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认真问以前本土球员平均实力是不是比较强

楼主: seimo (Theodoros Papaloukas)   2022-01-03 21:11:23
说一下
我小时候刚好是从阿龙 阿三 黄春雄 战
东方 李云光 邱宗志
看着宏国战裕隆长大
这批老中华大都1966-1971上下
主要是1969的阿龙
然后最年轻大概都是
赖国弘 林佳皇 周泓谕 吴志伟
最小大概是颜行书跟阿忠
但其他的邱启益 陈建州就
没有这么早进去职篮
后来倒霉遇到解散了
他们都没打到职篮
而篮协自然而然中间因为一些事宜
(新浪进军CBA)
所以篮协把大概才28-32岁的中华队主力
直接由18-22岁当主轴
配上一些25岁上下的已经打出来的
但是无疑就把原先25岁左右的一批人
名额给出去一半以外
还能打的郑志龙32岁(跟麻宪 刘铮差不多年纪)直接换掉
老实说以郑志龙当时亚洲主宰力
是远比上面说的两位来得高不少
(因为对手也没有那么强)
所以由陈信安 田垒 何守正 曾文鼎开始进来
其实杨玉明当时才22岁也就进来了
慢慢再带李至明 吴岱豪 林志杰 陈世念
杨敬敏等人
于是一堆平均不到25岁当主力就这样扛了
起码五年起跳的阵痛期
我必须要说 当时真的觉得
这些人天份满满
但球赛内容就是很rough
每一场对于他们期待就是
陈信安 万人之中直取对方头顶隔扣
田垒 摘芭乐 或者 直接空档灌篮
曾文鼎 听说移地训练能跟金周成互爆
那国际赛请展现一下(但始终他不当得分主力 只有打sbl时才把台银干翻)
林志杰 sbl内玩的很开 真的动作很好看
老实说他应该是这郑志龙后
台篮打球最iconic的一位
陈信安跟田垒单项印象点高
但总和我会投林志杰一票
不过早期出去打国际赛
真的动作太多太耍
走步 空档投篮一般 但防守很努力
李至明 当时跟陈世念 高天骐都是人气超高的
高中后卫
裕隆当时一次拿了李至明跟陈世念
但最后因为同位置 陈世念转到台啤
决定把高中攻击无双的李至明
完全改造成一号位
剩下的我就不多说
反正当时sbl
最辉煌的时期就是让他们打出来的
每个都有足够比赛跟球权
但幸好篮协打定决心
就是给他们这批人练
所以默契上沟通上比现在篮协
东换西换的培训队名单就算了
组训要搞不搞坚定很多
不然你就搞两队 每年固定抽时间练嘛..
当时还常常移地训练给人家电
其实当时亚洲的风向 也慢慢从
阿龙 阿三时期 主要对手
日韩中 大多动手脚 一般配分力量的防守
变成西亚派全力压迫身体对抗
不仅台湾
日韩中也慢慢被伊朗 约旦 黎巴嫩 挤下
菲律宾则是更晚一点慢慢爬起
(职篮热不见得跟国际赛成绩好的例子)
黄金世代就是几乎在国内各队第一人层级下
外加国际赛满满的练功 (还有琼斯杯)
一路成长
但是先天的限制
球员训练自律上不如韩国
身材及竞争性也不如中国
当时只剩下日本跟我们难兄难弟
日本当时还常常带一两个洋将
所以我们输或赢
基本感觉还是我们球员素质比较强
慢慢走到2010后
其实05后的基层仍有不少的精英
苏翊杰 林宜辉 郑人维 简嘉宏 左从凯
张宗宪 周柏臣 周仪翔
后面的胡珑贸 陈盈骏
高中打出的国际赛成绩都很有竞争性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没有好用的长人
主战的甚至比上一代都矮不少
下一批开始的曾柏谕 林明毅 都不错
但是真正需要的长人没几个 孙思尧?
甚至2016一批天份颇被看好的国中生球员
吴沛嘉 谭杰龙 张镇衙 韩杰谕 陈范
林庭谦 唐维杰 都是不到16岁 却都超过190
配合著后面成长起来的林正 曾祥钧
真的200公分长人资质
不少于黄金世代
但重点来了
五年后
这批人 要评论未来可能还太早
但是真正堪用在中华队卡上位
就是林庭谦一个
内线的谭杰龙已经进来过
但还需要观察 运动力偏差
体态可能还要调整
中华队目前对他还没非他不可的等级
同样其他同期的长人也都是类似的状况
而年轻人多重要
这跟中国队2015及2018打伊朗
彻底翻掉也是靠一波波年轻人前扑后继
推倒高墙
对的这些人(年龄看看就好)
郭艾伦 周琦 王哲林 丁彦雨航 赵继伟
普遍都是约19-22岁左右
跟我们高国豪到林庭谦这批
其实差不多年纪
而上一批吹翻天的黄金世代(北京奥运八强的王治郅 易建联 孙悦 朱芳雨 王仕鹏等$
彻底在被中华队2013亚锦直接击溃
但是人家2015换了一批 接下来
组训直接用两批人马互相调配
都去打比赛 直接检视球员
对于短期赛上
适应力 抗压力比较好
甚至后面的新人养成 也都是逐步拉起来
他们也许打篮球看起来跟
我们打棒球一样教育
但是国家篮协重视度比我们好上太多
包括日本韩国也是
他们现在国内最具潜力的球员
不少都不是我们追不到的身高
(约200-205)
却是我们一直想要达到的类型
韩国去年的top5 (特别是第三位)
https://youtu.be/LHaIEcrMYc0
日本的高一生 200公分(目前16岁)
https://youtu.be/VeMtCeJW_Jg
中国目前还没有报出来 先用2003的曾凡博
https://youtu.be/sfG-RGGo1EY
而我们依旧一堆高大的像个柱子
重点还不是太高195 -205就算高了
而且篮下手段也不够跟坚决
看看193的林宜辉 内线一样能打起来
或许有些有爬起来的像是林正
却因为卡著洋将上场就是有限
老实说双洋将有ㄧ好没两好
真的内线本土要练可能会被
一些矮一些但有进攻及经验好的取代
所以根本我们所谓的长人不但没多高
该练出来的像是
强攻篮下
或者是延伸四号的
甚至想多练不同位置的
但是根本没什么上场机会
只能大多用场下练
但是能在实战用出来才能算数
结果上场机会太少以外
又不见得能在场上打出来
又去板凳等
然后又一点
职业赛跟国际赛差距更大
教练 战术 共同认知 强度 win or go home
比赛更少
篮协又不组起来规划一下
这些年轻人要怎么上去?
真的很困难
黄金世代的老人
根本就是克服以上
练好练饱练满
而在中职来说
杨敬敏 林志杰的年纪
换算年纪不就是 中职 潘威伦 周思齐
林智胜 陈镛基 王胜伟 罗国辉
但现在中职年轻人
早不给这些老人活路了
而是完全不需要他们来扛了
特别棒球能维持的年纪又可以比篮球更老
所以说CBA把人带走造成黑暗期
真的只能说台篮球员实力太薄弱
成年后能力上提升太少
普遍激发的动能太低
况且CBA 也才五个台湾球员
刘铮 陈盈骏 林庭谦 林韦翰
还有一个打不上球的周仪翔
除了庭谦。
今年后
剩下都是起码29岁起跳
在三年后大概就面临体能下滑
旅美篮球年轻一派
本土也才唐维杰 马建豪两位
但目前上场时间跟表现水准都很难评断
是否能为现况中华队能提供什么协助
棒球那边国中每年赴日固定先去十几个优秀读高中(顶新有合作 还有其他管道)
高中每年毕业
又固定几个
赴美&赴日挑战职棒
这个放在篮球不就每年都地狱般黑暗期
早期90年代
因为职业棒球员不能打国际赛
中华队只要一批人进职业
下一批就是被日韩血洗
这个出现在1993
中华成棒真的让一个高中生扛王牌
他上来也是被打成灰
这个原因就是选手层太薄弱了
球员强度水准落差太大
就靠几个在撑
现在就好很多
合库单队热身赛就赢过韩国wbc代表队
甚至光靠业余组队主力
就能在亚洲赛打出水准以上的比赛
而篮球现在就是青黄不接以外
剩下该慢慢上来给大家看的
由于琼斯杯消失
根本组训也只剩那同一批主力继续上了
对的
就是类似上次打关岛的组合
也就是全精英阵容
这种阵容齐全度在中华成棒已经很少看到
就是全部想找的都能归在一起
有遇到要抱小孩
也有一堆生涯规划问题之类
所以老实说CBA这些球员真的配合度超高
但重点来了
我们能没有这几位吗?
光靠国内职篮自行组出来中华男篮?
他们能够像黄金世代那样顺利接班吗?
如果全部让林庭谦这一辈提早接班
会不会有其他人也能跟林一样打出来?
篮协组训有计画性吗?
怎么看台篮的黑暗期肯定还会走一段
而且现在运科没有完全证明能够
大幅让亚洲篮球运动员成长到有跟
其他地区对等的竞争能力
职篮的成立随热
但很多例子告诉我
这只是其中一个变动触发点
不见得会任何改善 还可能更差
另外台篮也有一个可怕的点
就是优秀球员退休当到教练
却不见得能养出感觉超越他们的球员
观念或者技术
比较受限在一定的格局
我不是专业
但总有一些感觉
我们没有所谓去发展球员能力的教练
大都还是以打好团队比赛为主
就是齐头式下 有天份的自然成长
但开发突破天花板的似乎比较少
我没有批评的意思
就是拿一下隔壁棚的
最近很红203公分大二学生
他就是郭泓志帮忙指导
及文化体能教练调整
从一个nobody 两年间
变成99mph的怪物
而且他身体空间太大了 感觉没硬催
直接被人要求要投到101mph
问题我们台篮这边
有养出什么直接被一堆人抢著拍影片
准备带走的新人吗?
我是期待黄金世代有人退役后搞球员发展
但是目前看来还太早
否则成天看到的长人 或者好球员
要嘛有一场没一场
要嘛就不知道在干嘛
这种情况黄金世代他们年轻时期也有过
但他们是不是能过带这些年轻球员
少经历这些冤枉路吗?
一点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