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th1996 (杰夫)
2023-03-26 22:12:21看到UBA 四强,跟第一年踏入职业的球员,除了控球之外大部分都会面临转型,所以有感而
发。
我自己浅见,学校为了招生或经费,主要以球队的“胜负”为主,往往以胜负为主,球员可
能不会被放到最好的位置,或没有培养关键技能。
如:
1. 游艾喆打到大三还是不太投3分
2. 庄朝胜明明不高,打到大二还是在打2号位
3. 张镇衙明明有条件大一开始打3号,到现在还在为转型而苦
看到健行科大先发,甚至比一些职业队锋线还高
PG 高锦玮 173公分
SG/SF 丁冠皓 192公分
SG/SF 刘丞勋 192公分
PF 蔡宸纲 196公分
C史密斯 205公分
除此之外,相较政大,健行的进攻更多是从本土球员发起,也更提早帮球员转型衔接职业的
感觉!
(当然健行教练就是职业教练,如果职业队有机会网罗他们,我是教练也会提早帮他们转型
)
政大几乎每年收最好的学生,常常看到球队的进攻当机就交给外籍球员,总觉得对这些有潜
力的球员有点可惜。
如果高中毕业就选秀,会不会有职业球队压力,或是职业球队提供资源,让他们早点练职业
需要的技能或转型?
讨论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