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看到德国专门验油的oelcheck实验室要在台湾营业
https://en.oelcheck.com/newsroom/news/exclusive-agents-in-russland-und-taiwan-sind-jetzt-startbereit
看他们英文版的网站,验内燃机车用机油较便宜的两个方案,
Kit1(White): 41欧元
元素分析(冷却液泄漏、添加剂及磨耗)、PQ值、40及100 °C的黏度+黏度指数、氧化、硝化、硫化、红外线光谱、含水量、分散性、含燃油量、煤烟含量、乙二醇含量(冷却液泄漏)
Kit2(Black): 61.5欧元
项目同上,但多一项总碱值(DIN 51639-1 即ASTM D2896)
有了这些要判断是否假油就容易非常多(限高价油),其实这些化验项目台湾原有的一些实验室大部分项目都可以验,但是一项一项计费,加起来的价格科科,以后要在台湾验可能会平价很多。
举例,基础油的部分:
假油成本的关系不会用PAO,有些假油会以Group1充当Group3跟PAO。
从红外线光谱可以推测基础油是PAO还是Group3~1,或是两者的混合。
从元素分析的硫(S)含量可以大致推测基础油是否含有大量Group1,虽然此化验法不是API基础油分级指定检测硫(S)含量的化验法之一,但还是可以大致推测。
添加剂的部分:
假油一样成本的关系不会用酯类油,大多不会有钼(Mo)添加剂(但高价JASO MA油为了离合器片的摩擦力,钼(Mo)含量通常为0或很少)
从红外线光谱可以推测酯类油的含量(限含量5%以上)。
元素分析里的钼(Mo)、磷(P)、锌(Zn)、钙(Ca)、镁(Mg)、硼(B),疑似的假油可以跟真油或是厂商宣称的规格比对含量是否大致,有些假油因为不是用同套添加剂或要省钱添加剂剂量不足,一看就会露出马脚。
https://oil-club.de/index.php?thread/5427-motul-300v-factory-line-off-road-15w-60
https://oil-club.de/index.php?attachment/16522-motul15w-60-jpg
https://oil-club.de/index.php?attachment/16521-motul15w-60-irs-jpg
以上面这个国外网友把机车用Factory Line 300V 15W-60 (真油)送oelcheck的红外线光谱为例,
光谱x轴722cm-1对应y轴的Transmission %T为10,透过公式A = 2 – log %T或相关的转换网站得到光谱722cm-1的A=1.00,
(一般全PAO的机油A=1.20以上,全GTL(Group3+)为A=1.01左右,全Group3为A=0.98左右,全Group1~2为A=0.8~0.9初头),
得知Factory Line 300V 15W-60基础油可能为GTL(Group3+)或PAO+Group3混合,再参考Factory Line 300V 15W-60的安全资料表有至少60%的Group3,得出结论Factory Line 300V 15W-60的基础油为PAO混合Group3。
假油多为Group1~2充当Group3跟PAO,假油的光谱722cm-1对应的A不太可能达到1.00。
光谱x轴大约1730~1740cm-1对应y轴的Transmission %T最低点为0.3,以公式得到A=2.53,一般来说此处A的值乘以4~5就大约是酯类油含量(%),得知Factory Line 300V 15W-60酯类油含量大约12.5%。
假油不太可能有酯类油,更别说如此高比例的。
元素分析,抗磨剂磷(P)=835ppm,符合JASO MA2要求的磷(P)含量;分散剂硼(B)=153ppm,含量还不错,若是假油通常不会有太多分散剂;硫(S)=2493ppm,若是大量混有Group1通常在5000ppm以上。
如果要验车子换下来的旧油,我个人认为选比较便宜的Kit1(White)就好,个人认为Kit2(Black)的总碱值化验法DIN 51639-1(即ASTM D2896)较适合化验新油,而不是较适合化验旧油的ASTM D4739,不过这是德国的oelcheck,之后台湾的oelcheck是否可以选ASTM D4739就等著看了。
大家觉得这算是高价假油的末日吗? 还是台湾会有自己的玩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