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抱怨] 不愉快的车店简单安装遭遇

楼主: ddar (白马~~马力夯.....@@)   2016-07-16 01:30:00
※ 引述《leecliff (Reframe)》之铭言:
: 白马大的文章一如往常的精采
: 除了详尽的专业知识解说外 也同时考量买卖双方心态
: 其他车友则有建议自学DIY者 有批评想省钱玻璃心者
: 小弟不解的是:
: 如果真如白马大所言碳纤材质连专业车店都顾忌怕出包
: 那要一个没有专业的普通车友自行下手 不是自相矛盾吗?
: 车店如果真够专业 至少以白马大或LEO大解说的方式处理
: 总比普通人自己瞎弄一通来得稳当吧?
我长期使用的签名档,是我22岁当兵认识的朋友分享的。
事情懂得多,自然有方法。
DIY,本来就有风险,而且不便宜。
自己弄坏,买工具,时间成本.....都有风险。
碳纤维零件的DIY,风险当然更高。
要不要动手,多学一点,真的是看个人。
我鼓励DIY的原因,主要是希望每个人都能体认到底技术值多少?
同时建立出自己的标准,这样看店家才有比较的基准。
出张嘴,和自己动手做,当然不一样。
另一个角度,就像leecliff说得......
车店如果真够专业 至少以白马大或LEO大解说的方式处理
总比普通人自己瞎弄一通来得稳当吧?
问题来了,车店专业。
我以前也会认为,开店就是要专业,但越年长,我发现不专业开店的也不少。
当然还是希望大家能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努力进步有专业。
但,不专业的店,提供场地和服务,还是有他的利基市场。
像我每天跑业务,总是会吃到难吃的小吃店。
难吃,就算了,反正被骗只有一次,不要劳塞就好。
我讲真的啦~
像我以前在车店工作,这种锁碳纤维座管根本一块蛋糕,根本没在怕。
只要权利义务先说好,锁好再三确认,真的不难。
会怕,表示可能吃过亏,或是对技术没有自信。
但,这些都不是构成抱怨店家的原因?
店家很多种,烂的远离他,好的给他赚。
店家没赚到钱,和消费者真的没有什么权利义务。
所以原PO遇到的第一家,我真的觉得没什么好抱怨的。
: 反过来说
: 原PO文中叙述他是愿意付费的消费者
: 第一间车店没有要求付费 但第二间要收费他也付了
: 那这样的消费者前往专业车店寻求技术协助有何不妥?
: 如果言词态度在一般合理范围
: 为什么非专业的消费者要检讨自己不够专业或没买专业工具
: 而不能对于本应专业的店家态度或服务技术水准来进行讨论?
这种文章,因为我们都没有当场看到,大部分都是猜想与揣测。
其实,就现有资料做讨论就好。
: 回归专业角度来看
: 车店门市毕竟也算是服务业 G牌门市又相对普及
: 是否一个专业态度能如白马大或LEO大所提供的说明
: 对顾客清楚表达专业内容跟权责归属后再讨论是否动手
: 不是就比较符合一般日常各种消费情境吗(3C、家电、汽机车之类)?
: 这种对门市服务态度的基本专业要求为什么在自行车领域就不适用?
我不认为自行车业有什么特别,确实标准要一致,
每个行业一定有差别,店家服务的核心就是解决问题,赚取报酬。
但自行车业比较奇怪的地方是,这一行的报酬特别难赚。
事实上,大部分的行业,保固期外的服务,都可以收费。
汽机车,换机油保养。
3C电脑业,电脑重灌,手机设定。
可是自行车业在台湾,不管是打气,上油,锁螺丝.....
能收到钱的机会真的不多。
事实上,很多行业赚钱的地方,
都是从卖出商品后,要赚你后续的服务费用和耗材。
但自行车业,只要你不改装,不乱买。
自行车店家要赚消费者钱的机会,真的就只有买卖当下。
所以很多车友会说,只有卖东西的时候,某些店家才会和颜悦色。
现实上,真的也不少店家会这样。
所以一家热于助人的自行车店,很可能付出专业后赚不到钱。
这个也是我个人觉得自行车零售业,很变态的地方。
10年前有人要出钱给我开自行车店,我可是一口回绝的。
因为我想不出,平衡热心与获利间的方式。
这几年看太多烧热情的车店收掉,或是顶让了。
: 何况G牌一向强调品牌价值和技术水准
: 你门市师傅不敢修或不想修 要对得起职业道德你可以直说
: 不用讲些五四三说什么不是你G牌不负责
: 或是可能是板友提到风险高所以不想处理的状况(那这样技术还算专业吗?)
: 那你基于专业就该明确告知 而不是用找借口回避这种完全不专业的作法
: 然后原PO提醒你这就是G牌产品后又转弯
: 这种态度先不论友善与否 在专业上已经自打嘴巴
: 更遑论G牌自己品牌原则是自身商品在授权门市就可服务(当然须视状况付费)
这点我原则上同意,但实务上,
我的少少的经验告诉我,惹麻烦的机会很多。
除了修车的专业外,和客人沟通也是专业。
自行车零售业,并不像其他行业分工这么细。
店家老板,或是像我曾经作过的打工仔。
一个人需要有销售还有维修技能,甚至要指导骑车技巧,带比赛办活动.....
以前的车店,真的就只要修车而已。
修,不修,就这么简单。
以G牌来说,体系很大,有强制力。
G牌的店,原则上不能拒绝G牌车的维修服务。
以原PO这个案例,不是这家店买的G牌车,
但G牌有考核,店家就算不想修,他还是要硬著头皮处理。
这个矛盾中,店家态度反复,不情愿,我真的可以理解。
G牌客服接客诉的量很大,一遭投诉,店家就会接到区业务的关心电话......XD
G牌没这么完美,但在台湾,已经是后勤体系最好的了。
: 白马大提供亲身宝贵经验或许让人比较了解部分车店的想法
: 但是这种想法是否和品牌形象有出入
: 又或者更反映出车店自己的专业程度和服务品质?
我这样说,G牌转内销,是这三十多年的事情。
还有很多老车店,观念和技术,真的没有追上来。
我估计未来他们要追上的机会也不高,也许等自然淘汰。
而这三十年,自行车进步很快。(其实各行都一样)
资讯量大,车种多,产品周期短,
一家可以被称为专业的自行车店,真的不简单。
或许有人会反驳我,认为3C市场更复杂,我同意。
但3C业的分工细,市场利基也大,自行车市场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规模。
能要求自己的店家,要珍惜。
部份跟不上时代的店,学习不够多的店,我也只能给予祝福。
: 另外有板友很强调态度
: 提供一个基本态度供参考: 回文前先看清楚别人的文&不要乱扎稻草人
: 我不认识原PO也不知道他讲的车店
: 但是哪里看到他要车店义务免费帮忙? 哪里说想偷时间省钱?
: 哪里有看到他没诚恳请店家处理? 哪里看到他要求车店必恭必敬?
: 就算他潜意识不是完全没有这类想法 但原文里根本没出现的东西
: 替他脑补也太多了吧?
: 何不好好讨论 如果发现他真这么想后再指出也不迟?
大家都非当事人,猜测的话就免了。
: 确实他没有自己买扭力扳手
: 但是说真的去店家弄跟自己买工具也没有一定
: 每个人骑车状况跟兴趣投入程度本来就不同
: 如果他是那些奥客状况 那其实第一篇就嘘不完了
: 但是原文很清楚的是后来店家要求收费后他也就照付了不是吗?
: 不过也好奇以收了钱就要处理好的标准
: 想问原PO经验中的第二家店收钱后有算处理好吗
: 不知道各位板友怎么看?
我总觉得花钱有没有成效,是一回事。
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到底学到什么经验,往后要怎么避免不愉快的状况。
自己在自行车店工作时,也出过包,反省很久。
原po在调整完座垫,没有立即提出太高,
要求再调整,原po没有立即争取,这很可惜。
而店家锁座管,没有顺便确认座垫高度,这也不太对。
两败俱伤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