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成功高中进复赛,“学术可并重”该是新闻吗

楼主: joanzkow (星浪)   2019-12-02 01:51:04
108HBL/成功高中抢进复赛背后,“学术可并重”真的该是新闻吗?
作者:Jeffrey Holt
在以体优生为班底,并按照一般高中生作息的成功高中进入HBL甲级的十二强复赛后,不
少人开始谈论“学术可并重”的问题;但这真的该是个新闻吗?本文从高中甲乙级,和前
职篮球员林正达等人的看法切入,去探讨现今与过去的学生运动环境,和在篮球场内外的
一些问题。
十一月二十四日,成功高中和东泰高中两支于108年HBL预赛前两战皆吞败的球队在台北体
育馆碰头,争抢最后一张通往高雄巨蛋的门票;两支球队在今年都从资格赛打起,东泰高
中在经历大幅阵容动荡后重新整军,成功则是在满场球迷加持下,期盼拿下队史在预赛的
第一胜。
三年前,成功同样在台北体育馆追寻自己在高中甲级预赛的第一胜,当时对战新荣高中一
役可能是成功最为接近目标的一刻。一路和新荣缠斗至末节的成功,在高三前锋纪豪开启
无双模式连砍八分之下一度追至一分差,全成功主场的声浪差点直接掀翻台北体育馆的屋
顶;无奈最终新荣仍略胜一筹,拿下胜利。
三年后的比赛又好像历史重演,在比赛大半时间都打的有些挣扎的成功终于在第四节慢慢
追上;和三年前不同的是。这次开无双的不再只是一个人,而是成功的整个团队,他们更
没有让胜利再从手中溜走,并成功拿下等了三年的预赛首胜。
比赛结束当下,一路带着成功成长的蔡君豪教练止不住脸上的笑意,衬著加油团疯狂的声
浪,宣告著成功高中在HBL的历史上写下新的一页;有人说,成功高中证明了学术可以并
重,升学名校也可以会读书,也会打球.....
但其实在台湾基层篮球的另一个角落,“会读书,也会打球”并不是需要去“证明”的事

高中乙级联赛相较于甲级可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乙级学校开始招
收运动绩优生和开设体育班,但在总报名队数多达两百七十八队的乙级联赛,绝大多数还
是由一般高中学生所组成的校队。
而最知名者,当属近几年多次打入乙级全国赛,甚至曾在104学年度摘冠的彰化高中;而
同样也是县市劲旅的桃园武陵高中和台北内湖高中等校,尽管没有如彰中那样耀眼的成绩
,但实力却也不容小觑。
会用上述三所学校举例,是因为他们都是在该地区排名前段的高中,武陵高中更是全国知
名的升学名校。而在现今许多人心目中台湾第一学府—台湾大学的校队中,队长许致铨就
来自彰化高中,前任队长赵品钧和大一后卫游柏仁则是来自武陵高中,大二后卫王奕中则
来自内湖高中。
上述四人能进入到台大就已经是课堂表现的证明,而且无论在高中或者是大学,他们在球
场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许致铨更是彰中在104学年度夺冠的重要功臣之一;更别提刚进
入从台大医科毕业后选择进入SBL的刘人豪,今年在琼斯杯入选中华白队的台师大前锋苏
士轩,和不久前才宣布回到台啤效力的成力焕,都是从一般高中走出的优秀球员。
但在高中乙级篮坛,即使有着这些人的亲身证明,在乙级将近四千五百位的参赛球员中,
仍有人受到“运动会影响课业”的观念影响。
除了和刻板印象有关,这种现象其实也关乎个人选择和个性,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确实
不是每个人都有强大的自制和规划时间的能力;也因此我们会看见学生以练球为由出外玩
乐,又或者顾此失彼,在加入球队后课业成绩出现下滑。
但即使是先前提到的武陵高中,在去年仍有球队主力遭到家里反对参与校队,必须瞒着家
人才能出来比赛;某些学校的球员在因比赛而必须请假时,仍会遭到学校老师的阻拦和冷
嘲热讽;甚至许多高中,球员只会在高中的前两年参与校队,还没能等到最成熟的时期,
就先卸下球衣。
尽管如此,在高中乙级仍有不少球队一直努力;可能大多数关注高中篮球的观众朋友比较
少接触到乙级相关的资讯,但各位不知道的是,乙级复赛里吞下两场败仗便准备打包回家
,其赛况之残酷其实不亚于甲级。
像是常常在北市预赛徘徊的内湖,并不强制要求高三学长出席每次练球,但三年下来所累
积的经验和实力,让有学长在阵的内湖成为北市全一般生球队中实力最为稳定的一支队伍
之一;武陵高中和彰化高中则是早就建立起球员必须参与完整三年训练的传统,实力自然
不在话下。
所以,能够兼顾运动与课业,真的需要“证明”吗?对大多高中乙级的球员来说,这只是
最基本最基本的要求。
将目光转回到甲级,成功高中突破预赛能得到如此大的回响,一方面是因为成功高中独特
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是更为残酷,竞争强度也更强的高中甲级中,极少数让球
队成员每天和全校学生一样进行正规课程的队伍。
但高中的全名是高级中等“学”校,顾名思义,是来让“学”生学习和受教育;从什么时
候开始,在球场上拼出成绩的同时,光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成为一个新闻?
曾经历过辉煌的CBA时期,更曾是SBL元老,前职篮球员林正达在退下战袍后在台北师大附
中担任老师兼校队教练;他表示,在他的学生时期,基层环境和现在可说是有着天壤之别

“我常跟之前南山的队友讲,如果让我们去打现在的HBL球队,应该会被他们的快攻打死
!”林正达笑说。“现在高中训练量真的太大了,根本快比我之前打CBA还要多;我们之
前整天可能就早上个人训练跟晚上团队训练各两到三小时而已,大多数人在那样的时间专
注力其实也差不多了。”
林正达也认为,大学升学制度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过去即使在甲级联赛中取得
保送资格,也得参加笔试并填写志愿后,才会依成绩高低录取大学;但现在许多大专院校
皆有开设独招,只要在球场上的表现被该校相中,几乎就是保证入学,用林正达的话说,
“更像在选秀”。
“其实如果连在课堂里都坐不住,要学什么东西都没那么简单;而且我们当时也和一般学
生一起上课,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我们也会去想:他们不是打篮球的,那他们之后要干
嘛?那我们呢?”
另外,林正达也提到,现今许多学校在还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急于透过投入甲级赛场并互
获得成绩来帮助招生,而不少教练也背负著“没有成绩、没有饭碗”的巨大压力,只能透
过长时间操练来达到让球员快速成长的效果。
过去台湾知名教练许晋哲也曾在采访中提到,充足的上课时间会让球员在场上拥有更好的
临场反应,蔡君豪教练在当天的比赛结束后更发表了一模一样的看法;许总的子弟兵,璞
园建筑后卫陈坚恩则是说:“在课堂上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成绩,更大一部分是让你的大脑
学会怎么去解决问题。”。
其实美国NCAA也是同理,会设立课业标准不只是为了监督学生课业,该联盟每位教练都有
自己独特的执教哲学,要能够完全理解一套战术系统就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除此之外,
许多球队都有设立各方面的分析团队,来剖析球员在场上的各项表现。
于是在NCAA赛场上,每一个决策的背后,都是经由大量的资讯辅佐。如果没有良好的思考
能力,球员怎么去消化教练团给予的大量资讯,并在分秒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让大脑学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优势,也让创下历史的成功小将受益良多。当天砍下全
队最高十七分的谢裕华来自信义国中,曾被蔡钧豪教练称赞“进攻天分实在是太好”;替
补上阵的高三摇摆人徐子展则来自大伦国中,虽然因膝伤只上场十一分钟,依然高效拿到
七分。
当天比赛结束后,徐子展看着身旁正在狂欢的同学们,笑着说道:“你看,旁边这些人不
像我们,都是高知识分子;我们被迫跟着他们的思维一起思考了三年,其实整个脑袋感觉
灵活很多。”
“以传球为例好了,国中的时候可能教练叫我设定一个战术,我就只会跟着它跑;但现在
在做任何决定之前,我都会先想一下,再看下一步该怎么做。”徐子展说。
“我觉得我变聪明了!”在比赛结束当下就泪洒球场,在采访时又展露出大大笑容的谢裕
华则说道。“以前只会单方面思考,一个点过不去就只想去撞,但现在会懂得换条路走,
而且队友都会跟我一起想办法。”
那些在课堂中的时间,不但让他们在思考上更为灵活,也让他们在看见场边的加油团时,
感受到真正存在于彼此身上的连结;因为那些在他们入球时声嘶力竭地大吼的人们,不只
是为了帮他们加油而前来助阵的球迷,更是在课堂中坐在他们身旁,一起奋斗的同桌。
“最重要的羁绊真的是这些同学!大家都来看我们比赛,我也想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给他
们看。”谢裕华说。
本届HBL实力相较前几年来的更为平均许多,十二强有谁能笑着离开高雄巨蛋,更是扑朔
迷离;成功高中要能继续突围,乃至达到蔡君豪教练所期待,突破他当年在新化高工的甲
级第七名难度几乎可说是翻上数倍。
是的,站上球场的目的就是要赢球,而成功在预赛首战面对能仁家商让游艾喆创下大三元
纪录,更被王凯裕赏了比成功整队加起来还多的九次火锅;而隔天面对南湖,他们全场又
被投进了十四记三分球。成功其实在很多方面上,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次进入复赛,成功做到的可能不只是创下队史纪录,也许更是一种文化和观念重新建立
的开始。
如上所述,即使有这么多成功兼顾运动与学习的先例,但在台湾,无论是甲乙级的球员,
或者家长,老师等等,许多人的心里仍深植著两者必定互相冲突的观念;这绝对不只是因
单一层面所致,而是环环相扣,台湾的基层运动真的出了点问题。
我们不能够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在球场上以一挡百,又能透过考试进到第一志愿的文武全才
,这些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少之又少的奇才;每个人的能力也有限,多少会有一些顾此失彼
的情形,但我们总得尽可能的去尝试。
成功高中每天坚持让球员完整上完八堂课,只用上课前后的时间进行训练,并在联赛开始
前一个月才开始集中住宿的整体方针,让他们的调整相较于其他许多甲级球队变得更为困
难;但蔡君豪教练曾说过,“他们能念多少就是尽量念,但球可以少练一点没关系!”。
但球练的少一点,真的有比较差吗?其实也不尽然,成功打进复赛当天表现亮眼有亮眼表
现的谢裕华和陈彦州虽然都来自国甲名校信义国中,其实在他们国三那年,信义是近四年
来唯一一年没有进入八强;而他们两人在高中的进步有目共睹,现在能够在高中甲级大放
异彩,除了证明了他们本身的天赋,成功的训练模式也绝对有其独到之处。
很多时候,要达成目的不会只有一种方式。有一堵高墙伫立在面前时,不一定只能用头去
撞个头破血流;也许找个方法绕过去会花上更多时间,但却有更大的可能能让你全身而退

成功的球员平时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也不会比其他队伍的球员轻松;试想,在早上晨操
过后,进到教室上课,必须扛着多么大的疲惫感,却又得同时尽力消化老师教授的知识,
而整天课程结束后,他们又得回到球场继续训练。要最大程度的兼顾两者,就是这么辛苦

但他们用球场上的表现告诉大众,其实这样的生活和训练方式,也能让他们赢球;是的,
面对某些超级球员和体能怪物,成功高中有时还是被打的溃不成军,但挑战甲级至今才迈
入第五年,要寻找那种“绕”过高墙的方式本就是一条险阻艰难的漫漫长路,他们也需要
更多时间继续学习,去找到让自己真正能和所有球队抗衡的方式。
乙级一直有人在实践著,他们需要被更多人知道,看见。而在更多人关注的甲级,也有人
开始试着走这条不一样的路;如果从他们开始,真的能做到一些改变,让“学术并行”在
任何地方都不再是一个新闻,那台湾篮球,到时也许会很不一样。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69668?page=3#article_top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