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点点局部的片面感受。
与其说追求速效,我更觉得是强调用途。
就我所生活的乡下而言,这里的人(长辈)会认为读书→考试(升学、公职或证照等等)
所以当没有要考试时,他们会觉得可以把书卖一卖,没用了,就整理出更多生活空间吧。
(我觉得我的书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除了阅读之外,也具有装饰的用途,个人品味之别)
又或者,当说“我出门去打球!”、“我出门去看书!”两者所接收到的眼光是不太一样的
对这版的人来说,看书是休闲的选择之一,可以等同于打球、打电动、看电视等娱乐
但我生活的周遭,“Kua Che”(台语)大多是指为了某种实质目的的行为,不包含“阅读”
所以,打球、打电动,旁人至少会认为是因为好玩(兴趣),不会管你将来是不是要打比赛?
但阅读却跟好玩(兴趣)搭不上边,所以旁人会认为你又没有要写作或考试
那干嘛要看书?看书要干嘛?或是认为你“用功勤奋”而多了异样的期待
也许,是因为长辈们就是这么被教育而走过来的,生活较辛苦,所以凡事要以生活为重
但到了大学时,“看书”的行为还是会有类似的感受,只是差别在“小说”被区分出来吧
“我去图书馆看书”,旁人会问你,你要考试吗?或给人你很“认真用功”的感觉
就像是在说,去图书馆看散文、科普、社科、文史哲类的人,很少是为了休闲或打发时间
自然而然的会认为,“应该”是要干嘛吧?不然干嘛去看那类书?
更不用说你因为对文史哲、科普、社科好奇而购买书籍的人
甚至有些朋友因好奇而去图书馆或购买书籍的人,不太会向周遭公开
除了不想被说你为什么不去图书馆借就好?之外
也不喜欢因被知道而有了多余的“期待”(但却不会期待买球衣球鞋的人球技会很好)
另外,一个很常“买衣服(鞋子)”的人,会给人因喜欢而奢侈浪费的感觉
和很常“买书”的人,会给人浪费且怪异的感觉(他干嘛不去图书馆借就好)
(虽然我真的有买书癖......而且有2/3都没看完)
所以,我觉得有部分人对于看书是抱持着“追求用途”的观念
因不认为看书是追求乐趣,所以看完书的人“应该”是为了考试、进修技能或某具体变化
某具体变化就是将知识内化到身心,但如果那么容易就内化到身心,那我又何必去看?
总而言之,我认为部分人对阅读(看书)是有偏见的,除了功利化以外
也有被过于崇高,而产生多余的“期待”压力的毛病
如当你正在阅读,旁人的一句“加油喔!”,就会让人觉得:“疑?我是有要干嘛吗?”
阅读应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才对,以前书籍、知识不普及就算了,但现在随手可得
却因期待的压力而让人不好意思地大声说:“我平常就喜欢看书,没为什么啊!”
以上是很片面的个人感觉,且可能只是我自己本身先有偏见,才觉得别人看我有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