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财政部货物税回应!财政部别再强词夺理
https://bit.ly/3hGVOBr
针对沸沸扬扬的“货物税存废”问题,财政部再次作出了官方回应,于官方脸书粉丝团中
,以简单轻松的图片文字,驳回取消货物税的质疑。但如果你有看过我们针对货物税问题
的讨论的话,就可以知道此次财政部的回应,就如同我们一再表示的:“强词夺理”,应
该是对财政部回应最好的形容。
关于货物税的存废问题,我们一直持续深入关心,除了以文章分析以外,更拍摄了影片,
访问了最有感的民众、第一线的机车业者、政大财政系教授、立法委员等,期望能以更公
正客观的多方立场,让大家了解到此既没有正当性、也不合时宜的法规,早已没有存在的
立场。但这次财政部又作何回应呢?先整理给大家了解:
因为机车是移动污染源,所以购买者需要负担货物税。
目前中古机车汰旧换新可减征货物税4000元,以目前50c.c.~125c.c.车款平均每辆货物
税约6649元而论,减税比例达6成,已经释出减税利益71亿元,有效减轻民众购车负担。
且原先订于2021年1月7日结束的汰旧换新减征优惠,也预告修法将再延长实施5年。
国外机车售价比台湾便宜,为机车业者自行衡酌市场供需而定,非货物税造成。
货物税收入的10%须依法纳入中央统筹分配款项,若取消会造成地方政府税收减少,影响
施政。
如果有看过我们之前的分析,就知道这上述四点完全都站不住脚,就让我们针对财政部的
回应,再来做一个符合公平正义与正当逻辑的媒体回应!
回应1:
因为机车是移动污染源所以需要负担货物税,但货物税可是涵盖七大项,包含橡胶轮胎、
水泥、饮料品、平板玻璃、油气类、电器类及车辆类,所以这七大项都是因为污染才课征
货物税?如果不是,那为何独有车辆类需要因为“污染”才被课征货物税?那除了这七大
项货物以外,市面上其他货物都不会产生污染了吗?就算姑且同意此污染抑止说法,根据
先前政治大学财政系陈国梁教授的访谈中就已明确表示,针对“污染”以“课税”方式抑
止早已逐渐不被全球先进国家所采纳,而是期望要针对污染的产业通盘考量,如碳排放权
买卖等,或是已经开征的“空污费”会是更佳解方(没错,在你我负担的油价中,环保署
就已经征收空气污染防制费),不然针对机车污染课税,为何是当前的17%?每一款车就
算相同排气量,也会有不同的排放表现,就算相同排放表现,也会因不同骑乘状况而有所
差异。齐头式的课税?绝对没有任何的正当性。
若再佐以环保署发布的资料,台湾境内PM2.5来源分析,移动污染源比例占了30~37%,机
车仅有4.9~5.5%,其他如餐饮业高达10.8~12.2%,道路扬尘也有9.0~9.9%,机车相对少上
许多,虽然并非要合理化机车的污染,但为何仅针对机车课税?都是需要财政部更合理的
解释才对。
回应2:
现已针对汰旧换新机车减征货物税,未来更将延长五年,所以意思是第一点回应所说的因
为机车是污染源,所以要课货物税的论述,却不复存在了?就算要让民众从较污染的旧款
机车更换较环保的新型机车,移动污染的逻辑仍在,但为何就可以减征?甚至还要把此逻
辑延续往后五年?既然都可以延长如此久,那此税制的存在意义又为何呢?
回应3:
在当前资讯透明的状况下,国内外物品售价的透明化,业者何以还有灌水操作的空间?台
湾消费税制的透明,无论是进口的关税,国产的货物税、营业税等都已是公开的讯息,若
业者真如财政部所述自行操作衡酌,也绝对可以回归市场机制来加以制衡,全把问题推给
机车业者,似乎也不是太适宜的回应。
回应4:
这一点其实财政部说得保守,但若要追根究底,更完整的论述应该是“连带效应”。地方
税收的减少,其实代表的中央与地方针对财政税收所衍生出的彼此角力,为减少无端的麻
烦,财政部才决定简单回应:“影响施政”。但其实“连带效应”不仅于此,若针对机车
的货物税加以调整,更需扩及至所有七大项货物所属的货物税同步修正,牵涉范围之大,
可以想见,财政部应为避免如此劳师动众,才会如此简单回应。
我们了解,牵一发动全身的修改税制动作,绝对是浩大工程,但针对早已不合时宜、没有
课税正当性的不良税制,如何都应该是要纳入改革的议程内。财政部不断推拖、将不合理
合理化,并非应该有的态度,也并非符合民众期待、学界期盼的施政态度,更与行政院长
先前允诺的修改货物税、逐年降低的改革脚步不同调,更是让人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