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李亦伸‧2018年7月17日 下午2:16
2018琼斯杯正在热战,中华男篮结束2019篮球世界杯亚洲区资格赛所有赛事,无缘晋级第
二轮比赛后,中华男篮正式进入“换血期”。
“黄金世代”曾文鼎、田垒,甚至是吕政儒、杨敬敏这批国家队老将,未来再进国家队打
国际赛机率只剩下1%,陈盈骏、刘铮、陈冠全将成为中华男篮未来三大主要核心。
从世界杯亚洲区资格赛预赛六战到琼斯杯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台湾篮球距离亚篮一线水平
忽近忽远,中华男篮表现忽高忽低,中华队总体战力并没有那么差,也不会有输日本40分
那么大差距,问题是:中华男篮就是会打出这样的比赛和不稳定状况。
这部分需要国家队选训+培养+机制着手改变,从国内联赛对抗和内容+比赛层级着手改善
,花几年时间去重建国家队文化,重塑联赛竞争力和机制,一切有可能。
中华队没有比数和比赛内容呈现出来那么“弱”,但会输到脱裤子,一定得找出原因。总
体来看有三个:
1、对归化球员过度依赖:Q戴维斯归化打中华队五年来,中华队内线都依靠Q,他老了伤
了,中华队还是需要依靠他,这种过度依赖加上本土内线普遍失去信心+磨练空间,造成
中华队战力很难拉上来。
归化球员预算来自政府(体育署),现在和未来都很难有更多预备人选和预算,一切都要照
规矩+政策预算走,这是中华队战力永远难以弥补的策略和大缺口。
2、联赛机制和竞争力不足:SBL竞争力需要提升,台湾篮球体质和规格需要改变,全世界
都走在高度职业化路上,亚篮即使是第三线东南亚国协都在大玩职业篮球和跨国联赛,只
有台湾篮球停在那里20年,不投资,没加码,政策不足,企业球队普遍都害怕职业化,因
为会烧更多钱,台湾篮球机制文化+联赛竞争力+体质都在落后,国家队当然很难提升。
3、国家队战力整合不足:未来国家队教练可能得走上“专业”+“薪水”责任制,每年至
少要有2-3个月固定集训+备战+实战+养成计画,而且可能必须要组两队培训,拉上新血,
养成经验和团队默契,同时找到最合适总教练和教练团,这样做同样需要资源+资金+完善
机制。
国家队教练很难再用“兼差”方式去执行,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赢球应该,输球被骂
的文化,很难再找到教练愿意“撩落去”。
在2017世大运和2018琼斯杯,国内新生代球员人才辈出,令人期待,但这批22岁以下新生
代球员,包括台面上火热的后卫林俊吉+吴永盛+高国豪,射手林庭谦,长人谭杰龙、曾祥
钧,以及曾经入选中华男篮国手的射手黄镇、黄聪翰、彭俊谚、蒋淯安,都有可能成为未
来国家队栋梁。
整合年轻新秀,长期有效+完善机制去培养这些新血,台湾篮球必须要有全新思维、经营
、联赛和国家队建构思路,台湾篮球才有可能在2-5年内拉上来,跟日、韩、菲这层级对
手进行对抗,争取回到亚篮一线八强球队。
拯救台湾篮球和国家队竞争力已经不是1年、2年工程,那需要至少2-5的投资+改革+完善
机制。
我们有许多年轻出色新血,但他们仍需要很多灌溉和养分,需要时间累积,更需要更完整
的组训和长期备战养成,现有精英国手也需要被关注和追踪。
冷静看中华,台湾篮球需要做的改变和结构+机制+观念,已经超越琼斯杯票房冷热人气。
现在不着手改变,未来只会更惨。
https://goo.gl/wCgR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