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别被骗了 台湾职篮并没有“交易”这档事

楼主: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2022-03-27 23:32:43
别被文字所欺骗了 台湾职篮并没有“交易”这档事
不管是SBL还是CPBL,在球员交易的议题上似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然而T1仅成立一季就
陆续发生我们“俗称”的交易,可是实际上真的就如表面上看到的一样吗?
运动视界 作者:Thousand
2022/03/26
T1联盟新北中信特攻以及台啤英熊在过去两周,分别交易走了吕济而以及周资华到台南钢
铁猎鹰和台中太阳。这对台湾职业运动来说的确是新鲜事,毕竟过去不管是SBL还是CPBL
,在球员交易的议题上似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然而T1仅成立一季就陆续发生我们“俗称
”的交易,可是实际上真的就如表面上看到的一样吗?
NBA这几年最热闹的时间点并不是开季也不是季后赛,而是在季中交易大限,有多少球迷
会宁可熬夜看Adrian Wojnarowski与Shams Charania厮杀,就有多少话题可以让媒体和球
团炒作。就职业运动的本质来说,这样的情况似乎是一种乱象,但却能因此让联盟的商业
曝光获得提升,有曝光就能带来钱潮的道理可以理解,不过现在看下来更像画虎不成反类
犬。
显然台湾篮球也想仿造国外的做法,可是外国的月亮真的有比较圆吗?又或者是别国的玩
法真的适合台湾吗?
所谓台湾职业篮球的交易,讲白一点就只是意味着合约撕掉重新签署而已,NBA之所以有
交易最主要是可以根据劳资双方谈判协议(CBA)的结果制定,这意味着不管是球员、联
盟跟资方都已经谈判完成并了解游戏规则而达成的公约。
那么问题就来了,所谓劳资双方协议不就代表两边需要在对等的情境下坐下来谈吗?然而
目前台湾篮球在劳资关系上有办法用集体谈判的方式坐下来讨论了吗?这是这篇文章想问
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则是假设要谈判要由谁来当代表?就合理性来说应该要是球员自己组成工会的
工会代表,但球员工会的组成结构,到底应该是以联盟(PLG、T1、SBL)当标准,还是在
台湾所有靠打篮球维生的这些人当基础,目前显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当然这是接下来假
设球员工会真的能成立的后话,可是这边可以先提出一些关于工会未来可能面临困境的想
法。
以一个成熟的职业联盟来说,对各个球团而言最大的收入来源有三个,第一是转播权利金
,第二个是票房与商品贩售,第三个则是赞助商。有鉴于转播权利金是属于另一个议题,
为避免模糊焦点,因此我们将针对后两者进行探讨。
先从最直观的票房来看,台北富邦勇士领队蔡承儒先生曾在Podcast球场第一排节目中提
过,勇士其实已经有开始赚钱了。当然这边不能确定到底是真的最后总营业额下来有盈余
,也就是所有包含球员薪水、行销费用这些花费成本都已经达到收支平衡后,又有实际额
外入帐的收益。还是只是单就每场比赛每场比赛所贩售的门票及商品,都有超过每场比赛
所耗费的成本。
所以或许今年的自由市场就是一个相当值得观察的重点,根据之前报导推算,勇士的福禄
寿三宝其中两人曾文鼎和蔡文诚,应该都是今年合约到期。
倘若真的全留下来,最低限度至少表示他们的薪水一定是很漂亮的,因为目前整体篮球市
场竞争依旧相当激烈,而这也代表撇除战力考量的话,蔡承儒先生一定是考量过成本之后
,权衡下认为留下来以票房赚钱的角度而言是有利的才会留下,不过假设撇除战力平衡而
放掉他们进入自由市场的话,那情况就会变得非常有趣了。
照片来源:台北富邦勇士
接着则是赞助商,我们可以看到NBA这几年越来越商业化,不管是球衣还是球场地板,
Adam Silver基本上能卖的地方都卖了(在适当的情境下)。在台湾也是如此,无论是球
衣、场边标志的露出等等都是赞助商投入资金所获得的回报。
这边想举一个例子,早在P. LEAGUE+成立之前不晓得还有没有人记得,当时曾传出最有可
能投入台湾篮球市场的品牌,并不是什么台湾钢铁,也不是街口支付,而是一个你我应该
都算很常看到的咖啡品牌。
这个品牌叫路易莎,也就是2019年琼斯杯当时在罚球圈陈盈骏因为踩到地贴而错失绝杀机
会,后来决定将光滑地贴撤掉的路易莎,虽然已经很久了,但还是在此先给路易莎一个
respect。因为合理推断会在琼斯杯那个位置出现标志的厂商,当时花的费用肯定不少。
会提这个例子最主要就是要针对劳资关系进行讨论,若撇除像富邦或中信这种大财团,其
他职业球队真的能够烧的资本究竟有多少?为什么宁可让球场视觉上变得这么庞杂,甚至
连靠近罚球线的位置都要有品牌露出,也要找这么多的赞助商,相信看到这里的人应该自
己也有答案了。所以这就引出了真正的问题,如今台湾篮球的劳资双方真的已经对等了吗

如果只是单用球员来吸引票房及创造商品购买力,并愿意让不用找这么“多”,而是考量
到支出大量成本依旧足以让自家品牌得到相对应益处的赞助商。那或许走到这一步,才是
相对起来比较接近所谓的劳资关系健康的状态。
白话一点就是球员本身的商业价值已经大到只要罢工,就会影响球队或者联盟运作的时候
,否则双方的关系永远不会是对等的。而且这边还需要考量的是,球团如果会因为球员有
没有加入工会,成为纳入要不要找你来打球的理由,肯定会让很多球员有所却步,那这样
的劳资关系又要如何找到平衡点,更遑论一开始所说的集体劳资谈判协议?
这也是为什么严格来说所谓台湾篮球所讲的交易,其实就是一个说词而非真实存在的事实
。原因在于除非球员工会真的成立,并开始有实际运作之前,都没有真正的交易标准可言

就大家最喜欢比较的NBA来说,他们之所以能有个所谓的交易对等利基点,都是源自于CBA
中的薪资帽,包含软上限、豪华税现和薪资下限等明文条例,可是球员现在会希望有薪资
上限这个限制他们赚钱的东西吗?
显然是不会,因为现在的球员身价绝对远比想像中还有价,毕竟如今等于是球员通膨时代
,若我们先不论台湾究竟应不应该要有17支球队,现在多半球队都还是很缺有真正战力的
球员,所以拿钱来砸自由球员或者今年即将从大学毕业的新人都是不能想像的事。
因此这也回到一个基础问题,现在的台湾篮球还是不是一个资方市场,这个答案显而易见
。而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提到泡沫化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台湾篮球看起来是一片荣景,可
是实际上比赛能够替资方获利多少其实不得而知,除非有一天任何一支球队甚至联盟愿意
公布财报,否则很多事都还只是在我们的假设中罢了。
然而如果开始有球队在前期不断砸钱,后来发现始终无法为自己带来效益的话,会不会提
早收手并引发一连串效应,那这个时间点就会是台湾职业篮球生存上的转折点了。
透过上述讨论算是回到问题的根源,不管是吕济而还是周资华都一样。现在任何球队名义
上的交易,实际上都还是得通过球员许可(你也可以想像成每个球员都有霸王条款),才
能够真正的实行转队。也就代表合约并非直接转移,而是必须得要重签,那自然就不会有
什么交易对等与否的问题了。
就市场交易的定义来说,应该会是商品主体的直接交换关系行为,但以T1的例子来看,事
实并不是这么发生的。
有在看足球的应该听过一句话,也就是转会费等于你的实际身价。当然市场大小一定是不
同的,但台湾的情况也或多或少也符合。
当然这篇文章只是尽量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讨论目前职篮与劳资间的议题,并希望可以
透过从劳资双方架构,和整个市场下来的趋势,来聊聊台湾职篮交易这档事。“球员交易
”是个看似简单的名词,实质上背后却有复杂脉络衍伸的市场机制与历程才能达到的目标
,现在充其量真的就只是球员跟球团达成协议将合约撕掉,换一个老板重新签约而已。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93034
作者: GiantChiayen (台北国贵公子)   2022-03-27 23:37:00
字好多…..
作者: PhanCalderon (You need Grammarly)   2022-03-27 23:48:00
可是足球也没有交易吧?
作者: crusaders811 (没事在低调个鸟啊)   2022-03-27 23:56:00
跟NBA不一样就不能叫交易,那叫流动好了
作者: GiantChiayen (台北国贵公子)   2022-03-27 23:58:00
交易的定义不是就互相换取东西 那应该有吧
作者: crusaders811 (没事在低调个鸟啊)   2022-03-28 00:03:00
连真名都不敢用的作者,用这么强势的字眼定义别人的工作真的是笑死下一篇,别被骗了,没有XX,不能叫职业X球
作者: StarTouching (抚星)   2022-03-28 00:13:00
标题太夸张 不过内容中肯真正的交易是需要球员硬起来 自己去争取不要再 #凭什么 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