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的思念,述说不尽的遗憾--《离开后留下的东西》读后心得
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443089889
好几年前,在台南一间戏院观看日影【彼时生命】,印象
中观影人数寥寥可数。影片叙说著主角因为高中发生的事
件而变得自我封闭,经由父亲介绍而担任遗物整理师,主
要负责整理因为各种死亡而遗留在现场的物品。因着看到
许多事故现场,以及同事之间的情谊,开始思索著自己人
生那段曾不堪回首的过去,以及自己的未来。
每一段死亡,不仅只是生命的消逝,有时更代表着故事就
此中断,以及蕴藏了一种无法传递的遗憾。
遗物整理师金玺别将他从事此工作十几年来所看过各种形
形色色的亡者与生者那种复杂的情感、矛盾的意念、现实
的抉择等,写就了《离开后留下的东西》。
书中有只想着钱的孩子,一看到钱就全部取走,此后一切
与他无干;也许跟亲人几无联系,在告别式中,前来者都
是其持续关照的游民朋友;还有苦苦思念女儿,却不愿影
响女儿的求学生涯,而隐瞒着自己重病的讯息。
照片、家具、财物、各种遗留下来的痕迹,有时并不是在
当事人离开后,就此失去意义。记得前些日子看过一篇关
于“人何以吸毒?”的论述,吸毒者主要是跟整个世界失
去了“联结”,因为跟他人少有互动、被排斥、无法被理
解等,于是只能选择不断地越陷越深,而形成一种恶性循
环。
很多时候,孤独死也是如此。而值得深省的是,也许这逐
渐会是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日
益浇薄的人情世故,过往的价值观不一定仍适用于当代社
会,许多现在的非典型家庭型态,也许在将来会逐渐成为
主流。而孤独死也不再是独居老人的悲歌,更可能有许多
无法融入群体生活、对社会规范适应不良的人,最终选择
自杀,或者在死后好长一段时间并没有被发现,直到臭味
弥漫,自此才察觉一段生命早已殒落。
光看作者在叙述他跟他的员工们如何清理各种遗物、被污
染的场地,以及他们是如何地被周遭的人冷眼以待,甚至
各种刁难,就让人更加深切的体会到,遗物整理师的不容
易,以及亡者那说不出的叹息是多么的沉重。
有时候一张小小的照片,不只是他跟生者之间的联结,同
时也是其自身努力的动力,与支撑他持续活下去的养分。
然而在遗族眼中,却往往无法看到这层的思念,对他们来
说,更现实的是有多少遗产可以继承。
也有对孩子怀着诸多的期待与压力,极力地想要培育他成
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然而当这份关注足以让人窒息时,
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一种无法呼吸的痛苦,于是选
择离开,期盼能逃离这个让他看不见希望的世界;或者,
让那个给予过多自身压力的“申师任堂”(贤妻良母)从
自己眼前消失,宁可弑亲,也不愿持续面对无穷尽的折磨。
日本小说《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描述著受众人厌恶
的松子被发现死在公园里,主角受自己父亲所托,前往整
理姑姑松子的遗物,而从中爬梳着松子的一生,然后才知
道,这其中潜藏着许多爱意与误解,以及更多无法得到回
应的付出与诚意。
那么,或许可以思考的是,何不趁现在开始,好好的善待
自己?把自己想做的事、想说的话逐一实现,而不要空留
待日后,只留下无止尽的悔恨及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