特认为股东的每一分钱都
要花在刀口上!所以本书实际上在“省钱”上的着墨比“赚钱”更多,真的让我看了津津
有味 ^^b
(巴菲特在 1986 年买入公务机自打脸的那段辩解很有趣,后来巴菲特在 1998 年卖掉了
公务机--因为波克夏直接并购了飞行服务公司 XD)
※ ※ ※ ※ ※ ※
波克夏持续购入优质企业,并将集团内的良好文化延伸出去,不断提升旗下事业的竞争实
力,一步一步地创立起牢不可破的商业帝国。
读了本书后,我认为,“买低卖高”甚或“价值投资”都只是巴菲特的“战术”手段,其
最终“战略”目标,仍然是作个称职的“营运者”!
巴菲特曾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找到湿湿的雪,和长长的坡。”(Life is
like a snowball. The important thing is finding wet snow and a really long
hill.)
我想,巴菲特的最大成就,不是他滚出了最大的“雪球”--而是脚踏实地且开诚布公的
,替跟随他的投资者们,打造了一个最好且最长的“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