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这话题回响很热烈
所以想针对推文提到的一些部份回复....
有些本质球迷说,比赛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这句话没有错,如果联盟是品牌,球队是产品,比赛内容等于产品品质
回归到产品的品质并没有错
但若把时间推回到P+成立前
那时台湾最好的球员都在SBL了(扣掉旅外)
理论上比赛内容一定比现在好(除了洋将的人数跟薪水不如现在)
但也一样乏人问津
问题大家都知道 就是没包装 没行销 没曝光 没话题
所以P+一成立 把过去SBL不作的都作了
加上黑人铺天盖地的宣传
P+就这样作起来了
T1隔年随之成立 也依样画葫芦
主场 主视觉 成立啦啦队 专属频道跟影片 中场表演嘉宾
专属的主持人 周边商品 主题日活动
证明这些行销 只是基本中的基本
是吸引球迷进场的基本元素
而球赛的内容是另一面向 两者应该是要同时并进的
至于现在的比赛内容不佳
短期最快的方法 就是整并球队数
队伍数减少 淘汰掉部份球员 深化球队阵容
比较慢的方式 就再过几年
各队慢慢透过选秀补入球员 一开始的幻神也会慢慢减少
就像现在每年都有球员前进SBL
然后关于国际赛成绩
我觉得真的不是现在最重要的事
不重要指的是"对球队的票房影响"
不是国际赛成绩不重要(每次都会有人刻意片面扭曲解读)
如我举了几十次的例子
当年赢了中国 隔年的SBL有因此大幅球迷进场吗?
并没有
我们意外输给了关岛 被菲律宾血洗 琼斯杯意外输给马来西亚
有因此票房衰退吗? 也没有
职业运动除了运动竞技 强化整体实力外
某程度来说 更是一种娱乐
对很多花钱的球迷来说
去看球是不同于开车去外地吃饭踏青 或是去看场电影 唱个歌之外的娱乐选择
进场就是吹冷气 感受声光效果 图个热闹 看个表演 看一场球赛
不是所有球迷都非常篮球 知道场上在跑什么战术
知道这个球员擅长什么 短板是什么
就像我很久以前看到报导
日职或美职很多球迷 进场就只是一种习惯
跟朋友没事就进场看球 喝杯啤酒 吃吃东西喀虎烂
这就是一种日常
所以 国际赛成绩很重要吗?(对票房而言)
我不觉得
但长期来说 如果职篮成立的时间越长
环境越成熟 体制越来越完善
就像我从中职元年看到现在 已成长非常非常多
对于台篮的实力提升一定会有帮助 只是现在还早......
再回到昨晚提的东西
如同前面所说 灯光音效 啦啦队表演 中场活动表演 主题日这些已经是基本中的基本
球队在包装行销上 应该要塑造更多的话题让球迷关注
话题形成后 球迷对球赛内容才会有更多期待
才能吸引球迷入场
其实题材真的很多 就是愿不愿意作
比如最近麦当劳 猎人套卡事件 有没有球队顺着这个风 去谈个猎人联名球衣
Youtube圈彼此之间也会互相合作扩展粉丝群增加点阅率
球队也可以去签网红 邀请网红看球拍影片 然后影片里放门票折扣码
包装球星就更是基本中的基本
大家都看过灌篮高手啊 漫画里在刻写人物时都要把人物特色描绘出来
球队想办法更熟悉自己的球星 当然是很基本的事
连我一个不是作Marketing的随便都能想到这么多了
有时我真的不知道球队的行销预算到底都编到哪去
最后 回到现在的局面
PK1 P+ VS T1
PK2 P+ VS TPBL
自己个人猜测 钢铁人今年的状况就是帮忙撑一年
明年高机率没有钢铁人才是
今年就是P+累积筹码 作为明年加入TPBL谈判
TPBL今年如果没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双方的对抗就有可能延长
反正富邦不成问题 台钢有机会成长 领航猿只要能维持
要继续烧也不是不行
重点就是有没有机会找到队伍接替钢铁人的位置
那双方可能就继续斗下去
早日整并 可能好 也可能不好
但反正现在就是大老板们的意气之争
就看今年整体环境变化 能让老板们起到什么不同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