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T1跨年夜观赛指南:只有犯规能让士东下场

楼主: zkowntu (冰封冷雁)   2021-12-30 22:28:00
T1跨年夜观赛指南:只有犯规能让士东下场?台啤英熊缺乏人手的困境
台啤的“进攻发动机”由蒋淯安与米丘(Tony Mitchell)轮流担纲,时间一拉长,就很
容易被看穿进攻模式,士东(Diamond Stone)则差点因为六犯被迫离场,球队面临攻守
两端的困境,但幸好都是可以修正的问题... ...。
运动视界 作者:中坜小跑车
在圣诞节之前,台啤英熊战绩为4胜1败,场均团队得分104.4,从桃园云豹与台南台钢猎
鹰身上取得第3胜、第4胜。
然而在圣诞节当天,面对坐拥桑尼(Sani Sakakini)、吉(Alonzo Gee)与莱特(
Julian Wright)的台中葳格太阳,台啤不幸吞下败仗,终止四连胜。
根据这三场的比赛内容,我们整理出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帮助各位读者在跨年夜
看球时,看得更愉快、更有方向。
蒋淯安被缠住,米丘失灵的时候怎么办
目前台啤的“进攻发动机”由蒋淯安与米丘(Tony Mitchell)轮流担纲,如果没有特别
的变化,比赛时间一拉长,就很容易被看穿进攻模式。
事实上,为了因应这样的变化,小安有在调整打法,像是确实做好无球跑位、无球掩护,
切入后选择中距离拔起跳投,快攻时更果决地自己打掉。
开赛时也会有很多有创意的走位,像是面对太阳的时候,假装到低位要球,其实是帮米丘
设立掩护,之后再自己往弱边绕出来。
画面上看起来眼花撩乱,实际上也增加对手防守的难度,即便是“二选一”也很难提前抓
到下一波主控的持球者--但很可惜地,这些走位通常只发生在上、下半场的开局,分数
被逼进时还容易“不见”,回到更传统的打法,球的流动、人员站位甚至略为停滞。
我认为这非常可惜,毕竟回到上述的基本款打法,反而让对手更容易掌握台啤的进攻节奏
,让台啤陷入被动的局面,适得其反。
不论是云豹派出余孟耘、杜誉城,或是太阳安排丁圣儒、李秉鸿轮流“伺候”蒋淯安,目
的都是为了让小安“不好”接球,甚至一度让小安“难得”打到有火气,如此的“黏巴达
”策略似乎屡试不爽
面对这样的困境,不妨视情况启用板凳的简肇熠,多给予一点尝试的空间--尤其是握有
“不危险”的领先优势时,至少能变换节奏、让小安喘口气,让阵容轮替趋于正常。
由于米丘上场时间非常长,所以台啤的第二阵容的控球并不明显。考量到米丘容易在比赛
的后段显露疲态,目前的配置不算理想,这样的打法是很难“撑”一整季的。
因此如果已经拉开领先,教练团不妨大胆一点,让简肇熠上来替补,只要辅以特定的战术
,反而有机会活化团队进攻。上次面对云豹的比赛里,就曾有过几个很不错的Play。
简肇熠的投射是他最令人放心的武器,但作为一名后卫,他没办法像小安这样疯狂的撕裂
防线,台啤势必得安排另一套系统来让他领导进攻。
在面对云豹第二节的时候,台啤除了在防守端开启全场压迫,也试着让李启玮持球(当天
他凭借身材优势,切入拿到不少分数),简肇熠则在运过半场后“打无球”,从右边底角
出发。
之后的打法非常简单,只要有一名长人在高位设立掩护,简肇熠就可以在空手绕过这个掩
护时,获得不错的接球空档,接下来要急停跳投或直接攻击篮框都是不错的选择。
由此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进攻选项,像是吸引中锋出来协防后,再次传导给空切或跟进的
队友(类似short-roll的概念);佯装要接球,但其实是往左翼移动,为持球者设立掩护
… …等等。
NBA很常为射手们设置这样的战术,J. J. Redick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简单的配合可以弥
补球员切入破坏力不足、过多运球可能失误的劣势,但依旧得以有效制造C&S的空档,在
中路地带形成进攻威胁。
很可惜这样的配合没有出现太多次,让台啤的进攻回到相对单调的模式。
小安在场时,偶尔也会尝试类似的配合,但改以Give and Go启动,没有第三位球员参与
到进攻,而且也仅止于“尝试”,出现在无关紧要的回合。
本季台啤的进攻略显急躁,受到压迫时也往往倾向一波打掉。如果能多在半场进攻中加入
这样的配合,便可以让更多球员共同分担组织、终结的任务,维持在场上的专注力,展现
出他们应有的价值。
尤其是简肇熠,只要能让他在对的系统里发挥,小安跟米丘便可以更放心休息,待体力恢
复到一定程度再上场。
如何维持双位数领先?要让外援适度休息,重视团队的体力调配
台啤在最近的两场胜利里,都曾经获得双位数的领先,但不知怎么地,总会遇到一波不小
的乱流,浪费掉稳妥妥的优势。
面对云豹的第四节一度被追到“69-68”,之后对战猎鹰,乔丹(Jordan Chatman)与贾
西亚(Charles Garcia)末节的联手强攻,则是把分差缩小到个位数,最后因体力不济才
中断攻势。
台啤本季至今的每一场胜利,几乎都是在惊滔骇浪中渡过,鲜少有那种安安稳稳打完的局
面。
最为不妙的是,即使挟带着大幅领先,士东(Diamond Stone)跟米丘(Tony Mitchell)
都还是留在场上;12/12士东才第一次获得“比赛中”的短暂休息,而那已经是球季的第
四战了。
如何维持双位数领先?要让外援适度休息,重视团队的体力调配
台啤在最近的两场胜利里,都曾经获得双位数的领先,但不知怎么地,总会遇到一波不小
的乱流,浪费掉稳妥妥的优势。
面对云豹的第四节一度被追到“69-68”,之后对战猎鹰,乔丹(Jordan Chatman)与贾
西亚(Charles Garcia)末节的联手强攻,则是把分差缩小到个位数,最后因体力不济才
中断攻势。
台啤本季至今的每一场胜利,几乎都是在惊滔骇浪中渡过,鲜少有那种安安稳稳打完的局
面。
最为不妙的是,即使挟带着大幅领先,士东(Diamond Stone)跟米丘(Tony Mitchell)
都还是留在场上;12/12士东才第一次获得“比赛中”的短暂休息,而那已经是球季的第
四战了。
即使曾经想要主打“精兵政策”,现在也走到该考量“是否调整方针”的十字路口了。
有效调控球员体能,在我心目中才是维持攻守两端的关键。台啤近三战都拿下102分(真
的就是那么刚好),但出现好多次“先盛后衰”的局面,就比赛内容来说,都还可以更好
、更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台啤协防的默契确实有在变好,补防跟包夹都愈来愈及时。
朱亿宗依旧能够从板凳上“跳”出来带动防守,让场上的五个人都动起来;如果在篮下遇
到小打大,或是底线防守被突破(例如:12/25黄聪翰防守Gee,Gee喜欢切底线),周伯
勋、士东也会很快过来包夹,阻止第一时间的内线进攻威胁。
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台中太阳的苏奕晋,快攻时用假动作连续骗起快小安、米丘,眼看就要
创造一次精彩的Highlight--想不到后面还有“第3个人”回防,狠狠被盖了一锅。
(纪录上给了苏奕晋一次失误,周伯勋抄截)
上述镜头显示台啤的拼劲很足够,团队意识也是维持一贯的优秀,如果能把这样的强度维
持得更长久,失分问题将获得一定程度的解决。
谁来快攻都不是问题,篮板要先抓得住
最后,不得不提到快攻。
台啤的另一个重大得分来源是快攻,但快攻的启动却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轻松自在。
除了相对不可控的身高、体能问题之外,台啤很容易出现集体“恍神”的片段,让本来可
以简单掌握的防守篮板,硬生生被对手“抢”成进攻篮板。
接下来不论是再守一波、被快速打进两分、“2+1”,甚至是面临全场压迫,都是体力与
士气上的二次打击,此消彼长,得不偿失。
这个环节在遇到冲抢意识强、内线进攻较硬的队伍时,往往会让台啤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成为比赛的转捩点。
真要说为什么会这样?就我个人的观察,可能是跟场上任务交代不清、篮板策略没有及时
调整有关。
T1的“容错率”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高,如果没有做好卡位,除了士东跟周伯勋以外,其他
人很难在空中跟对方抗衡,剩下的就只能仰赖米丘、小安的积极拼抢意识。
至于其他人也不是不抢,但他们过去可能更习惯于担任团队的快攻箭头,因此第一时间的
反应是赶快往前场跑,“巩固篮板”的优先度较低(毕竟这不是他们长年下来的任务)。
也是因为这样,我们本季才会看到“球掉在中间”、“大家都在看,但脚没有往球的方向
移动”的画面,损失很多反击的机会。
如果这点没办法在近期有效改善,让团队的每个人意识到“现在必须更谨慎地巩固篮板”
,士东的负担只会愈来愈重,也使得教练团更没有让士东休息的本钱。
凡事以团队为重的小安,也会因此产生更多跟对手冲撞的机会,我想这是大家不乐见的。
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可能的话,在练球的期间应该要更清楚下达“篮板必须先抓住”
的方针,减少半侥幸心态的“快攻偷跑”,才有办法进一步减少失分、稳定进攻节奏。
至于掌握篮板之后,谁来快攻?这恐怕不成问题,台啤人人都可以跑快攻。
以面对云豹一战为例,到了第三节剩下6分16秒时,台啤的25次入球里包含19次快攻,该
节在前八分钟里得分都由本土球员达成,是非常赏心悦目的一节。
第3节结束时,李启玮累计11分,不包含任何一次三分球命中;周伯勋总共获得15分,多
次跑在前头,用身材压制比他瘦小的回防球员。
一切的前提,还是得建立在压低对手命中率,确实掌握篮板的基础上。希望之后的场次台
啤能限缩对手的三分出手空间,提升对球干扰的积极性,再次擦亮自己的招牌球风。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9098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