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正义: 一场思辨之旅 】

楼主: hsd (P)   2016-07-18 22:05:33
有图无音乐好读网志版 http://goo.gl/MTQH31
正义: 一场思辨之旅
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内容丰富度: ★★★★★
文字好读度: ★★★★☆
整体推推度: ★★★★★
本书作者Michael J. Sandel把哈佛公开课的内容写成这本书,主旨在探讨什么是正义。
作者利用浅白的例子把古今中外哲学家对于正义的看法融合起来,互相审视。
笔者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哲学书籍,作者不偏不倚的把各家学说套用在某些例子,从正
反两面来测试这个说法是否符合人人心目中的正义,最后再把他自己的想法借由这一连串
的思辨旅程作出结论。
想促进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非常推荐你看这本书!!!
我很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让我能更客观的去面对一些周边发生的事情,甚至是政治上的议
题。借由不断辩证思考,增加读者对于对或错的敏感度,活络自己思考的角度。
这本书蛮值得多次阅读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对于许多切身的经验、故事,甚至广至
国家政策的改变,都能有比较有深刻的认同,甚至是可以产生不同的想法 (作者本人的哲
学观也曾大转弯过)。而这才会了解原来没有受过思考训练的人民是如何的容易受到操作
与影响。
如果你想让自己作出自己认为对的决定,本书值得一看!
列举书中一些例子,你会怎么看呢?
1. 电车问题:
假设今天你是高速行驶的电车的驾驶,你发现轨道前面有五个工人完全没注意到电车高速
向他们行驶。此时你驾驶的电车的刹车却坏了,这时候你发现你能切换到另一个车道,而
那车道上只有一名工人,你应该转向吗?
多数人会说当然应该,因为一命换五命,值得呀! 那更进一步的想,若你认为一命换五命
是值得的,换个例子来看,如果今天你在列车前进路线必经的天桥上,你只要轻轻的一推
,就能把旁边的一位胖子推下去,而你知道他就能阻止电车撞上这五人,想必你也会把他
推下去吧(!?) 因为这么做也满足了一命换五命的条件…
这种追求人类幸福最大化的哲学理论就是英国哲学家“杰瑞米 边沁 (Jeremy Bentham)”
所提出的“功利主义”,但在某些情况下或许就说不太通了。
2. R v Dudley and Stephens (女王诉杜德利与史蒂芬案):
这是一个水手遇难的19世纪英国真实例子。五个被困在船上的等待救援的水手们,是不是
就能为了让其他四个人活下去而把病危的孤儿水手Richard Parker (没错,就是少年pi里
的那只老虎,也是李安埋下的隐喻) 拿来当食物呢?
看起来好像功利主义就不是说得这么通了,似乎为了多数决定的暴力开了一扇后门,只要
能达到多一点的幸福总和牺牲少部分的人的利益或生命是合理的,试想信奉功利主义的终
点会是什么呢?
Wiki关于这个真实故事的详尽说明 https://goo.gl/Gw442M
3. 从“欧梅拉斯”出走的人:
“欧梅拉斯”是一个美国科幻作家“娥苏拉 (Ursula Kroeber Le Guin)”创作的短篇故
事中的一个美好城市。城市里洋溢着幸福,城民同庆同欢,没有国王没有奴隶,简直就是
梦想中的天堂。
但作者提到了所有人民都知道,在某个公共建筑的地下室里关着一个低能的小孩,营养不
良又没人照顾,且将度过一生悲惨的岁月,因为这整个城市的美好,都是由这个孩子的不
幸所换来的 (就是祭品的意思)。
这样在道德上说得通吗? 人们愿意接受由这件悲剧所换来的幸福吗? 作者用了上面几个例
子来反击“边沁”的“功利主义”,人的幸福真能一起衡量吗?
4. 富人应该多缴税吗:
罗伯 诺齐克 (Robert Nozick) 在1974年的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书中为“自由至上
主义”提供哲学辩护。
书里指出,只要富人是正当的得到报酬,政府就不该夺取富人的钱去帮助贫穷的人,因为
这是不公不义的事。也就是说,“自由至上主义”认为我身我命都归我所有,所以我能对
我自己作任何事情。包括卖肾、自杀或代理孕母等,或是购买替我当兵的服务。
而这些议题进一步引导到了围绕正义的公共辩论,常会牵扯到市场的角色。自由市场就是
公平吗? 是不是所有东西都能以金钱量化? 哪些东西不能且不该被市场交易呢? 为什么不
能呢?
5. 康德自由主义:
回想到刚刚的那个被关在“欧梅拉斯”的孩子,伊曼纽 康德 (Immanuel Kant) 认为“自
由至上主义”必须建立在人权之上。他认为人有尊严,因为人是理性动物,所以道德并不
是为了把幸福最大化或为了其他的目的,道德就是尊重人,把人视为目的。如果人的行动
是出于义务以外的动机,大部分是“利己”,那么这个行动就没有道德价值。
例如,如果今天你帮助人是因为你希望得到回报,就不算有高道德;
反之,你必须认为这是义务的帮助,且没有任何其他利己动机目的之下的帮助,
才能算是高道德。
6. 罗尔斯自由主义:
这是笔者在本书中最赞同的理念。罗尔斯 (John Rawls) 在 <正义论> 书中提出一个睿智
的答案去定义道德。他主张思考“正义”的方式就是在无知的幕后作选择,并问自己: 在
不知道自己原来的肤色、阶级、性别、优缺点、教育及家庭背景的情况下,站在不同的角
色思考下都能妥协的原则就是符合“正义”。
这么一来,当你想到,在这个法律下我会是受到压迫的少数,我能够接受这个安排吗? 我
能接受成为“欧梅拉斯”里的那位小孩去成就全城的快乐吗? 我能够把自己当成Richard
Parker让船上的同胞活下去吗? 如果在这个情境下,你作为受压迫的一方也可以接受一定
程度的不公平来换得更多社会的福祉,那么你就该支持这个理论。
但作者又提到,如何才能让大家在自己没有经历过的角色中决定自己是否真能承受呢? 而
这样理论下诞生的立法是否真能如同他们所期待的,可能是个问号。
7. 亚力士多德 (Aristotle) 的正义:
正义就是把人应得的给他。假设在分配长笛,就该把长笛分配给吹得最好的人。古希腊哲
学家亚力士多德是从“目的论”去思考,分配正义必须先了解分配物能达到何种目的。长
笛的目的就是为了演奏出动人的音乐,所以它应该分给吹得最好的人。
另外,亚力士多德认为参政并不是行业,而是良善人生的必要。他认为公民参政来树立城
邦法律是为了培养城邦的良好习惯,塑造善良人格使人民迈向公民美德。
有趣的是,在那时后的希腊 (~4BC) 存在蓄奴的习惯,亚理士多德认为蓄奴这件事是合理
的。因为有人凭著天性就是自由人,有人凭著天性就是奴隶。对后者来说奴役既有益又正
义,只要不是出于强迫,那么蓄奴便是正义的。
(不过笔者觉得这也太奇怪了,若照天性来说,奴役的小孩就该是天生的奴役吗? 假设,
奴役和自由人生下的小孩这又该被怎么定义? )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三大类型的哲学,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培养美德与思辨共善。很显
然的作者认为他最支持后者,因为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都有无法克服的弱点。
最后,若是对于阅读感到烦闷,但又想一探究竟的人,就来看影片吧!
https://goo.gl/9GPGlf
正义:一场思辨之旅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作者:迈可‧桑德尔
出版社: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阅读: 其他【书摘】们
http://goo.gl/vdPY8L
作者: yattin (作茧自缚)   2016-07-19 09:43:00
这本书的翻译不够流畅实在很可惜
楼主: hsd (P)   2016-07-19 11:41:00
的确翻译有改善的空间呀, 但思考的精髓脉络是值得一看的!
作者: ironie (i姊姊)   2016-07-19 18:32:00
基本上,书籍搭配课程影像一起看,比较能够了解。这不完全是翻译问题,而是课程内容转变成书籍,缺失辩论议题的过程,会稍微生硬些。
作者: as4723903 (棉花糖)   2016-07-31 07:50:00
突然感到自己又自私又渺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