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之前的女孩》

楼主: mingjer (李肯特)   2017-10-30 13:30:18
坚固的壁垒可守,脆弱的内心难防
──《之前的女孩》试读心得
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42377647
书名:之前的女孩
作者:J. P. 德拉尼
译者:吕玉婵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7/10/30
定价:380元
金石堂书介页面:https://goo.gl/DLuRpT
--------------------
你想找房子吗?对你来说什么条件是最重要的
?安全?隐私?舒适?满足使用者经验?价格
低廉?如果以上对你来说都很重要,那佛格特
街一号一定能满足你的需求!
未出生的孩子刚成了死胎的珍,在房仲的介绍
之下,成了佛格特街一号最新的租赁申请者,
在几乎没有多余家具与摆设的房子里,有着高
科技的人工智能,能按照使用者的习惯,提供
最适切的服务,同时也能隔绝外在的噪音、自
动辨识来访者、最先进的保全系统等等,更棒
的是,预算不多的珍得以用低廉的租金租下这
栋房子,前提是要遵守约两百条的规定,以及
通过设计师爱德华的面试。
不能有书、宠物、小孩、楼梯扶手、地板不能
有东西、要随时保持干净、整齐,加上一大叠
问卷及三张有自己在内的照片,这些条件对于
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珍来说,并不算苛求,反而
更是告别过去的好机会,特别是她那个无缘的
女儿。
然而在她入住之后,每周都会固定收到一束不
是给她的花,后来她才知道那是在她之前的租
赁者艾玛的前男友赛门所送的,而艾玛,就死
于那栋房子的楼梯下。在珍进一步的调查之后
,发现艾玛跟她的面貌竟有点相像,同时也很
肖似于爱德华那死于意外的妻子,而且和她的
孩子两人还一起被埋在那栋房子底下!同时珍
也跟艾玛一样,曾与爱德华交往,也有传言传
出,建筑师爱德华会一步一步孤立房屋承租者
,并将其逼至发疯。而他的建筑物成名的背后
,都发生过死亡意外,死者们仿佛是为了建筑
而成了被牺牲的人柱。
根据赛门、艾玛的心理师、及先前调查此案的
前督察的陈述,还有自己好友的规劝,这栋房
子实在不宜久待,而爱德华也不是个让人能依
靠的爱人。珍会否成为下一个牺牲者?在佛格
特街一号里,到底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J. P. 德拉尼的《之前的女孩》,以艾玛及珍
双人的视角交叉陈述她们如何和佛格特街一号
产生关联,以及她们入住之后所发生的一切。
不久后读者就得知艾玛已死于意外,而珍也即
将依循着艾玛的足迹,一步一步迈向她的后尘
。作者的写作方式让读者预先知道结局,却又
刻意让读者只能干着急,那种无能为力的紧张
感,让人一翻页就不能停止的读下去,并希冀
是否能看到不同的结局。
描述“控制”作品很多,如《关上门以后》、
《是谁带走她?》、《失踪》、《沉默的情人
》、《野兽之城》等,有的以暴力、有些则是
药物,而更能长久有效的,就是心理上的威胁。
我们有时很难想像,一个独立成熟的个体,而
且是成年人,纵使对自己再缺乏自信,怎么可
能那么容易就被人操纵?甚至是甘心乐意地被
控制着?然而让人更惊讶的是,用类似手法与
技巧的历史事件及小说创作还真不少。显然人
心的脆弱与可操弄性,并不如我们以为坚强。
《之前的女孩》中的佛格特街一号塑造出一个
可以让人安心生活的环境。依照马斯洛的理论
,当人满足生理需求之后,紧接而来是对安全
的渴望。而这也不难想像,要求一个可能随时
在被伤害或攻击的环境底下生存的人,是很难
重视自己的归属感、自尊或自我实现的。
于是作者借由一栋完美却限制条件很多的建筑
物,让入住者得以因此卸下心防,特别艾玛与
珍都曾受过伤,就更让这栋房子散发出无比的
魅力:艾玛曾遭遇小偷,而该小偷甚至还性侵
了她,让她对于安全感极为想望、珍虽然没有
如艾玛般强烈的需求,但失去了孩子那种哀痛
,则让她也失去了对世界的热切情感。
即使再坚固的堡垒,终究无法抵抗著内在的不
安。事实上,在本书可以发现,即使整个世界
充满著危险性,且我们都可能因而被伤害,只
是最可怕的,还是我们将不安无限放大,而那
股强烈的不安,才是将我们导向毁灭的最大因
素。
对于外在的不安我们或许还能强化物理环境,
惟内在的不安,轻则以谎言、疏离、限制条件
等情感与行为构筑起看似坚固的城墙,重则就
像过往治疗癌症的药物一样,对自己有益有害
的一切全部歼灭。然而我们却很难体会与察觉
到,真正该令人害怕的,其实是自己那个不断
运转的大脑,从它而来那种毫无间断的想像与
诠释,才让人真正无处可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