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台湾篮球十字路口,自己篮球怎么救?

楼主: asdfgh0920 (A醬)   2019-08-08 19:17:08
台湾篮球十字路口,自己篮球怎么救?
特约名家 hunight | 2019/08/08
自己篮球自己救,台湾篮球怎么救?从建立商业模式开始
现在台湾篮球正面临转折与多事之秋,今年琼斯杯中华队领队“黑人”陈建州,喊出“自
己篮球自己救”,但到底怎么救,其实这是讲到烂的大哉问,台湾篮球像是积弊已深的冰
山,只解决一角,其他部分还是不为所动。台湾要认清楚在台湾篮球现在困境和最需要的
是什么,很多人都讲过,琼斯杯有热度,HBL也有热度,所以台湾篮球也应该有很多开发
空间。
琼斯杯的观众和HBL观众确实是商机,但严格说起来和看本土联赛的观众和国际赛与学生
联赛并不完全重叠,想要让台湾篮球市场活化,应该是要找到另一条如何锁定本土联赛TA
的方法,而非若A则B。其他层级有市场,所以台湾篮球也行这种发大财式的笼统概括,那
如何锁定?最关键的就在于怎么建立让本土联赛球迷可以接受的商业模式。
SBL回到根本来看,当初创立的意义在于衔接台湾职业联赛前的半职业过度时期暖身,只
是没想到一暖打了十六个延长赛,暖到最后都品牌都冷了,结果还是没搞清楚SBL怎么走
到职业化,近年球团组成有人说公股单位玩不了职业,也有一说SBL还是篮协办的不算职
业,有人说人才出走没人看,其实这些都只关乎一个重点,关乎本土球员舞台的商业模式
怎么创造。
有人说公股球团很难职业化,说台湾球团投入的资本不足以支撑职业联赛支出,其实都是
但实际上台银一年投入在球队的预算,已经比B League琉球金王的整个公司资本9915万日
圆还多。
https://i.imgur.com/yumutsd.jpg
琉球金王篮球公司资料(来源:琉球金王官网)
有人说联赛是篮协办的,不算职业联赛,但欧洲现在Basketball Champions League(简
称BCL),主办单位就是FIBA Europe,FIBA Europe当年巧取豪夺硬把原本自己所属的欧
洲第三级联赛FIBA EuroChallenge改制成BCL,独立成为一个体系,硬把原本属于
Euroleague Commercial Assets S.A公司体系下连同一二级的Euroleague和EuroCup一起
拔走,虽然中间抢人抢球队威胁利诱过程不堪入目,但经过三年,BCL从32队扩张到28国
参加,55队规模,就结果来看,FIBA Europe同属法人,跨国联赛都能越搞越大,没有不
是公司主导,办的联赛就不算职业这种谬论。
那SBL问题在哪?说篮协没有心对也不对,SBL越走越回头,但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从《奥
亚运单项运动团体访评计画中华民国篮球协会访评报告》
https://www.sa.gov.tw/Resource/Attachment/f1493274501180.pdf,里面职业化联赛不
是协会年度目标;这是协会的问题吗?大概一半一半,根据《教育部体育署107年度施政
计画(核定版)》具有指标意义的体育署大多数还是在推广和基层,整份报告书里面唯一把
体育产业和职业结合的部分,KPI还是用国际赛奖牌数来算(108年版内容一字未改,但拿
掉KPI相关评比栏),就知道台湾官僚无论政党颜色,给予单项协会的标准就摆在那里,
当问题成为一环扣著一环彼此无视,就知道大多数人还是没搞清楚奖牌只能当产业发展强
心针,永远没办法丢进去当柴烧。
https://i.imgur.com/ddsiSMS.jpg
SBL如同我上一篇文章所讲,没有适当的商业模式,即便球团有心,一转十六年过去,每
年几千万进去烧,实质收入除了转播权利金之外几乎等于零,烧到现在还有五支球队如果
有机会开打第十七季SBL,已经阿弥陀佛。政府没把扶持产业发展放在第一位,篮协也没
把SBL发展写进年度目标,当然不可能期待一滩死水自己活过来。
观察过世界上同样薪水和球队规模不大,但却几个发展成功的联赛,如澳洲NBL、日本B
League,德国BBL、VTB、亚德亚里海联赛(ABA)、慢慢起步的加拿大NBL,甚至是欧洲成
功的小球队Zalgiris之后,我无法认同所谓SBL农场说,但如果要说什么比本土联赛农场
化更惨,那就是本土联赛万年死水一滩,甚至没喊农场结果自降格局,最后联盟品牌价值
难以活化,连吸引新进企业进场的基本循环都没有,SBL有没有求变过?过去几年改制季
后赛,改制双洋将,推出主场周,其实都是在有限资源中求变,但实际上联盟品牌价值有
改变吗?答案即便是肯定的,也弥补不了衰退速度,从最新一次会议来看,很显然最直接
相关的主管单位,并不是真的在意这个联盟衰退速度怎么样。
从扶持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理论上,政府单位(体育署)应该在职业化扮演法规和制度
吸引企业投入的角色,但SBL上季依然在每队直接给予金钱补贴,花钱让球队办主场周,
花钱给球队请双洋将,从产业发展来看,直接给予现金补贴是最缓不济急,商业模式大家
拖着你不动我不动,哪一天补助断炊了就GG,要说SBL品牌价值不做死也很难。
所以,知道SBL为什么永远止步不前甚至越走越后面?当政府主管机关的年度报告都把职
业化写在年度报告最后一页的最后一个表格,过去几年政党都轮替了,评比KPI即便拿掉
奖牌,以产业辅导角度来看,依然没有提出更有效方法,从上到下都是一滩死水,我们怎
么又能期待死水自己活过来?
SBL是以前进职业联赛为目标的暖身,职业联赛目的是营利,如果要说SBL做错了什么,就
是16年前未来目标早已经确定长远目标是改制为职业联赛,却在第一步就踩错方向,没有
商业模式,谈何职业化?职业联赛即便没有马上转亏为盈,也要投资者觉得这笔钱花得有
价值,所以再怎么退一万步,最后根本问题和解决之道,都在如何创造商业模式。
所以为什么从三年前从圣徒到梦想家,最后再到富邦,我始终对于愿意走出去的球队多一
点正面希望和肯定,ABL是个好的选项吗?谁都知道ABL制度面离体制健康的职业联赛还很
远很远,但至少是现成可以操作,台湾球队也操作过的商业模式就在那里,彰化的宝岛梦
想家如果可以两年内累积到现在的进场人数,那如果富邦进驻新庄也能有接近的票房效益
呢?不要说直接赚钱,但是不是可以让台湾篮球有多一点点想像空间?如果没有人走出去
这一步,会有第二支球团想投入吗?那如果第二支球团有机会用这个模式站稳,那下一步
会不会有第三支?如果有了三支球团以上,那是不是有机会把效益带回本土联赛?是不是
不用继续把ABL当钓竿才钓得到鱼?
职业联赛从来就不是大旗一挥,今天订下制度明天就能成功,就连B League也是由FIBA直
接伸手进去重整,你知道我知道谁都知道台湾篮球有市场潜力,但怎么把人潮抓出来,严
格说起来,这是SBL早就该慢慢走到的第一步,只是我们绕了一大圈,还是在原地,而且
还把SBL期待越做越低,不管是什么方式,有人走出去之后,把商业模式做出来,总比继
续待在原地看着一滩死水的强。
职业联赛=增加国家队竞争力水准?
在我上一篇文章强调未来台湾篮球应借镜其他国家趋势,以前苏联国家为主的VTB联赛为
例时,有人回应“ABL和VTB没有可比性,ABL哪一支球队有CSKA竞争力?有让本土球员发
挥空间?”其实这是另一个常见的逻辑误区,前面如果能够接受体育署直接把体育产业和
国际赛牌数的KPI画上等号的评比标准,不能够精准反应产业发展;那如果有人提到,“
去了ABL,国家队不会变强”,就不难理解这句话逻辑冲突之处。
没有成熟职业联赛,很难产生健康体育产业,而职业联赛发展从不是为国家队强度和奖牌
服务。先前写了有关VTB发展模式可以做为亚洲跨国联赛的借镜,上面有前辈提到“ABL没
有像是CSKA,也没有本土球员空间”,如果有关注过任何欧洲体育联赛的人应该都觉得哪
里怪怪的?
就像是不断有人鼓吹“台湾球员都往CBA发展,哪来的明星留住招牌”,实际上,欧洲就
算国家队头牌没往NBA,也会往Fenerbahce、Anadolu Efes、CSKA和西班牙两强等少数支
欧冠球队跑,全球化之后人才市场本来就是如此,Euroleague 16强有15队挖来补强的外
籍球员占球队名单超过半数,而且集中于西班牙、土耳其,最明显的如巴尔干半岛上的塞
尔维亚、克罗地亚,这些人才严重外流的国家,他们篮球发展有因此垮掉了吗?没有,
实际上他们自身联赛即便硬件大概跟板桥体育馆差不多,但依然玩得起来,国家队依然能
打进欧锦赛和世界杯四强,有人需要更大舞台,就有人会把原来的位子接上,重点在于,
国家怎么看待自身联赛定位和未来发展模式。
https://i.imgur.com/7etQQaj.jpg
克罗地亚首都最有名的体育馆-Drazen Petrovic Basketball Hall
举CSKA为例,即便是在以举国体制闻名的前苏联头号名门,近年也根本不是培养本土闻名
,以VTB联赛数据为例,今年俄罗斯控球Mikhail Kulagin受伤前的十场比赛,他平均攻下
12.2分3.2助攻,这是CSKA五年来第二个本土俄罗斯球员平均得分双位数,因为今年VTB把
原本外籍球员从每队允许八名缩减为六名,本土球员才有更多机会,上一个俄罗斯本土平
均得分位数的球员呢?是2016-2017年的俄罗斯老牌射手Vitaliy Fridzon,再上一个呢?
2013-2014的Sasha Kaun,其他的?2011年的Andrei Kirilenko,就只有这四人。
如果算到平均时间,那也相差无几,虽然来自希腊的总教练Dimitrios Itoudis采取多人
轮替,但今年球季前七名上场时间最多的球员只有一个大前锋Nikita Kurbanov是俄罗斯
本土球员,其余本土球员完全没有上场超过二十分钟的,他也是过去五年内唯一上场平均
超过20分钟的俄罗斯球员。如果算到Euroleague成绩,那俄罗斯本土球员就更惨了,本季
平均得分和上场时间最多的都是Nikita Kurbanov,平均17.8分钟攻下5.7分、3.5篮板,
剩下第二多的是有俄罗斯血缘的前爵士前锋Joel Bolomboy,平均9.3分钟攻下2.6分。如
果要算上一个在Euroleague扮演过核心轮替的球员,是2014-2017的Andrey Vorontsevich
,当时他接下Viktor Khryapa的先发位子,成为球队高位挡拆核心,但表现最好的一季大
概也就是8.4分5.7篮板2.1助攻。
https://i.imgur.com/H8cRZ33.jpg
2018-19 CSKA的VTB联赛数据
这是CSKA特别不用本土吗?当然不是,根据2018年2月份EuroHoops.net统计,参与
EuroLeague的16支球队,CSKA总计只有九名俄罗斯球员只占了19.7%的得分,上场时间本
国籍球员只占了28.2%,以为这是特例吗?并不是,十六队当中,CSKA本土球员得分比例
还排在第九名的中段班,最严重的是前一年才打进Euroleague八强的Anadolu Efes,他们
全队有98.2%得分都是外籍球员,西甲豪门皇马本土球员得分只有18.2%,排在CSKA之后的
第十,巴塞隆纳本土球员得分26.1%,排在第七,整个EuroLeague只有五支球队外籍球员
平均得分不到团队七成,但最不依赖外籍球员的Olympiacos本土球员得分也不到团队一半
,平均上场时间唯一外籍球员比本土还多的只有一队—塞尔维亚的贝尔格勒红星,因为团
队只有六个洋将。
https://i.imgur.com/fQfMqHS.jpg
 CSKA本土与外籍球员上场时间分布
如果说联赛让本土球员打不到球,而没有参与价值,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稻草人假议题,整
个欧洲跨国顶级赛事本土球员能扮演决定比赛角色的,每年都是屈指可数,那这些国家有
放弃Euroleague和其体系的比赛吗?显然没有,而且Euroleauge目前还是能够抗衡FIBA
Europe,那这些球队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有效而且能持续成长的商业模式。
过去两年Euroleague正面杠上FIBA Europe之后整体收益不减反增,而且用五年一个区间
来看几乎是倍数成长,Euroleague整体收益从2015-2016仅3710万欧元,到了2016-2017球
季4180万欧元,今年2018-2019估计收益是5110万欧元,这是欧洲篮球史上新高,预计到
了2025-2026将可以超过1亿欧元以上。
https://i.imgur.com/ssawlDl.jpg
我们当然不可能期待ABL带来Euroleauge的效益和比赛强度,但就连皇家马德里和巴塞隆
纳都要努力往外面走,而且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慢慢走出去,如果没有跨国之间的竞争和前
面几十年累积,这些收益通通不存在,欧洲篮球都已经如此,那台湾呢?
我们当然也曾听过另一套理论,“球星出走导致SBL很难看?”,请问全球化市场,谁不
往待遇好的地方走?台湾隔壁就是一个磁吸效应摆在那里的土豪市场,球员过去中国了,
所以呢?塞尔维亚男篮今年公布的17人世界杯名单,来自本土联赛的几人?0,一个都没
有,塞尔维亚十多年前还曾经掉到欧锦赛第十三,那塞尔维亚有因此放弃篮球吗?没有,
他们国际赛成绩慢慢爬上来,球员依然旅外挑战,贝尔格勒红星三年前曾经是Euroleague
上座率最高的球队,Mega Bemax找到把球员往外送的稳定生存方式,贝尔格勒游击者也在
巴尔干地区站稳前三,有没有国家队顶级球星?如果球星被挖走就要鼓吹关门大吉,那全
世界应该都倒过一轮才对。
从欧洲的案例来看,篮球发展最大困境就是“篮球不是足球”,怎么吹怎么膨风篮球都不
可能看到足球影响力的车尾灯,但任何联赛发展并非追不到前面就坐以待毙,篮球本土联
赛的天花板就在那里,不走出去就是永远死路一条,欧洲篮球队赔钱还有足球项目可以喂
养,那台湾呢?继续期待母企业佛心吗?达欣已经回归甲组了,把期待放在不是篮协甚至
体育署年度目标的本土联赛发展方向,甚至体育署的年度计划都把运动联赛职业化放在最
后面每年复制贴上,要如何期待国家把运动产业正常化?
世界上每一种篮球联赛都有其缺陷,即便有了一个完美案例,那也不可能轮到台湾来照抄
,更不要每次扯到ABL就说那是洋将联赛对台湾无益,全世界仅次于NBA的Euroleague也是
被外国球员统治。商业联赛就是商业联赛,为什么台湾球队放掉本土联赛不玩,跑去打跨
国联赛?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国家队竞争力,不是为了计算本土球员有多少生存空间
,而是为了商业模式,如果今天没有人走出去第一步,永远没人可以把职业篮球队的商业
模式带回台湾,如果没有可行的商业模式,那更不可能让重新让本土联赛推出有吸引力的
新品牌。
自己篮球自己救的兄弟爬山
“自己篮球自己救”,其实是一句相当有凝聚力的口号,如同现在香港风起云涌的社会运
动,有句关键的核心概念叫做“冇大台”,用比较假掰说法是“去中心化”和“区块链”
,其关键意义在于“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最糟情况下,我们不再期待有个强人出头登
高一呼,而是需要每个人只要能贡献多一点点,台湾篮球缺的从不是镁光灯,或是镁光灯
要打在哪个人身上,需要的是每个环节愿意挽起袖子下去做的人,台湾篮球需要改革的不
会只有一个项目,需要出力的,也不会只有一个地方,但如果缺少正常体育产业,每个环
节都缺兵缺粮的状况将永远持续下去,永远草创,继续转过下个十六年还是一样。
如何发展体育产业?势必得有一个正常的职业联赛,而在发展联赛之前,我们必须找出一
套可行的商业模式,现在我们已经看到SBL转一大圈比走回起点还惨,如果有人愿意走出
去,不管扮演什么角色,每个人只要多一点点贡献,这个环境就有更多一点可以转变的机
会。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65993
作者: andy19930905 (阿力)   2019-08-08 19:50:00
这样根本发展不了 篮球要在世界杯亚运奥运夺牌的可能性用膝盖想也知道
作者: oyyoaooao002 (咖啡色的天空)   2019-08-08 21:26:00
锁定客层,抓住客户口味,让他们掏钱就是锁定好想要发展的客群,然后迎合顾客口味啊客层怎么会问我??问球团跟篮协想要发展哪个客层啊商业模式就是要赚钱啊,或是得到其它效益啊H大这篇文章就是在说,没有什么一定的模式,世界上这么多案例,成功的方式都不一样,怎么结果还在问,到底要怎么做?一堆人喊着要主客场,说出来了结果有人照做吗?富邦想这么做,但是篮协不给这个环境,出走ABL不是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要是照做就能完成职业联赛,还不到处都是NBA了梦想家抓到我的口味,我认为洋将、本土谁打得多谁打得少不是我计较的问题,场边气氛我喜欢,在周围投入的一些行销手段,包括国光客运有广告、全家概念店让住在附近的我觉得,梦想家融入我的生活,所以我支持他们,这不就抓到顾客口味了吗?填鸦式教育的结果,只想要别人给一个正确答案篮协或球团都不是我的老板,然后我已经说了我喜欢梦想家的模式,然后富邦好像已经打算这么做了?不知道阁下又有什么高见,还是只会否定如果你提不出什么想法,那就当我嘴炮吧,因为没有讨论的必要
作者: manic7058463 (MaNiC7058463)   2019-08-09 00:30:00
作者在文中说商业模式难道篮协就会照做吗? 先骂到让大家觉得这是个问题也是种开始的方法
作者: SamDalembert (FA)   2019-08-09 01:03:00
篮坛 企业 民间自己没意愿 怪政府发钱 笑死都要职业化了还在想着靠政府等政府带头 还是别搞了没订KPI害篮协有心却被紧箍咒绑手绑脚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 oyyoaooao002 (咖啡色的天空)   2019-08-09 08:01:00
主客场周,然后行销是什么?一张红布条而已?连我95岁阿嬷都知道,而且到处都看得到的便利超商,办活动都要花大钱到处用广告,怎么会觉得SBL这样的行销会被人知道?文中也表达的很清楚,洋将打天下的联盟,一样有人做得起来,你可以表达你不喜欢这种情况,但是否认不了这一样有他的客层然后这一篇很明白的在讲,SBL或是未来可能有的职篮,需要的是找到一个符合他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行销,并非什么单靠热情,再说了学生篮球真的是单靠热情做起来的吗?NIKE在非运动相关的版面,做了多少广告来行销?
作者: zsedcftgbloi (喔)   2019-08-09 10:34:00
楼上感想跟我一样XD”这就好像美食评论家说一间店不好吃,然后就有人跑出来说阿不然你要怎么煮一样别人提出感想跟建议,细节当然是相关组织该处理的
作者: super1315566 (台湾中国,一边一国)   2019-08-09 10:48:00
优文给推
作者: oyyoaooao002 (咖啡色的天空)   2019-08-09 15:11:00
转播也是行销的一大部份,像之前找了一个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的频道,不也是行销失败的一环吗?他们一直认为 UBA跟HBL很难看,没有技术,所以一定是学校动员跟家长到场看,不会有别的人想看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