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身为双性恋

楼主: landyfox (锻句炼字是礼貌)   2016-09-18 04:37:10
“希望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恐惧未知事物。”
今天刚好看完《异╱同之外:双性恋》这本书。好像搞懂了一些像是原PO所不能理
解的“异╱同性恋的反应”。所以在这边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不过其实也才刚刚
看完,还没有消化得很完全,只能片段地说一下。还望抛砖引玉,以补足个人的偏
见。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恐惧”这个字眼一直出现。恐惧孤独,所以尽力
地想要与世界建立连结,倾向与他人建立性或情感上的亲密关系。恐惧失去,所以
倾向获取保护已有的事物的手段,饮食、金钱、甚至权力。恐惧被伤害,所以倾向
区隔危险的事物,或是攻击他人。
反过来看,也许当我们可以了解未知事物之后,就可以不再恐惧。但是很无奈的,
本书作者指出,人与人的不同点无穷无尽,不论内在外在都是不同的。《为什么狗
是宠物、猪是食物》或其他在探讨“道德是什么”的这类的书更告诉我们:人类本
身就是极其复杂、难以理解的存在。
于是面对眼前一团乱,不知道从何开始整理的乱糟糟的房间时,我们很聪明,发明
了“归类”这样的方法。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我们只好开始分门别类,贴上“
标签”。但是又很不希望产生“其他”这样未知的分类,“其他”在某个程度上来
说,就是“未知”的同义词。也就只好把含糊不明,当下还不了解的,先贴上已经
印出来的标签。有些事物在科技发达,有了更适当的工具之后,可以很幸运地发现
被贴错标签了。像是冥王星。但是不是每样事物都这样幸运。然而,就算它有缺陷
,但也确实有所助益。借由标签,我们有了归属,知道了谁是同侪,让我们了解了
自我与他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贴上标签后我们就会感到自在,标签消去了不确
定性、模棱两可和恐惧等威胁。但就像量子力学的发展让我们发明了原子弹一样。
一个方法出现后产生的结果是好是坏,端看我们怎么“使用”它。尤其是当我们放
任跨下的大象任意游走后的结果,通常只会更坏。但是人类的天性就是懒惰,尤其
是当我们得到了贴上标签后的安全感之后,只会更加懒惰地想要“维持现状”。没
有想要获取更适合的手段或工具来解决“未知”的想望。但是时空不会等人,我们
只会发现更多的未知,于是在拿着过时的工具,发现无法顺利解决与面对崭新的未
知时,恐惧又油然而生了。
然后我们就会退到最原始的作法,就是原PO所无法理解的排斥(觉得恶心)、区隔(不
能接受)、攻击(取笑)、建立自信(贬低对方)等方法来“处理”这些未知。这就是人
性,接受了人性就是这样残破不堪的事实之后,好像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会有一开始
原PO所说的无法理解的那些反应。
然后是要如何扼要地与他人解释不正确的观念又不伤感情。
我想可以先让对方了解“情感是流动的”这样的概念。今天你讨厌榴莲,不代表十
年后你仍会讨厌。这应该是每个人都会拥有的感受,小时候很爱或很讨厌某样事物
,但是长大后或许就觉得没什么,甚至可能发生了某些事情、遇到某些人后,反而
让你爱上那样事物。作者提到,‘双性恋比较忠于自己的本性,而非“现状”’。
对外界来说,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变,但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变过。我想这也是双性恋
常被贴上“花心”这样的标签的原因吧。
不晓得这样有没有扼要到XD?
另外私心觉得本书中所提到的金赛量表(Kinsey scale)跟克莱恩性倾向量表
(Klein Sexual Orientation Grid)这两个标签还满好用的,其实可以当作[自介]
当中的其中两个问题。
http://vistriai.com/kinseyscaletest/
https://goo.gl/u3pSvC
作者: SUJO (Menorah Wen)   2016-09-18 11:47:00
作者: annisat   2016-09-18 14:54:00
推,一语中的
作者: tangtangsun (tangtangsun)   2016-09-18 17:42:00
作者: cythaaao33 (肋骨)   2016-09-18 20:43:00
让我想起曾经看过一个说法是:“人类最原始的情绪是恐惧”总是会对自己未知的事物下意识有所排斥,尤其是这个新的东西和原本的认知互斥的时候。谢谢你推荐的书,有空会照料看看的,也谢谢你看完那篇牢骚还认真的给建议~XDDD
作者: gman1975 (DaMao)   2016-09-19 10:2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