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我们现在还能打赢谁

楼主: ntuwalker (烦死人的科长)   2021-06-21 03:16:52
传统纽澳之外的FIBA亚洲赛区国家,近年都有大幅进步。对欧美国家虽然还是败多胜少,
但如果仔细看比赛内容,其实多数传统亚洲国家都有进步,不像以前,常常是不用打就知
道输赢
西亚真的要认真玩,他们会更容易找到厉害的混血球员,毕竟西亚国家跟北非、南欧、俄
国高加索地区,在历史上常常有同属一国的状况出现,渊源上比刻意找混血的日本要来得
更容易许多,而且阿拉伯人体质本来就比较接近于白种人,跟东亚蒙古人种完全不一样
现在西亚主要是受限于战乱跟经济发展较为迟缓,以及与美国关系大多不是那么亲善(相
对于日韩菲而言)。未来如果经济与外交关系更加改善,西亚很有机会培养出比中国,纽
西兰更强,逼近澳洲的球队,台湾的挑战会越来越多
但我认为,单纯地把问题都踢给“蒙古人种不适合玩篮球”,也不是很客观
我自己07年,在大学毕业、服役之后,留学美国,其后移民至今,约14年的时间。仅以我
个人经验,比对一下台美在体育人才培养上的差异
1. 台湾基本的五育均衡观念薄弱
我是80年代末期读小学、00年出头进大学,以我那个年代的台湾为例,整体的社会教育风
气根本不注重体育
国小的体育课基本上缺乏专业的体育学院出身的教师,很多都是男性班导自己兼职,随便
示范一下羽球、躲避球而已。而且那年代的运动选择很少,基本上小学时代碰不到篮球或
排球
到了中学,国三、高三基本上是没有术科课程可言的。平均运动时间一周不知道有没有四
个小时;即使升学压力较小的国小时代,跟美国的小学生相比,也是微不足道
我女儿跟周边台湾移民朋友的孩子,目前是幼稚园阶段,每天都有至少45分钟的户外活动
时间(前段时间封城特殊期间不计)
这还没有计入每天中午放学后,傍晚时间她们到公园踢足球、投篮球或玩滑板、飞盘的时

运动量能绝对远远超过一般同龄的台湾孩子
我女儿跟周边多数台湾移民小孩都没有混血,纯种台湾华裔血统,跟豪哥一样。但是我对
比还留在台湾的同学的子女们的生活影片,美国六岁的华裔孩子会骑双轮自行车、玩一点
滑板,甚至开始拿起儿童size的羽球拍、棒球棍(非玩具)的,比台湾孩子的比例高很多
2. 体育相关的基础设施落后
这一点有些非战之罪,毕竟台湾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是美国的20倍左右,实在不可能让多
数人家都有足够宽广的后院来让孩子从小挥挥棒球、踢踢足球或投投篮球
但是室内场馆明显不足(至少截至我出国前的06、07年左右),加上台湾多雨,一年下来
真的能好好打球或运动一下的时间,真的不多。夏季随便午后下个半小时的大雨,就不适
合打全场了,等到场地干燥,往往天都黑了
美国这边则是民间运动风气很足够,加上土地较便宜,很多私营的运动场馆都有篮球、壁
球、羽球场。多数社区的高中生、大学生,晚上九点读完书,想去动个一小时,都非常容
易。全民运动风气比台湾强太多了
刚来美国的时候,我只能说随便在一般大学的重训室看到的亚裔乡民,身材都不输以前服
役时,体能被吹上天的原住民士官长。跟非裔相比,真的不会输多少(或许弹跳能力或体
能真的有点差距,但是基本的身材跟对抗性,不会像刚到美国的亚洲移民乡民那么不堪一
击)
3. 接触专业正规训练与正式的业余比赛差异
美国乡民从小学时代,就有很充分的篮球(以及其他各种运动)的专业教育训练
我自己小学时代,除了国小五年级入选校队的极少数同学有机会接触到比较专业一点的训
练之外,其他人根本完全没机会;而且90年代中期的台湾小学,一般都是打躲避球、手球
,稍微国际化一点的运动就棒球而已,不知道2010年后的台湾小学,在这方面有没有改善
一些
题外话,前国手杨玉明,14年移民美国南加州city of Industry,离我家不是很远,随后
成立了一个篮球训练营,是以招收小学年纪的华裔为主,培养12岁以下的华裔孩童的投篮
与基本观念
https://youtu.be/afuuvG7q-Z4
台湾很需要像这样的青训、儿少训的体制;以南加地区而言,我看过UCLA、USC都有很专
业的儿童暑期篮球训练营,印象中看过的招生年龄最低是九岁而已
我学长姐的儿女(有纯华裔,也有混血),很多也是一上小学,大约七、八岁的年纪,就
开始有校际或社区型的球队。包含足球、棒球、篮球都有,是要算积分,有特定比赛日程
表的,不是那种想来就来想退就退的台湾大学生系
队性质的快乐运动
所以美国儿童从很小的时候,除了专业的体能、基础身体素质的培养之外,也很小就要训
练他们的team work精神与纪律
4. 基本球风与对抗性
台湾的球风一直都太过斯文,我个人在美国跟一些亚洲移民打球时,甚至感觉台湾比一般

国、韩国、越南、菲律宾都还弱鸡…….
日本一般留学生更弱,所以我满讶异他们是怎
么培养的,但日本乡民打网球的风气比台湾高很多
如果单论女性乡民的话,差距更大
一般老美对女性的审美观可能也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台湾女性很多不喜欢太粗壮
的手臂或腿,即便是有肌肉线条
美国女乡民没在在意这个的。有些亚裔女乡民的小腿,甚至比一些瘦一点、刚移民过来的
台湾男乡民的还粗壮
还有就是美国更习惯直接打全场,很多女乡民(尤其非裔)是跟着男人在场上全场跑的。
场上八男两女,甚至九男一女,直接把女生当男生操,而且防守起来是没在客气的
身高190、体重近百的男生,直接在防守的时候把身高170、体重65~70左右的女乡民撞倒
,煽火锅,是很常见的事;
相对地要上场打球的女生自己从小就要学会把自己吃胖、练壮,甚至怎么冲撞男性球员来
制造犯规(刚好美国的审美观也不在意女生胖,一堆拉美裔甚至觉得女性肚子、胸部都要
有肉才好看,迪丽热巴那种身材,完全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多数美国女性乡民也很
敢练,看WNBA就知道了)
这跟台湾的大学系队,男生偶尔陪女生队员嘻嘻哈哈投投球、跑几圈,就准备收队去买珍
奶的快乐篮球风气,完全不一样
美国在女篮的统治地位比美国男篮更稳定,不是没有原因的
美国华裔只有约500万,就能养出一个能在NBA 混超过五年。总得分五千多分的豪哥。对
比两岸 + 东南亚,超过14亿华人,却只有一个姚明,外加一个生涯仅两千多分的易帝,
我是觉得满值得全球华裔深思
真的不要太迷信血统,或抱持过度迷信NBA,美国是有这种运动风气基础,才会出现NBA,
而不是先创造出NBA,再来推广全民运动风气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有一大票纯种斯拉夫白人、突厥人或几千年来的黄
白混血的原住民,篮球在亚洲一样只有二流水准。这三国组一队来跟不用混血的韩、菲打
,应该也只是被惨电
亚洲国家普遍在进步,日本球员渡边的奋斗史,可以参考以。日本从2010年代之后,花满
多时间去让他们的国青队以及正式国家队打国际级比赛、改善青训体制,而不是只有躲在
家中玩自爽杯
所以近年除了归化、混血之外,其实纯和族血统的球员也有进步
反观中国,其实中国的表现是退步的
中国在90年代一穷二白,大部份中国人连一句英文都不太会说的时候,就能创下94年FIBA
世锦、96年奥运八强的纪录,当代的球员比较谦逊、吃苦的心态,也比近代有点名气就跩
上天的年轻中国球员好很多(最失败的例子就是孙悦,完全没有想留在美国或寻求到欧洲
、澳洲苦练的意思,单论他的天份,至少绝对在日本的马场之上,渡边一开始也不是马上
获得正式合约)
很明显,中国也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重点是他们基础天赋很强,在亚洲没有突显出这个
弱点而已,但是到世界级的赛场,就原形毕露
遇到瓶颈的时候,除了酸跟抱怨,我是觉得应该思考一下台湾体坛的系统性问题
作者: chipretender (chipretender)   2021-06-21 09:19:00
明显基层就是最大的问题,最基本的体型对抗都跟不上亚洲,跟人扯什么鸟价码洋将……又不是拿欧美西亚当体型基准,中日韩都没办法跟上,难怪有老q照样被电……每次就是看陈盈骏刘铮攻防两头烧……整体(包含普通一般球员)变壮,才会把对抗和地板拉高……每队放一两个洋将说实在多数也是洋将互扛,少数时间才能让本土前段球员顶一下……这样对整体对抗的提升其实没有太大帮助……澳洲连路人街头也是粗来粗去的,动作没有台湾漂亮,但就是很硬……一般台湾留学生要打好一点的场,没练壮根本打不了……但有在当地长期打的,身材都会练到很厚实,所以别整天怪人种……天花板或许输人,但要跟近基本合格的标准,还有非常多空间可以改进。运动的观念还很落后才是问题……你光看在台湾不用练壮,要去cba或美国才会就知道了……
作者: princessnake (蛇* #11本命)   2021-06-21 13:31:00
作者: greenday1990 (Mr.宣)   2021-06-21 15:47:00
先天不行,后天也不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