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在受伤的亲密关系中长大─《跛鹤的羽翼》

楼主: mingjer (李肯特)   2017-08-04 14:18:02
在受伤的亲密关系中长大──
《跛鹤的羽翼──灵术师侦探系列》试读心得
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23214371
书名:跛鹤的羽翼--灵术师侦探系列
作者:舟动
出版社:要有光
出版日期:2017/07/05
定价:360元
金石堂书介页面:https://goo.gl/WnGjFa
--------------------
记得看过一个汽车广告,影片中的父亲自陈“
我是当了爸爸后,才学会当爸爸的”。然而这
句slogan也曾引发一个讨论:“到底,何时要
‘学会’当爸爸?”要先做好预备才生小孩,
还是生小孩后边摸索边学习?
高雄市立图书馆右新分馆屡遭纵火,几乎同时
在中医师陈仓城医馆隔壁的公寓,发生了一起
中年男女烧炭自杀的殉情案。承办图书馆纵火
案的警员林昊义,受妹妹林婕妤之托调查殉情
案的概况时,发现两起案件并非完全独立事件
,也意外地让一起陈年旧案的真相浮上台面。
(PS:这里的右新分馆,应该是刻意虚构的,
可能因为书中发生事故,而刻意避开真实世界
所有的机关。)
舟动在《跛鹤的羽翼》中,主要想探讨的,当
一个家庭中的亲密关系与连结失衡之后,将对
整个家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本该守护着家人的安全
与幸福的,怎么会反倒成为家人挥之不去的梦
魇?而一般认为会完全保护孩子的母亲,又是
如何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抛家弃子?当家庭
动力不再能维系时,外人又怎么能给予协助?
已经分崩离析的家庭,是否有重建的可能性呢?
作者在本书也提出了几个处理家暴案件的难题
:社工工作繁忙,来自社会的期望又大,在同
个岗位上待个几年已是资深社工,是个很难光
靠热忱与理想就能持久坚守的职业;被行为人
(一般习称受害者)虽有求助的管道,但却因
缺乏自信或其他生活的愿景,而裹足不前;行
为人(加害者)也可能曾是家暴的被行为人,
却未能有过机会被聆听到其内在的声音,同时
也可能未曾有机会学习,原来还有不同的问题
解决方法;一个人同时可能扮演着行为人与被
行为人的角色,然而一般大众却可能只看到其
中一面。
在传统的观念上,男主外女主内,太多教条化
的教诲,好像是对性别分工一种谆谆提醒,却
也形成一股无形的枷锁,让人们难以跳脱其桎
梏,即使是在被认为较民主、讲究人权的欧美
国家也是如此。
书中出现过好几个曾在家庭或亲密关系中受过
伤的人:有自责于因自己的任性,导致父亲丧
命的警察,并认为母亲只照顾著妹妹,却没任
何关心自己的举止,直到母亲临终前,这仍是
他心中无法卸除的疙瘩;因为家暴导致母亲杀
死父亲,长大后希望能跳脱这股阴影,却仍不
幸碰上家暴丈夫的可怜女子;想帮醉酒的父亲
收拾环境,却被父亲误会儿子要夺取他的酒瓶
,因而被打瘸了一只脚的小男孩;因为父亲的
严厉管教与家暴而心生叛逆,想振作却又遭遇
不景气,只得镇日借酒浇愁,却又重新重踏父
亲脚步的男子;在家暴氛围中长大,而展现对
人群的畏缩,而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小女孩。
深陷家暴泥沼的人,有时候需要的不仅只是公
平正义的伸张或制裁,可能更需要有人看到他
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孩,也许陷在无止尽的自责
与悲伤中而无法跳脱,或是缺乏足够的勇气改
变现状,抑是希望被发现他正在求助。
不管哪一种情况,他们也许都在祈求着被谅解
,过去的伤害无法复原,但未来的路途却可以
被修正,过去的他无能处理曾有的遗憾,但这
并非是他的责任。为受过伤的内在小孩赋能,
就有可能让家暴受害者生起勇气,去面对横阻
在其面前的阻难,或所需担负的责任。
《跛鹤的羽翼》中可看到作者舟动的用心考据
,看到里面附有的咨商纪录、沙盘治疗的功能
与意涵、还有灵术师侦探系列一贯的古籍佐证
,当然更不可或缺的推理要素,着实让人在看
完后大呼过瘾。
但愿那在家庭或亲密关系中受过伤的灵魂,都
能遇上得以抚慰的抱抱,以再次发现自己的可
爱之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