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22&t=6849130
标题:
【采访】2023运具电动化产业战略发表会-多管齐下加速推动净零转型!
内文:
9月24日(日)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在台北举办
“净零台湾2023年运具电动化产业战略报告发表会”
,除了分享台湾运具电动化的现行成效
,更重要的是针对2050年净零碳排的政策给出了明确的策略建议
,除了扩大并加强现行的补助力道,未来也计划针对燃油车款加征碳税
、移动污染源空气污染防治费等规费,糖果与鞭子多管齐下
,以此加速推动达到净零碳排的目标。
(简报内容翻摄自: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2023运具电动化产业战略报告与愿景展望)
2022年全台机车总数达到1,439万台,其中燃油机车的总数为1,376万
,而电动机车的总数仅63万台,占总市场的4.4%
,而这样的数据与全球相比显然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2022年全球电动机车数量已经突破了5,000万大关
,占整体机车市占的7%。
(简报内容翻摄自: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2023运具电动化产业战略报告与愿景展望)
而电动机车因为具备重量轻、持有成本低的优势,
在亚洲的新兴国家相当普及,近期更有扩展到非洲市场的趋势
,而台湾坐拥完整的机车产业链,且具备电动机车的领先技术
,尤其在关键的控制芯片方面更是占尽先机
,加上因为早在多年前就已前进东协市场申根布局
,推行电动机车产业除了能加速静零转型
,更有机会抢进全世界最大的电动机车市场
,为台湾创造工作机会并赚进大把外汇。
(简报内容翻摄自: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2023运具电动化产业战略报告与愿景展望)
根据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研究模型推估
,台湾2022年的电动机车产业链总产值为2兆0,586亿元
(上游1兆4,581亿,中游1,135亿,下游4,870亿)
,若能在2040年达成100%电动机车转型
,整体产业链将能再创造出1兆8,290亿元
(上游增加4,570亿,中游增加6,950亿,下游6,770亿)
,而总产值则会达到3兆8,875亿元,而就业人口方面
,2022年电动运具的相关就业人口为24.8万(中游16.1万,下游8.7万)
,若能在2040年达成100%电动机车转型,整体将提升32.2万个就业机会
(中游7.6万,上下游24.6万),总就业机会将扩张至57万人。
而针对换购电动车的补助政策方面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则是倡议333政策
,敦促敦促编列917亿预算,经济部提供销售电动机车之机车行每车提供3,000元奖励
,交通部提供够车车主每月300元电池资费补助
,环境部提供新购车主每台3,000元购车补助金,以此为助力加速推动净零转型。
而针对燃油车款方面,则是希望由原本预定的2040年停售向前提早
,并且效仿泰国针对燃油机车加征碳税,以车辆的每公里碳排分为五级
,碳排越高碳税金越重,并且随油征收或随车征收移动污染源空气污染防治费
,多管齐下,希望借由增加燃油机车的持有成本,促进燃油机车车主换购电动机车。
老实说参加完本次发表会心里有些五味杂陈
,面对时势所趋的电动转型我没有太多想法,毕竟那就是大国博弈后的结果
,不能改变只能接受,因此对于希望政府提高购车补助这类的政策建议我也是欣然接受
,但若走到对燃油机车全面无条件动刀,那这个手法实会不会太过操之过急了一些呢?
把能够正常运行且排放状况良好的燃油机车报废,换成全新的电动机车
,这真的会是比较环保,比较节能减碳的作法吗?
心得及附注:
这个协会我是觉得莫名其妙
你要加速转型最重要的是加强电动载具自身的竞争力吧?
怎么老是希望逞罚对手让他竞争力变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