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veNote (爱情笔记本)》之铭言:
: 看了一下闪电 Roubaix 和TREK 好几处都有针对震动的黑科技
: 感觉效果更好,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更多地方易损坏
: Roubaix 闪电台湾官网和YOYO官网,好像没有全内线,且选择很少
刚好拥有过跟Roubaix一样future shock的diverge
以及试骑过朋友的domane(上一代,头尾皆有isospeed的)
其实两者系统我都觉得很优异,骑乘品质都非常好
公路使用上这两者的滤震都足够强
朋友的domane有遇过头碗isospeed问题,出保顺利解决
如果你有走内线的话,future shock龙头设计目前是没办法走内线的
除非闪电愿意再更新future shock结构
但我想在现在大宽胎meta下future shock走向终点也是可预期的
这两者系统的大问题都在于重量,future shock/isospeed车架都非常重
大宽胎meta下这两者系统存在的意义变得非常小
搞一堆花样倒不如直上35c/40c简单粗暴又有效
其实从这几年Paris-Roubaix就看得出来了
厂商不再端出一些脑洞大开的新设计
闪电自家都不用roubaix骑roubaix了
全能车/空力车换上大宽胎都能在石板路奔驰
何况是车架更有弹性/chainstay更长设定的耐力车款
如果原Po追求的是骑乘上的舒适的话
任何一台顺眼的能装上够宽的胎的车架(32c、35c甚至40c)都足够
现在厂商趋势就是耐力车瓜车化、瓜车硬尾登山车化
能装到38-40c的耐力车已经不少
不排斥的话往gravel车找也是很棒的选项
台湾市场一堆高折扣库存瓜车不香吗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