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马车,经费不足,政府行政单位没有核心的训练理念
与对篮协没有强而有力的实质监督。
这个问题,看起来在今年完全爆发,这样是好的。
我自己比较从制度面来讲。
竞技篮球运动员培养这一块(不讲你我的休闲篮球)
我们先以:田垒这个专业篮球员养成为例。
学生阶段:
一个专业篮球员的养成从国小或国中到大学竞技篮球员的主管机关都是教育部,
然后授权给各校及中小学体育总会办理相关国内比赛。
如HBL、UBA、JHBL等,并授权篮协来组训U16~U22球队。
所以一个专业篮球员在台湾的支持系统包括:
教育部体育署、学校单位(分私立及公立)、
中学、大学体育总会(办理杯赛为主)、SBL(企业)、
篮协(企业、政府支助即自营收入如琼斯杯)、家长等。
以养好的田垒与养坏的的田垒(现状)为例
养坏:
田垒在三民家商即拿到HBL冠军(由高中体育总会举办并由勾牌支助),
这时他的训练由三民家商负责(三民家商教练训练与养成由篮协负责)、
国内比赛由高中体总负责、若入选U16则由教育部授权篮协负责、
若SBL看到田垒能力,则会派球探观察接触。进入大学后
则边读书边打SBL、现在则是HBL到UBA再到SBL,
所以训练的品质与对田垒这样顶尖球员的照顾以三民家商、师大及达欣为主。
田垒的基本功主要来至三民家商、师大、达欣的教练及资源。
各位看到没,这就是台湾顶尖球员的状况,随波逐流、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看个人际遇。
篮球在台湾就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运动(对比足球、排球另两个运动)
但这种资源是不对等的。
高中给予杯赛太多的资源,也就是抢短线(进八强就可上好学校的资格与有利招生)
与关注(非理性关注)
若要养好田垒:
基层教练对球员的专业训练质量提升,
不求战绩而是对球员整体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战绩。
在几个重点学校教育部及篮协给予系统化的训练指导(就是给钱给人)
也就是田垒在高中阶段就介入训练,
这包括给钱让三民高中的教练到美国去学习最新的基础训练知识,
回校后要缴交训练绩效与方式,
非全国球队成绩(那是私立学校打广告用的)
而是对个案球员的长期训练质性评鉴计画,
或是由教育部委由篮协办理外籍教练的台湾长期训练,
给予落实教育部训练计画的学校金额、
并且让顶尖球员有共同集训及长期集训计画U16、U18、U22等
(篮协与教育部体育署竞技部门共同协商与找资源),
所以整合单位还是体育署及篮协,这两方面都要有能力的领导人。
大学院校的入学资格则由各校自订、原则不是形式上的全国第几名;
而是以个人能力及学校需要为主。
另准职业球队SBL等队与篮协及教育部切割。
落实底薪等职业球队基本要求,让顶尖球员看到机会。
这样才不会台湾篮球以后常态性的稳居亚洲三流(9~1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