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P+、T1与篮协的三方角力真相

楼主: joanzkow (星浪)   2021-12-29 20:09:32
泡沫还是置死地而后生 P+、T1与篮协的三方角力真相
不要说五年前,即便是两年前你在路上跟任何一个人说,两年后的某一天台湾会有超过一
万人在现场观赏成人职业赛事,那个人八成会觉得你疯了。然而实际上这件事却真真切切
发生在现实世界中...
2021/12/28
作者:Thousand
上个周末台湾篮球达到了空前盛况的局面,包含P. LEAGUE+呼应圣诞节因而举行三日五场
不同的组合、T1 League在两天内举行四场比赛、以及那个被忽略的SBL也一样打了四战。
倘若撇除灌水疑虑的话,P+共吸引25,027人次入场、T1大约有一万出头的入场人次,SBL
则粗估有大约1~2000人有到现场观看,且这里还暂时忽略HBL的热度。不要说五年前,即
便是两年前你在路上跟任何一个人说,两年后的某一天台湾会有超过一万人在现场观赏成
人职业赛事,那个人八成会觉得你疯了。
然而实际上这件事却真真切切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即便SBL现在是宛如农场般的存在,T1
也被目前风向认为只是出来分一杯羹的,也无法遮掩台湾篮球热潮的空前绝后。可是台湾
一座两千三百万人,现在在FIBA排名充其量不过66名的岛国,真的有能力或者有需要容纳
17支球队吗?(不要跟我说SBL那些领钱打球的人不是职业球员)
这个问题无疑是现在进行式,且还没有人有正确答案,目前两大职业联盟是否能在三年后
整合好甚至朝合并的方向发展,也是许多人所关心的议题。
相较于棒球贵为国球,篮球虽然在声势上总是矮前者一截,但实质的情况却为后者是国民
平均从事运动最高比例。当然我们都知道台湾人最在乎的还是国际赛成绩,可是现在所谈
的东西叫职业运动,若能借由职业化来强化在国际赛的竞争力自然为美事一桩,不过如果
只是用国际赛成绩来评断正在发生的职业化进行式,难免有些文不对题。
SBL过去19年若用台湾篮球遮羞布来形容相信一点也不过分,甚至到后期定位反而成为造
成台湾篮球无法进步的借口。SBL号称是半职业联赛,但它实质意义上终究还是对口为篮
球协会的职业赛事。
两年前在疫情影响下,SBL成为全世界唯一在打的职业篮球赛事,就连Marc Stein也在美
国报导这个台湾人过去几年都瞧不起的联赛。然而讽刺的是,这个当下理应成为SBL趁势
再次回到讨论圈的机会,却终究在无所作为的情况下让声势探底。
许多人都说P+是台湾篮球的救世主,但别忘了,如果推算回当初成立之际,它的存在目的
却是ABL垮台后,让包含台北富邦勇士和现改名为福尔摩沙台新梦想家在内两支球队,得
以在疫情下持续运作的产物。
#是时候了是当初P+在成立之际的口号,以二十年磨一剑为基础来让台湾篮球真正往落实
职业化的方向,帮助这个停滞许久的步伐向前跨。借由联盟采取公司制与协会制并行,让
有心想要参与经营的球队入股。联盟公司主要负责联盟协会赛事主办,包含赛务及参赛相
关规范之订定及联盟行销宣传、商品设计、赞助、转播及广告等事务之执行,并让联盟协
会负责主要负责相关行政主管机关沟通联系之事宜。
从联盟架构来看P+的定位再好不过,台湾并不需要再一个SBL,以协会与公司制的并行,
便能清楚让各支球队认知到自己需要以营利为目的,在此基础下才得以朝永续经营的方向
靠拢。由于当前并没有权利金的利润分配,因此各家球团若想从投入的资金由亏转盈,自
然得拿出各家本事。
以台北富邦勇士为例,根据富邦领队蔡承儒的说法,勇士这几年也总算从本来的亏本逐渐
开始获利。勇士过去一直是在SBL中提倡希望采取主客场制的核心,后续又在ABL尝到了甜
头,撇除球队文化的建立,在台北有基本票房的地利,阵中又有台湾最具人气与实力的球
员压阵,即使不如其他球队在行销宣传上下苦工,他们依旧能在票房与周边占优势。
请继续往下阅读
相对之下若先暂且忽视球团本身,新竹街口攻城狮应该会是最符合P+理念的队伍。看准新
竹工业园区的红利,搭配风城本身没有太多娱乐产业,并借由向下扎根跑校园活动,以及
行销上的吸引力,创造当地潜在的篮球风气。
勇士和攻城狮实行的经营方针不同,但皆透过自家主场的经营为母队获利都是他们达到的
目的。只是虽然各支球队在联盟中皆有股份,因此不免会有持有比例多寡的疑虑,不过这
毕竟不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就不在此多加着墨。
对比P+当初成立时普遍的乐见其成,T1打从一诞生后,所受到的质疑与批评就从未停过。
#分一杯羹成为这个联盟成为许多网友所贴上的标签,但就如台湾不需要另一个SBL一样,
台湾会需要另一个P+吗?答案现在其实已经摆在眼前了。
那T1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品牌的建立往往从第一印象就很容易定型,除了高雄全家
海神和中信特攻外,其余四支球队的人事结构与外在形象,不免让人对这个联盟产生疑虑
。尤其前两支球队还曾传出是一度要加盟P+,却因为“某些”原因而被拒于门外。
“T1联盟创立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而宗旨是在于提升台湾篮球环境以联盟为出发点,并
结合各球团资源,共同创造属于台湾篮球员的舞台。”上述这段话看似很美好,但在前人
成功后才出来的“表象”却难以让人信服。更往里头一点探到联盟人事,其中的秘书长同
时还是知名运动经纪公司的创办人,背后所代表的利益牵扯不言而喻。
那么T1联盟的品牌价值为何?我们一样从联盟的架构来下手,与P+不同,T1选择以协会的
方式呈现,加盟球队每年需要缴纳500万的联盟服务费。纵然T1一样跟P+的采用属地主场
制,但协会的性质终究与公司不同,能否达到相同效益甚至何时能由亏转盈都是未知数。
看到这里T1或许还是给人一种挂著新联盟的皮,实际上是想走竞争对手肉的想法,不过实
际上真正让前者产生的不同之处却在于赛制本身。比起P+针对归化球员跟华裔限制上较为
限缩,T1选择放宽针对华裔球员归属的政策,并让归化球员不限定于戴维斯一人的专属条
款,反而因此让本来被预估会有人才库不足的大门给敞开,也因此提升各队在未来帮忙归
化球员上的意愿。
另一方面,也同样隶属于第三类的亚洲外援,便是T1能为台湾篮坛注入活水的其中一项变
革。去年开始日本B League便开放亚洲外援,林郅为即是其中一名受惠者。跟过去包含
SBL或者P+通常都还是寻觅洋面孔的情况不同,由于亚外并不会受到节次出场的缘故,因
而让他们在决胜节的关键能取到相当大作用,这点从海神的Jason Brickman身上一览无遗

无论是桃园、高雄还是台中都是有不少外籍移工的本营,这也同样会是T1的主要TA之一。
人才库多元流动会是T1在本土球员“质”较不如P+的解方,包含去年在内,严格来说台湾
篮球过去十几年一直都是关起门来自己玩,少数旅外的受益者大部分都还是“个体”而非
对于环境能造成实质意义上的影响。
今年亚洲杯资格赛就能看到日本与菲律宾等国的篮球实力早已非同日而语,即便是过去普
遍认知能轻松碾压的关岛,也是在惊险之际才过关。事实上全世界真正较属于本土球员占
多数的篮球职业联赛只有NBA,其他无论是西甲、VTB甚至连CBA都相当吃重外援的实力,
即便是NBA也在国际趋势的推动下开始接纳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球风变革。
T1开放亚外并不只是单向的运作,来季韩国的KBL也即将开放亚外球员。海神队长余纯安
就曾说过Jason Brickman曾告诉过他,有些台湾的本土球员如果有机会到PBA,也同样会
是很好的外援等级。
人才库的流动并非单指由外向内的单一方向,更宏远的目标应该会是在未来让国内有更多
优秀人才,有机会到不只是美国与中国之外的国家讨生活,毕竟职业球员的定义一直以来
都是以靠篮球维生,而非在特定国家才能用职业球员的身份生存。
甚至即使退一万步来说,除了Mike Singletery之外,现在在台湾篮坛中Top 3的洋将里,
来自立陶宛的巨塔Mindaugas Kupsas,以及过去普遍不被国内教练所喜好,认为打法太软
的白人类型中锋Thomas Welsh,都让台湾人真正重新开启视野。更遑论T1联盟中两位分别
来自澳洲与西班牙的教练,也皆用自身的执教理念,让球赛增加更多的变化以及可看性。
日本在今年东京奥运中表现非凡,当台湾正沐浴在2013年的国际赛光环时,前者早已开始
从失败中自省,并着手透过国内联赛的整合。在有更趋近成熟的职业运动环境下,推动提
升国际赛的竞争力,而借由他们的案例也能让我们获得借镜。
过去所成立的BJ League联盟其实就是仿效NBA的玩法,并把NBA的规则跟FIBA的规则混合
,同时在洋将的使用上也没有太大的限制。让他们在短短十年内就从6支球队扩大规模到
22支球队,甚至后来还有跨海跟韩国对打,吸引球迷的目光跟进场(有点类似现在的P+方
向)。
日本篮协在2007年为了对抗BJLeague,因此也成立另一个名为JB League的联盟,甚至为
了跟BJ League抗衡,而不允许BJ League的球员入选国家队。直到后来FIBA决定插手停止
两联盟的恶斗,宣判日本国际赛停权,才在后续由川渊三郎介入后有效统整两联盟。
日本的案例也因此不免让人担心另一个问题,未来台湾在国际赛场上难道也会面临跟我们
友邦一样的惩处吗?
这个问题也就带到了今天的最后一个主题,也就是SBL的定位。
SBL才是台湾现在最顶级的联赛,你觉得是笑话一桩吗?但很不幸的这却是台湾篮球的现
况。
有鉴于FIBA的对外窗口其实是台湾篮球协会,因此即便T1跟P+两个联盟都分别是篮协的会
员,可是对FIBA而言,他们所认证的台湾最高等级职业联赛却是SBL。
听起来很讽刺对吗?然而即便P+或T1有千百个不愿意,在最终台湾篮球联盟整并之前,如
果还想出去打国际赛就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否则日本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在眼前。
历史是用来学取教训的,纵使SBL现在几乎等同于另外两大职业联赛,准备随时瓜分底下
的球员的农场。可是若想继续在FIBA的规定下出战国际赛,在未来篮协重新改选与两大联
盟愿意坐下来磋商之前,这都是再怎么不愿意承认却又无可奈何的现况。
尽管本篇内文篇幅看似很长,但其实也只是点出台湾篮球当下环境的一小角而已。职业运
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最重要的是台湾必须得用自己的方式,去汰选出最适合这座岛国
的的职业运动文化。
在立法院三读通过《运动产业发展条例》后,未来申报所得税时,可以在1千万内按捐赠
金额的150%自营利事业所得税中减除,可预见之后将持续会有许多企业与资金愿意投入
。P+的确是台湾篮球化的开拓者,但后续若没有这些竞争压力,也不会让整体环境有更多
元与快速的成长性。
现在的台湾篮球还位处丛林法则的阶段,无论在接下来的上升期会不会泡沫化,至少已经
从一片死水里试图脱身过。期盼在三年后回头看这篇文章时,台湾篮球已经在血流成河之
后,用更好的面貌朝向成熟的职业篮球方向前进。
我是Thousand,假如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选文章收藏,如果您想随时看到更多更优质的
文章,则欢迎按作者栏追踪接收通知。另外,你可以点选连结观看跟多台湾篮球的进阶数
据与战术分析,以及在下方粉丝团找到我的踪迹,也可以到各大Podcast找到我和后撤步
开的节目‘瓦甘达play one’。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90974
作者: CrossroadMEI (江岛十路)   2021-12-29 21:19:00
日本不是热身赛有打赢法国吗?法国再怎么养生 没点斤两也不可能打赢吧
作者: StarTouching (抚星)   2021-12-29 21:41:00
1. 这篇不是新闻 是专栏2. 哪有披露什么真相 标题骗人3. 股东制的缺点没说 增减队伍转卖球队很麻烦4. FIBA认定最高联赛是谁又不重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