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常常让我们不自觉的对周遭的环境产生一层隔阂,久而久之,对自己居住的城市,往往就会觉得乏味,如果可以骑上自行车,用旅行的角度来探索自己居住的城市,一定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
这一次,我们要从环岛一号线起点的松山火车站出发,进行一趟松山区的微旅行,御风前行的新奇观点,让我们在熟悉的街道上,有了全新的发现,老台湾的草根性,美式中产阶级的花园社区,从清领、日治、到美援的微细足迹等。
探索的心引领我们转入生活惯性忽略的区域,静巷中的绿廊,一间间隐藏在绿荫中的个性小店,摇曳的树影流泻著无声的诗篇,一处又一处让人惊艳的小景点,串成了耀眼的项链,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串珍宝,献给市民与游客,无论你平常骑不骑车,只要你会骑,这条路线就适合你,就算你没有车,或不想带车,空手来吧!火车站旁的公共自行车就可上路。
松山车站西侧,找到环岛一号线的起点,摆出可爱的pose,跟着Q版的黑熊来张合影。当然还要打卡,跟朋友呼喊,我的松山自行车微旅行就要开始了!
一旁还有一处必打卡的大型公共艺术造景,这是指纹转化的立体造型,一千多位市民所绘的幸福花朵转印在这立体指纹上,这是一个有关锡口(松山旧称)印记的书写,我们在这里与城市的记忆有了连结。
往北骑至慈佑宫,跟松山最古老的妈祖致意祈福,望着屋脊上朝天的燕尾,仿佛还可以感受到,两百多年前,先民离开原乡到此开垦的毅力与期盼。
转往慈佑宫后侧的松和路,从基四号疏散门进入基隆河左岸,这里是锡口码头旧址,两百多年前,来自福建的先民溯基隆河而上,从这里上岸开垦锡口。
第一次来的朋友,拿出相机吧,码头边的彩虹桥也是打卡的热点,无论是桥上或桥下,左岸或右岸,利用各种地景与人物的搭配,你一定可以拍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沿着左岸的自行车道往下游骑行,到了麦帅一桥与麦帅二桥中间,长条的绿地上有着大片的花海,从麦帅一桥的自行车引道往上爬,空中鸟瞰最能体会这片山河的壮丽。
过了麦帅二桥,还有一处新设的锡口湿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可以感受到环保意识的萌芽。
续往北行,穿越民权大桥下方,来到了观山河滨公园,这里的景观非常开阔,蓝天下青山绿水,高速公路在远方横越,后方是内湖科学园区的高楼,这里应该是松山最宽阔的地方,它有一个老地名叫做上塔悠,如果你有注意地图,河堤外就是塔悠路,汉人尚未进到这里开垦前,这里是凯达格兰族塔悠社原住民的居住地。
从基六号疏散门离开,绕经抚远公园,与三民国小相对的民权东路南侧是一条水族街,除了各式的观赏鱼,还有一应俱全的水族设备与造景。
水族街南边可走到新东街,这段新东街被称为草埔市场,是一个很有活力的传统市场,到一个地方旅行,传统市场往往都是我必看的地方,市场里最能感受在地的氛围。
草埔市场已经是大民生社区的范围,这里的草根氛围迥异于民生社区其他地方,在这里可以吃到高雄来的肉圆,还有咸汤圆、香菇面线等各种台湾的古早味。
穿过富锦街后,右侧有一个带状的富民生态公园,这是一座以水生生态为主的公园,走在幽静的栈道上,野姜花香扑鼻,不只可以认识各种水生植物,还有机会与鸟类及各种昆虫相遇,傍晚时刻的蛙鸣声更是让人感动。
民生社区号称花园城市,绿地比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从富民生态公园就可窥见这个雅称。
回到富锦街往西行,这是一条颇能代表民生社区特色的街道,你一定会注意到两旁密植的行道树,这也是民生社区的另一项特色,是让民生社区成为花园城市的另一个原因。
非凡面包有民生社区最好吃的面包,隔壁的非凡咖啡,供应最超值的早餐,门外排队的顾客,说明了它受欢迎的程度。
过了三民路,一直到光复北路,这段富锦街是许多旅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有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店,别具风情的咖啡馆,与散发著各式美味的餐厅等。
这些各自发光的亮点,不只让这里充满了异国风情,更成了许多剧组与摄影师取景的地方。
找一处中意的咖啡小店,坐下来休息一下,好好感受店家精心布置的氛围,在摇曳树影流泻下来的阳光中,缓缓的阅读民生社区无声的诗篇。
再度启程,转入新中公园右侧的巷子,天主教法蒂玛圣母堂流泻著真诚与博爱的温暖。
这条窄窄的单行道,民生东路五段137巷,虽然两房都是老建筑,但绿廊蔽天,其中还隐藏着许多美食小店与个性咖啡馆。
往西到联合二村,民生东路五段与富锦街中间的这块区域,小小的区块中有3个公园,民生东路五段69巷2弄与4弄,是两条林荫街道,两旁就是联合二村的建筑,联合二村是民生社区开发早期的建筑群,当初开发时,有美援的贷款,这些建筑也是仿照当时美国中产阶级的社区来建造。
经过了数十年,老屋有许多整修,仍然维持很高的居住品质,也展现了许多屋主的生活态度。
就连后巷也有可观性,干干净净,一片清爽!
回到富锦街往西行,我们要到另外一段的富锦街,富锦街西端,因为光复北路西侧有大片公家土地,所以富锦街分成了左右两端,两端不相连。
富锦街西端树荫更浓密,车流更少。夏日的午后,骑进这绿荫大道中,仿佛骑进了仙境,让人不想离去。
两旁大大的院子,每一家的氛围都不同,都是店主个性的展现。
才在右侧见到日式的禅风,到了左侧转成精致的欧风,连侧边的窗户都有巧思。
民族国小前,民生东路四段97巷,超大的绿廊把这里打造成一条奢华的双线单行道。
餐酒馆也进驻了这豪华又静谧的路段。
民生东路四段97巷的2弄到8弄,被称为公教新村,多是屋龄近50年左右的老宅,是民生社区最早开发的地方。
早期多是高级的公教人员居住,绿化当然是基本配备,即使经过了50年,这些房子都还是炙手可热,这里住过许多名人,拜一下Google大神就知道了。
从日治中期开始,松山人的生活就与飞机有很紧密的关系,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生活中都会看到飞机,甚至听到飞机声,在路上更是不时的会遇到机师与空服员。国民政府迁台以后,松山机场成了国家门户,敦化南路成了外宾踏入台湾的第一条路,就因为这个重要的原因造就了敦化南路今日的规格,既使以今日的水准来审视,敦化南路仍是台湾数一数二的城市道路。
https://i.imgur.com/p6hWr89.jpghttps://i.imgur.com/IJrhTDC.jpghttps://i.imgur.com/DHvM8AM.jpghttps://i.imgur.com/w9BjtQy.jpghttps://i.imgur.com/lpdN6oP.jpg
敦化南路的分隔岛形成了市区内美丽的绿带,绿带中的小径是敦化南路早期的自行车道。慢行在小径上,四周大片的绿意,对照两旁的车流,这里仿佛是忙碌市区中的桃花源。
既然松山与飞机有如此紧密的连结,我们当然要进入松山机场来看看,机场前有自行车专用停车场,锁上自行车,猜猜我们要进去机场哪里?
就是这里,猜到了吗,我们爬上机场三楼的观景台,这里是看飞机最好的地方!
观景台入口处的3D壁画,是孩子的打卡热点。
观景台在空桥的上方,180度的视野,环视整座松山机场,航机的起降尽入眼底。
出机场,敦化南路转民生东路回程,转入民生东路四段56巷,1弄与3弄都是林荫静巷,与民生东路北侧的公教住宅有着类似的氛围。
骑到这里应该也过了大半天了,这两条巷内有几个不错的餐馆可以选择,在绿荫下舒缓的用餐,身心饱满的结束这次松山微旅行。
后记,如果你在傍晚结束旅行,可以感受一下民生社区温暖的夜间风情,无论是富锦街,民生东路两旁的巷弄,或者延寿街,许多个性小店在傍晚的风景比白天更出色喔!
当然,夜骑静巷绿廊,一定别有浪漫的氛围!还在等什么?骑上自行车旅行吧!
地图、路线、轨迹、航迹及拍照地点(地图上的加减号可放大缩小,在地图中持续按著鼠标左键再移动鼠标可以卷动地图,点击图上的相机可以秀出照片的图示,再点击照片的图示可以秀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