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品]轻量赛事帽!【OGK RT-33】日系首款MFJ+ECE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14-11-13 23:28:24
好读网页版:
http://forum.jorsindo.com/thread-2461825-1-1.html
赛事帽款,一向是高阶厂商用来"火力展示"、展现自家技术力
自然会集成当世代该厂最新设计,相当具有指标意义的存在
其各方面表现,如空力设计、通风性能,内衬表现,无不卯足全力
虽然更新较慢,但往往会是最严谨有效的设计,而就算较高单价
负著赛事运用款式之名号与性能,还是预算充足的买家首选之一
而FF系一直以来是OGK的赛事帽款,其显眼的大型空力部件
带来良好的高速稳定与通风性,再加上实惠的价格,在国内颇负盛名
(前几个世代还有Aeroblade系为次赛事帽款,而III代已转形为轻量帽)
而在今年初的日本东京车展,OGK揭露了全新帽款RT-33
http://forum.jorsindo.com/thread-2439076-1-1.html
就型号看来,颇令人讶异的,不是FF-6(!?),而是RT
(或许意味着RacingTechnology ?),且外型也无FF系的味道
反而跟Aeroblade III有些相似的感觉,更重要的是
它不是SNELL M2010!! 而是ECE + MFJ双安规!!
以日系帽而言,赛事帽款设定为SNELL已经是常态
这次OGK一反如此,将RT-33设定为"轻量赛事帽款"
在有效控制重量的前提下(ECE),还能达到赛事要求(MFJ)
让想要轻量又要赛事等级,除了欧系帽外,现在还多了
带有日系细腻风格又实惠的OGK RT-33可以选择
ECE (U.N.EconomicCommission for Europe) R22.05为欧盟
的机车安全帽之强制性法规,在欧盟地区上市的帽款,必须得通过此
跟DOT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MVSS 218北美系法规分庭抗礼
两者对于事故模型不同,检测方法也不一样,而ECE R22.05有取得FIM认可
其符合ECE R22.05帽款是可以运用于motoGP场上的
MFJ为日本モーターサイクルスポーツ协会,有被FIM承认之组织
针对赛场上选手的部品做认证,要通过才能在MFJ主导之赛事上使用
着眼于赛场要求之规格,属加验性质,故其规范性质有些类似于SNELL
甚至直接承认,对于SNELL帽款,MFJ会直接给予白标
而非SNELL款式之JIS帽款,加验耐穿刺等强度测试
经认可后,会给予金标,这就是FF-5V是MFJ(白),RT-33是MFJ(金)的原因
虽然RT-33在今年初期有发表,中期在日本上市
而要引进国内,代理商也没让大家等太久
各种安审流程完成后,也在2014/11/14舖货在台上市
有趣的是,来台参赛的日籍选手 长谷部今年的战帽就是RT-33
某方面而言,搞不好是全台第一顶RT-33
而铃鹿8耐、JSB1000选手 酒井大作
近日来也从FF-5V改以最新锐的RT-33战帽
日本杂志更是标榜"MFJ & ECE规格 国内初W(ダブル)取得"
在进入正篇前,先来段小影片概述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icbTLUhW4w
因为内容有点多,列举本篇的章节,大家可以针对有兴趣的部份来搜寻阅读
一、外观
二、周边
三、内衬
四、镜片
五、通风
六、重量
七、总结
================================================================
外观:布满颇具空力特性之肌肉线条
或许RT-33打从一开始,由里到外就不是FF-5V的接班人
其外表不见FF系那种柔中带刚的风格,而是近来产品
如KAMUI、Aeroblade III那种着重线条雕塑的风格
帽体处处都有鲜明的"肌肉线条",营造出强悍的观感
同时这些线条也相当流畅,可能会给人风动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这些线条不是为了造型拉拉而已
是OGK近来将空力设计直接内化至帽体内
如侧扰流件的外形就有明显雕塑出来来稳定帽体
原本已少见于OGK新世代帽款的大型部件,在RT-33重现了!!
虽然没有像FF-5/5V有外加侧扰流件,但迷人的大鸭尾漂亮地与之整合
鸭尾也如同帽体的风格,可以看出是经精心设计过的
且排气孔开关整合进鸭尾中,尾端稍微翘曲,本身就具有空力设计!
从正后方看来,帽体本身的造型跟鸭尾的搭配
隐约构筑FF-5/5V那自豪的┌┐形空力设计,确保高速稳定
帽体后方线条,因R75的废止,日系帽从此就有很多着墨空间
不再是单纯的圆弧状,RT-33就弄得有棱有角,安全性则不需担心
有ECE R22.05的滚动测试把关(也刚好JIS援引此规范)
RT-33的气孔布局跟先前帽款有些不同,前方为中央
后方则是近来设计,尤其很相似Aeroblade III,而开关本身
皆为大型滑盖,盲操作相当容易,甚至亦具有空力设计
头顶则是看出相当具有空力设计的味道
尾部收尖,且利用鸭尾向后延伸出去
后上方的那种多层次的"波浪感",也很Aeroblade III,甚至带点
FF-3的感觉,用来抑止帽体尾端的乱流,此处常为空力设计要处
一路看下来,不难发现,RT-33跟Aeroblade III在外形上有极大的渊源
设计思想相当类似,帽体尺寸也是2 SIZE设定,而RT-33更因配合赛事需求
外形更为空力化,并在有欧系风格下,加入日系常见的大型外部件
就如同安规上的设定,RT-33可以说是欧日风格漂亮地融合
================================================================
周边:大型化滑盖隔手套易操作、除雾力强化
RT-33额头的大型滑盖气孔开关造形略为单纯
但操作性是毫无问题,手很容易摸触找到
操作手感相当良好,紧实中带点Q感,行程也控制得宜
推开之后,不会有施力一下就顶到开关行程尾段
后方气孔滑盖则是整合至鸭尾,这样的配置,相信对有
AerobladeIII的人是相当熟悉,其操作手感也是,算是相当成熟
滑盖推开后,就如同Aeroblade III一样,露出三个排气孔
不过不同的是,气孔饰板为蜂巢状,增添些质感
下巴的气孔,不是OGK先前那种日式"兜"味,而是跟
Aeroblade III一样的部件,其造型相当好拨动
这部份很可能跟Aeroblade III共用料件,操作感如出一辙
打开后的进气孔也是一模一样
而RT-33在开关段数就是很鲜明的开or关两段
就个人使用经验而言,是毫无差异,因为自己也只Open / Close
而小鼻罩是RT-33修改的重点! 造型比以往更加高挺且广
对遮档口鼻呼出的温热气体,效果应比先前的款式更强化些
日系帽通常会做得矮扁些,这次的改修应该有考虑到欧洲市场
更重要的是,这次下巴排气孔为独立配置,除雾力增加
且不会因为争取视野将小鼻罩的拔除,而对排气孔产生一些影响
而小鼻罩的固定性也不会担心,为插板的型式
插板颇为深且广,没刻意拔除是不易脱落的
该小鼻罩型号为BREATH GUARD 5
FF-5是2型,FF-5V是3型,Aeroblade是4型
因为RT-33是新设计,无法使用大鼻罩BREATH GUARD PRO
不过BREATH GUARD 5比前几款来得大型
加上有PINLOCK,大鼻罩的需求性较不强烈
下巴罩则是同近来新款式所用的WIND SHUTTER 2
FF-5是用WIND SHUTTER 1,两者插板相同,互通性高
安装方式.....直接塞进帽底胶条内即可,2型跟1型的差异
主要是材质的部份,1型是大网目的网布,2型则是御风重视
所用的材质,这样的改变,应跟OGK要打入欧美市场颇有关
扣具因为RT-33是赛事设定帽款,不意外是双D扣
OGK的为D型,上头还有OGK的logo,而固定多颐带的压扣
则是另外独立于颐带上,绕带操作更为便利
虽然小鼻罩加大,但拜优秀的帽体尺寸设定,此料件离得够近
并不会因此干扰下方视野,RT-33不少部件不仅接续著Aeroblade III
以来之新设计思想,并还有持续改进效能,这些新概念,应该会在未来的款式发挥
================================================================
内衬:全面性贴合脸廓 赛事设定包覆感
身为日系三大家之一的OGK,内衬一向表现不俗
其紧实的包覆性颇受好评,且从新世代的帽款开始
功能性、操作性、质感都有强化,更加实用
因为是赛事帽款,重视包覆性与密合性,帽口会较小些
不意外是5件式内衬配置与立体剪裁
这已经是OGK的常态,是很成熟的工法
可以看到脸颊内衬相当具有曲线去配合脸部
帽内看起来颇有感觉,镂空处有搭配EPS的气孔
以确保进/排气能够顺畅,这部份就看起来很OGK
近来,部份厂商为了使内衬能够更贴合头型,用了3D扫瞄或客制化量测
而RT-33这次在内衬头型方面,OGK提出新的内衬系统"MY FIT SOLUTION"
以配合不同头型,如长头或宽头,用前后/左右不同厚度来调整之
不仅帽主可以戴得更适切,也让RT-33争取到更多客源
RT-33的头顶内衬一如OGK高阶帽设定
为热压印与大量镂空,配色则是显眼的黑/红
颇具厚度的海绵撑起交换气体的空间
借由镂空处做进/排气,这也是OGK帽款在
通风表现上一向颇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两颊内衬则是综合了FF-5V与Aeroblade III
基板为可拆式,可以取出内部的海绵
插板则是从Aeroblade III发展过来,相当容易安装
两颊内衬的颈皮,可以感觉到是从Aeroblade III在改修来
原先为了通风考量的网布,因为RT-33赛事性能要求的考量
改以网点皮革替代之。前端用布料,减少皮料因颐带与脸形
造成的凹折程度,这样的配置,可以减缓皮料龟裂的情形
在颐带向外拉伸处,帽体有随之向上凹曲
这也是OGK近来高阶帽款会看到的设计
戴帽时,常会抓着颐带往两旁撑开
RT-33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拉开且颈皮也不易挤坏
两颊内衬为带有颈衬的样式,且一路延伸到后颈处
可以提供耳后优秀的包覆性,也因为内衬与人体密合度提升
风切声抑制也相当有帮助,此处也有OGK logo压印以提升质感
颐带衬则是近来OGK的料件,有鲜明的企业标示
以压扣来固定之,在EPS板外,易处理,不过RT-33的两颊内衬同FF-5/5V
较有包覆性,装内衬时,强烈建议颐带衬先装,再处理两颊内衬
RT-33有缝上DOT要求的警语布标,可见有北美市场销售的打算
另外,这布标的形状颇有趣的,搭配内衬的布料分件的形式
回到两颊内衬,看似Aeroblade III的插板
其实不同,尾端为倒勾来增加固定力
料件是有方向性,这片就标示"R" (右边)
该插板有型号CP-JOINT-1,而两颊内衬是两帽体通用的
头顶内衬则是M跟L为分野,为对应两种帽体大小
两颊内衬的扣具,一如OGK的设定,上面用魔鬼毡
下面用压扣,这样的用意,主要是因为立体剪裁
上面海绵较薄,便利的压扣件可能会有异物感,故用魔鬼毡
前面有提到,两颊内衬的海绵是可以拆除的
这样可以清洁与干燥更为彻底
只要先把颐带孔的魔鬼毡先撕起
再把插板抽出,就有开口可以把内部的海绵拔出
不过这是有风险的,若开口弄得不够大,有可能
会把底部的海绵弄破裂,这点需仔细评估
拿出这精彩的支撑海绵了!! 看不到的地方很精彩
可以看出其立体性相当强烈,且用料繁多,营造出漂亮的曲面!
总共用了3种不同软硬度的海绵,黑色最软,蓝色次之,白色最硬
利用不同厚度去叠合出脸廓形状,并提供软硬适中的挟持感
内衬底部亦有海绵去定形,以确保两颊内衬受到脸部挤压后
底部有足够的贴合性,减少风窜入以抑制风切声
最厚处达5片海绵贴合,并有最软的海绵为足够的压缩空间
让骑士戴帽时,能够顺畅地让两颊有弹性空间把安全帽戴上
RT-33的内衬布料全部OGK常用的CoolMax
且布料处理为细目,在吸湿力强的要求下
还保有一定程度细致舒适性之吸湿排汗机能性布料
RT-33虽然是赛事设定的帽款,但依然保有眼镜沟
不过是OGK包覆性减损较少的设定,仅于鬓角处薄化内衬
并非如通勤帽款,整个将海绵去除
鬓角处有个缺口,而且是最软的黑色海绵
以确保镜脚可以轻易插入
除了两颊内衬有为镜脚做设计外,头顶内衬靠近鬓角处
其剪裁也特地为镜脚让位,减少眼镜族的不适感
RT-33用了较费时费料之复杂工法,没有白费工夫,相当贴合脸部轮廓的版型
不论两颊前缘、耳后与中央处皆为紧实,因为赛事款,整体设定算是偏紧
这部份就跟Aeroblade III不同,因赛事取向不因戴脱需求做帽口让位妥协
大致上,内衬对脸施力的状况算是相当均匀舒服,底边也很贴合,对风切声抑制很有帮助
================================================================
镜片:更刚、更静、更大防雾视野
RT-33的镜片系统为SAF系最新作SAF-W
虽然是小改款,但让原先颇受好评的系统更加精进
镜片上边缘有做导角,引导气流,减少窜进帽内的机会
在镜片上缘具有肋条,强化钢性,让具有镜片扣且拨片左置的系统
能够镜片左右作动更为同步,让关镜片时能够更易密合
且另一方面也增加镜片与镜框胶条密合性,强化防渗水与风切声表现
因帽体设定与合宜的镜框大小,赛事较重视的上视野也是够用的
一样具有镜片扣座,拜SAF-W所赐,这次扣上时
另一边也较容易可以同步密合
在镜片快拆方面,则是与先前的SAF系相同
所以SAF-W有很大的机会通用于先前的帽款上
(P.S. 镜片座螺丝也是为最新的版本)
掀到最大开度后,压着闭锁开关向斜上推出
就可以将镜片拆除下来,了解其原理后,很快可上手
镜片系统是无复位弹簧,靠塑料本身的弹性来关闭开口
且这系统已经发展许久,耐久性与操作性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镜片作动手感一如近来的SAF系,镜片与镜座结合手感扎实
掀阖镜片的齿段较大且滑顺,到最后一段需出力将扣座扣上
这次镜片改款的另一重点,因应RT-33的赛事需求
镜片膜扣座为内外双扣(Tear-off镜片膜 & Pinlock防雾片)
p.s. SAF-W的"W"应该也有"双重"的含意
此扣座为SHIELD POST NO.3 SET,为偏心设计
可以用来微调镜片扣座的位置 (FF-5为2型)
这次的RT-33有标配随附PINLOCK
且亦是改款重点之一,为专配给SAF-W
虽然包装上看不出来 (底图也是FF-5V)
但这次是加大的版本,防雾片视野极大
安装很容易,直接将PINLOCK扣上即可
PINLOCK周围有胶条与镜片密封
以确保抑雾效果,而微调扣座的用意,就是要确保胶条有逼紧
可以看到加大版的PINLOCK,提供相当足够的上下视野
几乎跟原先的视野范围相同,让骑士就算是用"战斗姿势"骑承
装上防雾片依然能够看得够清晰且不会有段差感
================================================================
通风:进排气皆有感气流交换顺畅
虽然说RT-33跟Aeroblade III很多地方类似
但其前额的气孔布局,一反OGK全罩帽款设定常态
并非设置为左右两侧,而是集中到中央,2进5出设定
在EPS设计则是很熟悉的OGK全罩帽款设定,这部份并未全面
欧洲设计化,算是颇保留自家风格,OGK在方面,非常着重于气孔设定
虽然气道不多不深(不过气道本来就不是越深越好)
但通风效果,是长期受到使用者肯定的
因为OGK在气孔设定方面,是以经过空力设计验证
让气孔在合适的位置与孔洞角度,让外界气流能够
大量且顺畅地引进帽内,与用压差抽离出来,有进有出
加上有足够的气室,通风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EPS就如同Aeroblade III一样,为双密度,外硬内软
以达到重量控制与冲击吸收力,这两个主要的设定目标
至于有无夹层气道,因无法拆解EPS,尚无法得知,是比较可惜的地方
前额的气孔为直通进来,且内衬有配合让位,虽然一开始
因为气孔孔径,对RT-33的进气能力,是没有抱很大的期望
但实际上路后,一扫这疑虑,其进气风感是明显有感的
应该是得力于气孔的角度,让看似不起眼的气孔,有充分的效能
后方的排气孔则是跟Aeroblade III颇为类似
一样是中央气孔直通,两旁气孔导入EPS夹层中
其通风表现也相当类似,在适当的配戴角度下
可以有帽内热气被抽离的感觉,RT-33在进排方面都能确实运作
在鸭尾下还具有两个排气孔洞,看似不起眼,仔细测试
其实是有功用的,这两个孔会连通到后方左右两旁的气孔
虽然气流感不会像中间那样强烈,但确实有在运作,且这样的设计
就算雨天关闭后上的滑盖,还能保有一定程度的功能,颇周到
因为RT-33采用新的下巴进排气料件,全部的出气
是导向镜片,除雾效果好,不过没像Aeroblade III有部份吹脸
不过在没装配下巴罩的状况下,是有少量的气流进入,不致于闷热
镜片系统的改善与新增导流设计,镜片上胶条不易有空力窜入
并加上RT-33内衬下缘颇为紧实的包覆性,且就算耳后也能充分贴合
帽底不太会有风流卷进,风切声抑制地相当不错,除了正面撞风时
会可能有些许低频的声音,倒是没有高频锐音出现
整体而言,对于高速行驶状态,仍能给予舒适的驾驶环境
================================================================
重量:在ECE+MFJ要求下,颇具有竞争力
如同标题所述,RT-33是款轻量赛事帽 (ECE + MFJ)
重量表现会类似于欧规赛事帽款,而非ECE/JIS街道帽款
帽上就如同所标榜的双规,也会有ECE的标示要求
ECE会要求帽体上需标示型号与重量,所以上头就清楚说明
M号帽体标重为1450+-50g,以欧系赛事帽来类比,颇符合预期
帽壳材质为从A.C.T.(Advanced Composite Technilogy)发展而来
A.C.T.-EVO/R,配合ECE轻量需求与MFJ耐贯穿所调整的版本
为5层材质(玻纤、有机合成纤维、耐穿材)叠合
而这样的标重,究竟是空重还是全配重呢?
直接将RT-33全配(装上下巴罩、小鼻罩、PINLOCK)来实测
结果是1480g!!! 误差很小,且还是多装一些配件
以日系赛事帽款,这样的重量表现算是相当亮眼
就算是大帽体(L以上),也控制在1520g左右 (p.s. RT-33为双帽体设定)
这样的重量,跟一般设定的纯ECE帽款,差异不大
靠着A.C.T. EVO/R帽体与双密度EPS,RT-33成功达到ECE与MFJ的取向
有强健的帽体,又有优秀的重量控制,完成轻量赛事帽的设计需求
除了重量控制得宜外,RT-33的配重也是相当优秀
虽然帽体尺寸不算多,但帽体算是颇接近的人体
故重心就在身为支点的颈部附近,就算下巴有厚实的EPS
头部动作起来也不会有什么负担
RT-33在这方面的整体表现,颇能够跟
一些欧系赛事帽款一拼高下的本钱
也可见得OGK也想抢到这类的客户群
================================================================
总结:Aeroblade III赛事化的版本
RT-33是OGK在全球市场战略中,以新设定来攻略欧洲市场
有别于SNELL赛事帽款的FF系,RT-33以ECE为出发点
强化部份规格达赛事需求,以与其他欧洲赛事帽款类似的设定
用相同市场需求,试图抢占市场,这是以往日系厂商所没做过的
且依现今看来,短期间,美系SNELL阵营渐渐较为势微
再加上欧洲是机车销售量相当大,连带地,二轮部品这领域
是各家厂商必争之地,过去日系厂商在外观上开始往欧系靠拢
而RT-33的出现,更是将这情势明显浮上台面化
为此,OGK似乎是以相当符合欧洲市场需求的Aeroblade III为基础
对其做了赛事化的再设计,达到MFJ的认可,其成果就是RT-33
从而发展出的新帽壳材质、双密度EPS、SAF-W.....等
这些都是有承先启后的意义,在轻量与强度两立需求中取得平衡
内衬则是巧妙融合FF-5/5V与Aeroblade III的特性
有着赛事要求的强大包覆性,同时又容易拆装
并具有眼镜沟,在内衬的本质与机能性,都有达成
虽然帽口较小,但其优秀的包覆性,是相当值得的
镜片则是在已成熟的系统上使之更为精进
在刚性、密合性、镜片膜支援与PINLOCK视野都有强化
而帽体本身的空力设计,让高速稳定性更不用说,是OGK拿手的绝活
更是赛事帽款颇为重视的项目,这方面是RT-33强项之一
通风一向是具有空力设计的OGK之强项,RT-33一样没让人失望
在有MFJ的强度需求下,以有限的气孔孔径、位置、数目
仍能让进排气皆有明显感受,内衬搭配通风布局以达交换气体之效
并且同时以导流、强化密合性与气流顺畅流通将风切声抑止住
在理想的行驶环境下,可以很清楚感到进气源源不绝灌入,但不会吵
设定为抢攻喜欢日系赛事帽款,又不想跟重量妥协的客群
RT-33在日系三大家中,找个一个真空带来发展之
让人可以有欧系赛事帽的特色外,还多了日系的质感
更重要的是,还具有亚洲头型,不必再受因头型不合而夹头之苦
做为日系帽厂首款ECE + MFJ双规格帽款,RT-33在现有的基础上成功
成为带有欧风需求的日系帽,且微妙的是,以价格来看,其市场定位
是介于FF-5V跟Aeroblade III之间,为更相对实惠的赛事帽
(SNELL认证是需要另外花费的),而在SNELL要求下,日益增加的重量
(或许也因为如此,M2015就没在规格再更加要求,预估重量不会再增加)
RT-33让喜好日系赛事帽,又怯于SNELL重量的人,有个优秀的新选择
作者: schumi3019 (Yes)   2014-11-13 23:41:00
这3款帽子台湾价差真的很小@@
作者: FantasyNova (F.N)   2014-11-13 23:55:00
苦等ibuki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14-11-14 00:00:00
近接接战 XDASAGI:我先上!! XD
作者: FantasyNova (F.N)   2014-11-14 00:07:00
QQ
作者: weijunW (伪君某W)   2014-11-14 00:08:00
期待有和另一顶想要的日系轻帽z7交叉比较文...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14-11-14 00:10:00
Z-7的对手应该是Aeroblade III XD
作者: poco0960 (poco)   2014-11-14 00:20:00
已买
作者: Herba ()()   2014-11-14 01:45:00
好奇新防雾片能不能装在5V镜片上 还有新镜片能不能装5V
作者: timk7   2014-11-14 03:04:00
详细文,推推
作者: Haiker (I ride, therefore I am)   2014-11-14 03:51:00
新镜片比较宽,要装5V有难度,所以才叫SAF-W (Wide)
作者: ftwing (ftwing)   2014-11-14 12:39:00
Z7的预想对手是AB3 !?
作者: Haiker (I ride, therefore I am)   2014-11-14 16:10:00
在设计基准上,Z-7的确是跟空刀3比较接近,轻量+街乘考量
作者: TonyAsa (顺骑自然)   2014-11-14 23:49:00
这顶会不会出卡梦版阿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14-11-15 01:31:00
镜片不保证流用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