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D0621 (HD0621)》之铭言:
: 刚刚去买一顶全罩安全帽,发现很多店家都确定要买才给试戴
: 有先查价 杀价后 大概也只比网拍贵个2~3百,网拍加运费其实差没多少
: 其实我觉得算合理 毕竟还有店租 水电人事等成本 还有服务
: 跑了好几家看,心得就是 几乎都是先挑款式确定要买 才会给你 头套 试戴
: 跟老板小聊一下,原来是现在某种"根本不会买"奥客太多了
: 根本就完全没打算要店面买的人,只是来在店里狂试10几顶Size 试一大堆
: 也不自备头套,用店里的头套,一直叫老板拿帽,真的要买的客人还要在旁边等老板
: 浪费老板和其他客人时间,目的只是试戴回家用网拍去买,根本浪费彼此的时间
: 有些只来试戴一大堆 被发现根本没要买 还很凶
: 我自己是觉得该给人家赚的服务就给人家赚...这种根本没带钱只来试真的很奥?
: 各位觉得呢? 如果是有要确定要买...最后Size不合就算了
经济学讲求供需平衡
消费者一定是往便宜的地方找,有些不那么在乎千元级价差的当然就是看到喜欢就买
店家提供试戴服务,以能实际戴上来看是否符合客人需求,提供许多帽子供试戴和
专业意见提供,让客人能找到更好的帽子
甚至可以以旁边品质更好的产品来推坑客人
(或许利润较大也或可达到品牌业绩争取更多议价权)
做生意一定会讲求利润,不过先问问,在各产品中(不限安全帽)
台湾代理商真的有备齐料件甚至有后勤维修服务的有那些?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15&t=4695558
类似这篇,代理商代理的产品有问题(或许是原厂的设计问题),结果客人要维修订料件
居然要客人等到公司进货时一起订,会觉得正常吗?
当我买一顶帽子(纯举例而已,无特定对象),在台湾买要 15000,而且刷卡可能还要加 %
结果我到日本亚马逊买同一顶帽子,含运费含关税折合台币只要 12000
如果还有信用卡折扣 2 % 且如果海关没有抽税,一两个月日本亚马逊还会把钱退回信用卡
再者,外币涨跌对于代理商只会有涨价,跟中油浮动油价一样逆...
我消费者趁外币涨跌购买,甚至还能省更多
而且代理商进货价格有可能是国外零售价格吗? 谁觉得有可能的?
那意思就是一间代理商从进货这款帽子,到零售店面和仓储、水电和服务成本...
还有扣掉卖不出去的帽子营销成本,一顶帽进来台湾要超过 3000 台币的利润可能才够
那进口帽真的很难赚,难赚到爆炸,所以呢?
难道要消费者体谅代理商很难赚所以在面对 12000 和 15000 之间的价差选择 15000 ?
全球都在思考电商经营带来对零售店的冲击,难道在台湾需要登高疾呼救救代理商吗?
跟旅游业受创结果要公务人员拿自己的钱去救旅游业一样吗?
消费者,我同意您说的情形很北烂,两间店(或许网络或许实体),价差 200 到 500
结果消费者却到店内试戴到饱,每顶帽子都戴过却说不买就走人
离开后买不买是一回事,你也无法证明它到底是去买便宜的还是真的不买
该抱怨的是"如果"店员一路介绍一路跟着这位人客的服务成本被浪费,或是难赚
你怎么知道这位消费者不是三心两意而已? 说不定下次就来买了不是?
那如果一次去只试戴一顶特定安全帽款,却去买其他款安全帽的人,也该死吗?
店家选择要求消费者确定购买才能试戴? 这逻辑正确吗? 如何确定? 收钱?
店家要嘛直接写明:因卫生因素等等等...试戴请自备头套或店内提供(或不提供)
然后旁边卖一个 30 或 100 的头套甚至一张 10 元的不织布套(不知道有没有)
不然哪有决定要买再试戴的,那你这样我干嘛不去日亚买,不合宁可花点时间去退?
当利润受到外在冲击结果店家选择更加保守方式面对,在资讯那么发达还有 Google 翻译
小姐协助下,难道希望消费者会反思:对! 几千元不是钱,应该给店家赚
我绝对同意您说的消费者试戴太多造成店家困扰问题,或许代理商和店家经营成本就是那
么高,但这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问题,抱怨也不会有用
这种没有指明特定对象对错与否的结论或是没有画好谁是 O 或谁是 X
在台湾一定无法被接受
底下应该会嘘文满遍,不过我能接受的,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