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独推一日北高初体验

楼主: RCSTD03 (叫声是喵呜的狗)   2021-04-09 19:46:18
老兄,首先恭喜你完成你的一日北高,想必达成的那瞬间一定超有成就感的。
我看了你的装备跟纪录之后,想提供一些建议,如果你之后想骑第二遍,或者是有其他人
看到那篇文章想要效仿,可以以这篇作为参考。
首先我们来谈谈你的准备,
It seems like you are a little bit....ummmm...overgeared, in my opinion.
骑长程前的规划会需要试想到各种状况以及对应的准备,
而我们都知道每项准备都会占去部分的空间或重量,影响骑乘的表现跟体验,
如何能够对应各种状况又不牺牲太多骑乘体验的品质,
就是这个过程中最值得拿捏的部分。
https://imgur.com/1DTBm1c
这是我今年二月骑北南时的随车装备,大致配置如图,
随车内容物有羊羹800大卡,果冻100大卡,
内胎*2,气瓶*2,CO2气嘴*1,碟煞夹片*1,
多功能工具*1(含打炼/挖胎),快扣*1,备用吊耳*1携带式打气筒*1,
行动电源5200mah*1,车灯用电池*1,
随手纸巾一包(这个超重要,千万别让自己陷入只能用手擦屁股的窘境。)
人身则是安全帽、车衣车裤、风衣、手套、卡鞋。
随身是百元钞、悠游卡、健保卡、信用卡、手机还有一副口罩。
大致规划及实际旅程则如图以及内容记录:
https://imgur.com/FTeyiHN
https://connect.garmin.com/modern/activity/6244177570
(顺带一提,我没有骑到高雄的原因是因为我老家在台南,
爸妈通常会要求在台南沿海回收我,
而我没办法对爸妈合理化骑到高雄再折回台南的行为,所以只能乖乖上车XD)
我会建议你买件车衣,倒不是因为穿车衣比较空力、比较轻量...blahblahblah,
而是车衣有三个口袋,那三个口袋加起来的容积可以到 800ml 左右,
很多随车的保暖衣物、手机、零钱、补给都可以折一折塞进去。
因为我有只要能够推到云林就能呼叫的爸妈回收车支援的关系,我没有带携车袋。
但就算携车袋需要使用一个水壶架的空间来收纳,
我也可以在车衣后口袋塞一个水壶来增加我的续航力。
说到水壶,我们来看看你的饮用水配置,
你的长程经历应该能协助你推估你每个小时需要喝多少水,
而就你自己在文中提到的,你最终使用的水量跟你的补给频率来看,
我觉得你其实可以不用牺牲那么多空间跟重量配置饮用水空间,
下次你可以考虑把水容量降到 2000ml 左右,并且搭配更频繁的补水来因应,
毕竟快五公升的水扛起来真的挺辛苦的。
我已经知道我出发前三个小时需要喝的水量在20度左右可能需要 500ml/hr,
随着气温升高以及我体内的水变少,这个数字会升高,
但我出发当天最低温17,最高温不会高过27度,
并且西海岸日出后沿线的便利商店/杂货店密度够高,
所以我可以安心地只带两个水壶共 1400ml 的水容量出门,
另外,在我出发时我只带一个水壶的水,另外一个则是装食物,
等到日出后气温升高,我把食物吃完才开始拿来装水。
再来则是热量补给,你的长程经历应该能协助你推估你每个小时需要多少热量,
最起码会对自己吃了多少才不会饿有些概念,
以及知道哪些东西你爱吃、哪些东西便利商店有、
哪些真的吃得饱,哪些不会引起肠胃抗议。
我会建议香蕉跟含糖饮料这些占去大量空间跟重量
而且便利商店都能取得的东西都可以不用带,
一张储了 500 块的悠游卡就可以取代,
这样你就可以省去后面那两个箱子跟货架,
巧克力、果干、坚果、羊羹这类相对比较不占空间重量的补给
可以控制在三个小时的消耗量内,这样应该就可以放进你的上管包跟车架袋,
边角料的部分我没在骑车时用过,不予置评。
潜艇堡就请在出发前吃掉吧XD。
我大概知道的是我开一小时Z3要烧掉400大卡,
所以我以这个数字抓了最长两个小时没东西吃的补给量,
并且每站几乎都补了最少400大卡,随着气温越来越高,
我补的东西则从固态的饭团、面条变成液态的可乐、布丁、果冻、
奶茶跟运动饮料,香蕉则是定期补充。
但数据显示我当天超过一半时间在开Z1,
而且当天上回收车立刻就是载去面摊看到什么点什么,再一杯茶魔半糖,
所以我整趟下来应该是吃胖了@@
工具上我会建议你备只随身打气筒或CO2瓶/气嘴,还有挖胎棒跟打炼器,
但我猜你应该只是漏了写或是包含在那组多合一六角板手里面而已。
外胎可以不用带,因为要换外胎的情境远比内胎少,
而且到了那些情境可能要优先思考的是暂停或放弃这趟旅程,
而不是想办法换外胎。出发前确认内外胎都是健康的,
可以最起码回避一些需要换外胎的情境。
天气预测方面WINDY的网页跟app都很直觉好用
出发前最好好好地睡上一觉,最少六个小时,
睡前别塞太多东西影响睡眠,我没睡够时的表现跟心情都跟屎一样。
时程上则一定要有配速 ,这样才能知道相对于你的目标
你现在的进度是超前的还是落后的,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跟浪费,
这方面就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抓个合理的数字,
我对我自己的平地配速就只抓每小时20公里,
因为还要扣掉等红灯、休息等等的状况。
在心态上则是要抓一些确认条件,比如说在特定的进度没有赶上时就要开始找 B 方案,
我对自己的默认计画 B 是如果我无法在12点前过台中港,
那我可能就要考虑在鹿港休息,隔天再战,
或者是进嘉义就发动回收车支援,确保不会有体力透支的状况。
在长程挑战上做规划的目的不是能够对应所有状况,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
而是在衡量各种状况对骑乘体验带来的影响、因应所需要的成本
以及发生的可能性后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有时包含忽略,甚至包含放弃,
没有任何一个挑战是真的不得不完成的,大不了下次再来。
补个题外话,干,Shimano 这件车衣绝对不能买,
阳光一照会反光,变成衣服外面还有一圈
照片一拍整个有够显胖,没肚子变有肚子,有肚子变大肚子,气死我也。
https://imgur.com/a/g19SgnG
作者: pleaseask (请问)   2020-01-17 16:29:00
在1982年的时候新西兰大学就已经成功培养出不会生出蛋黄的鸡了。
作者: masaco (masaco)   2020-01-17 16:32:00
哇@@但是没有量产来卖吧??????
作者: pleaseask (请问)   2020-01-17 16:35:00
当然没有。因为我是唬烂的。
作者: HardRealTime (is really hard)   2021-04-09 21:53:00
消耗热量那个就总作工量“差不多”就是消耗热量啊应该说“数字”可以直接用,虽然单位不同。10度时......你在运动产热了啊XD不是啊你的表头就只能计入功率计的数值,并没有接触人体,要怎么算其他的热量消耗啦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