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关系黑洞:面对侵蚀关系的不安全感,我们该如何救赎自己?
博客来书介页面: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5137
这是《情绪勒索》作者周慕姿的新书,在书店就被封面水晶般的设计吸引了
https://i.imgur.com/3owDy1R.jpg
内页也跟封面呼应,是让视觉非常舒服的蓝绿色
https://i.imgur.com/2luucnI.jpg
这本书可说是延续前一本《情绪勒索》,
只是焦点从被勒索者身上转移到勒索者身上
因为她发现前一本书引发了些许批判,认为这除了引发对勒索者的谴责
对增进关系并没有帮助
于是她试图在这本书里重新呼吁凝聚关系的重要性,
并带领我们透视潜在勒索者的内心──
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紧迫盯人的行为,其实都出自于“不安全感”。
而,也许有时不到“潜在勒索”那么严重,
你或我,都曾经因为不安全感而做出某些不像自己的行为:
刚进入一段关系,感到不安,总是跟另一半说:“如果你遇到更好的,也可以放弃我”;
不知道关心的人在哪里,感到不安,但真的联络上对方时却是口气不好地责问或臭骂;
觉得自己不够好,感到不安,所以把对自己不友善的行为都归罪于“我不讨人喜欢”……
无论是对他人或自己的不安,最终都是要从自我修复开始。
例如,“都是因为他没有这样做,我才会觉得不安”
但是,对方并不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无法知道哪些事情才能让我们安心
那,我们能不能把焦点从“他没做的”,放到“他已经做的”?
我们能不能,把焦点从“无法相信对方”,转移到“相信自己”?
如果相信自己的价值,就不会轻易因对方的“风吹草动”,
而感觉到自己随时可能被抛下而痛苦焦虑。
例如,“他会这么对我,是不是我的问题?”
有时候被某种负面的态度对待,心里难免会上演起一出出小剧场:
他会这么对我,却没有这样对别人,是不是因为我不重要/我没价值/我不够体面?
这是对自我的“不安全感”在作祟,以为自己达到了某个标准,
就可以减少遇到负面对待的机会;
的确,当自我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提升,在关系中、在社会中的价值也会随之升级,
“或许”可以减少遭受负面对待的机会,但“无法杜绝”,
因为你永远都无法逃躲他人的恶意,只能训练自己对他人的恶意免疫。
这本书还提到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例如心情低落时另一半却还是在讲道理,
例如我们总是把对方的情绪当成自己的责任,
所以家人或另一半低落时,我们会感到相当烦躁不悦……等。
虽然读来舒服轻松,却是我们平日甚为重要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