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tw/cathysheu/article.php?pbgid=70814&entryid=630731
只要是藏书迷,很难不被这类"书单之书"所诱惑,如《一生的读书计划》、
《人生必读的x 本书》、《逛书架》、《影响世界的100本书》等,毛姆的
这套书单自然也不例外。不过这本书的写法很奇特,一向坚持"乐趣为阅读
最高指导原则"的毛叔,即使写读书指南,仍然充满个人色彩,精彩绝伦、
令人一读再读也不厌倦。
本书的魅力,借由大师的阅读品味,自浩繁书海中精选出名著,自不在话下
。这些的确都为隽永之作: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巴尔札克 -《高老头》
费尔汀 -《汤姆琼斯》
珍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司汤达尔 -《红与黑》
勃朗特 -《咆哮山庄》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狄更斯 -《块肉余生录》
杜思妥也夫斯基 -《卡拉马助夫兄弟们》
梅尔维尔 -《白鲸记》
很多现代作家开的书单里,这些书仍一再上榜:
http://blog.udn.com/mobile/jason080/9115862
(英美知名作家最爱的十部小说)
毛姆的选书眼光无可挑剔,却也…无啥特别(毕竟有这么多作家也选了
差不多的书),可想像地,若仅仅中规中矩地挑书、写书介,一定令粉丝
们呵欠连连—岂不辜负了毛叔“享誉国际的愤世嫉俗”之名?当然他老
人家决不会就范的。
本书的迷人之处当然还是一贯的毛氏风格—自信、武断、偏执、酸腐。
他创造了一种特别的架构来写就文学评论;以颠覆的中心思想贯穿全书:
十位伟大的小说家?他们的作品个个卓越非凡,但这代表创作者也和作品
一样伟大吗?哦不!相反地,他们包办了人性一切软弱,优柔寡断、表里
不一、自命不凡、古怪阴森、沾花惹草、好赌成性,甚至有几位因为生理
残疾而常处于疯狂状态,读毕全书之后几乎确定,伟大的艺术家必定有其
不幸之处,他们的作品都淬炼自生命的磨难、孤独、痛苦,而"成就伟大
作品的巨大扭曲力量为何?",也几乎能作为阅读所有名著时的悬念。
成书的中心思想固然偏颇,舖陈展开的方式却有如学术研究般严谨,通过
分析作家的性冲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于毛姆几部关于心灵探索的
长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检视其幻梦残片来考察创作的动机
。淡淡的平舖直叙,娓娓道来作家们的生平。
但这平易近人的语调,却有着极度鲜明的感染力,因它一而再、再而三地
以客观陈述,不断地让上述中心思想,不言而喻在他们的人生际遇里得到
印证。若“重复”是极其有力的文学技巧,毛叔所要阐述的理念可不只
重复了三五次,而是整整十次的回环往复,那种力道、那种美感,竟是
出自看似不经意、絮絮叨叨的闲谈,完全不见釜凿痕的手法,令人叹服。
十位作家的贪嗔痴慢疑与人世浮沈,是否确立了痛苦与创作本能间的关联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为在《作家笔记》中提到关于痛苦,毛姆比陀思
妥耶夫斯基要坦诚百倍:“痛苦能使人完美,使人高尚,这纯属杜撰。
苦难压抑活力、败坏道德,它不能育人,只能毁人。”那么创作本能何来
《月亮与六便士》的经典名句于斯浮现: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由不得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
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字面描述著高更(思特里克兰德)的内心世界,实际却清晰展示毛姆的两
观点:一、创作天赋是种内在的本能骚动,和任何意志的努力无关;二、
创作的疗愈之效,书写(或画画)为承载了巨量痛苦的人们,提供逃避人生
单调孤寂的管道,在因缘俱足的当下,他们甘为一线光亮豁出生命,创作
成为强烈爱好、终身唯一大事—和饥饿一样迫切的需求,这样的狂热激情极为
必要,特别是对旷日费时的作品,以长篇小说而言,既然是篇幅相当长的作品
,写起来难免要花费一段时间,有时甚至要好几年,作者不可能被"灵感"魅惑
这么长的时间,只能孜孜不倦地下工夫、有时仰仗他的能力技巧。
毛叔写就此书,不仅出于文人之间相互探索的欲望,也出于他永不休止的着迷
:探索人类灵魂深处蠢蠢欲动的潜在力量。闪烁辉映人性高贵光明一面的伟大
作品们,刻画混乱与放纵、卑微与黑暗、冲突与复杂、欲望与贪婪、暴戾与
燥郁、暗影与假面,究竟这群同芸芸众生一般生活在地球上的大作家们,与
你我有何不同呢?这,就是毛式“读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