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Deep Work 深度工作力(书摘)

楼主: itsjulia (Julia)   2017-11-25 20:10:07
Average is Over. 再见,平庸时代。
──《深度工作力:浅薄时代,个人成功的关键能力》读书心得
网志版:
http://luxuryj.pixnet.net/blog/post/224015084-
书名:深度工作力:浅薄时代,个人成功的关键能力
作者:卡尔.纽波特
译者:吴国卿
出版社:时报出版
出版日期:2017/07/21
定价:360元
博客来书介页面: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8381?gclid=CjwKCAiAxuTQBRBmEiwAAkFF1rl22AFiGOZCmI0k3GHMFLA0ZSgtAZjdaIajZSiU_RsetcyhzzElhxoCGLMQAvD_BwE
--------------------
Average is Over <再见,平庸时代>
这是一本经济学家 科文 Tyler Cowen 的书名,
它简洁有力地道出新经济(人工智能.数位科技等)下的未来趋势!
然而,讽刺的是,套句入围普立兹奖的新闻作者卡尔 (Nicholas Carr) 所说的话:
“网络似乎削弱我专注和沈思的能力,而我不是唯一受害者。”(2008)
网络工具把我们的工作从深度推向浅薄的概念并不新,
网络的出现确实影响了我们的大脑和工作习惯。
你想过你每天用在滑手机,逛脸书,刷微信的时间,可能正在让你逐渐变得更平庸么?
那如何增强自我的竞争力,拉开与多数人(甚至机器人)的距离?
本书作者的建议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作者的定义:
在免于分心的专注状态下进行职业活动。
这种专注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而这种努力可以创造新价值,
改进你的技术,并且是他人所难以模仿。(p.39)
浅薄工作,作者的定义:
非高认知需求.偏向后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执行.
这类工作通常无法创造多少新价值,而且很容易模仿。(p.43)
以专注替代分心,并不容易,甚至有点反人性的(吃.睡.性等欲望),
现代资讯科技(手机.互联网.社群媒体等)的进步更增添专注的难度,
然而就是因为它(专注)的稀缺性让其本身更具价值!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深度工作力强的绝佳典范人物:
得到“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万维钢老师。
一样是读书,万老师的读书笔记硬是比我们大多数人杰出,可读性强,更具启发性和洞见
(比我的书摘可说有万倍的精彩程度,是天和地的差距呀!),
无怪乎人家读书专栏的订阅户可以破十万人,无怪乎万老师辞职专心写作,坚持不露脸
不出声.不直播,只用文字回答读者问题,这样的策略和“深度工作”不谋而合!
那如何培养深度工作力呢?书中提出六个策略:
策略一.确立你的工作哲学
1. 修道院式:完全隔绝网络和外在干扰
2. 双模式:固定安排不被打扰的时段,或者,一年某一季给深度工作。
3. 节奏式:每天固定时间做深度工作。
4. 记者式:任何时候,只要能找到空档,就切换成深度工作模式。
策略二.建立深度工作的仪式
固定的仪式,包含:在何处工作?(Where) 工作多久?(How long) 怎么做?(How)
布鲁克斯 (David Brooks) :“(伟大的创意)思考有如艺术家,但工作有如会计师。”
策略三.大动作投入深度工作
这算是非常手段,适用于紧急时刻。
JK罗琳住进爱丁堡闹区的五星级巴莫拉尔酒店套房闭关写作。
策略四.别独自工作
仍须保留时间做交流,跨领域碰撞,激发协作和创意。
策略五.像经营企业般执行(How)
在这个部分,本书作者直接借用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的著作
<执行力的修练> (The 4 Disciplines of Execution) 里的四个纪律:
纪律1:专注在最重要的事情
纪律2:根据领先指标行动
纪律3:设置醒目的计分板
纪律4:定期检讨成效
作者进一步回顾,过去深度思考的时间都集中在接近提出论文的期限,
但这四个纪律帮助作者一整年都保持专注。
策略六.要懒惰
工作日结束时,停止思考工作上的问题,不再检查电子邮件.不在新力重播讨论,
也不筹划你将如何处理即将面临的挑战,一直到第二天早上。
如果你需要更多时间,那就延长工作日的时间;一但结束,你就必须清空心思。
最后,我必须补充一下这一个环节。
就是因为这个环节让我更加欣赏作者的睿智和这本书的完整性,
也就是对例外的解释和包容。
作者不否认也不忽视有一群人缺少深度工作,却仍然很成功。
但作者同时也认为这些人有一些特殊性:公司的高阶主管,
他们可以雇用聪明的部署来思考问题,来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由他们做最后的决定。
也因此若我们一般人模仿他们的行为并不表示我们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成功。
作者在第一章最后总结的一段话,写得很好:
深度工作不是我们的经济中唯一有价值的技能,不培养这种能力也可能成功。
但是,不需要深度工作的领域正逐渐减少,
除非有强烈证据显示一心多用对你的职业很重要,
否则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将带给你最高的价值。
网志版:
http://luxuryj.pixnet.net/blog/post/224015084-
作者: nnlife (恩尼)   2017-11-25 20:58:00
作者: ann7773631 (季世杆)   2017-11-25 22:12:00
作者: hide19   2017-11-26 09:53:00
作者: lucky78 (嗯哈嘿囉哈)   2017-11-26 12:36:00
好文推!
楼主: itsjulia (Julia)   2017-11-26 14:22:00
谢谢你们的阅读!
作者: apley (佛渡有缘人)   2017-11-26 15:29:00
这个好
作者: memorizelife (梵心)   2017-11-26 17:31:00
作者: ttn801169 (Hsueh Liang)   2017-11-26 22:37:00
作者: a251012002 (a251012002)   2017-11-27 00:54:00
推 谢谢你的心得 很受用
作者: alleninwar (新星)   2017-11-27 14:16:00
作者: powernew123   2017-11-29 11:44:00
谢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