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棒、蓝球迷进场数怎么会差那么多

楼主: suzhou (☂☁☁☁☂)   2018-07-03 14:43:17
其实大家一直提到中职的啦啦队文化
可能就要花点时间回溯一下
中职早在2005年兄弟象时期看到三星狮啦啦队之后,
在似懂非懂下,弄出0.5版啦啦队(更早期的那个0.1版先跳过XD)
只是当时抄的很烂,所以效果没有彻底发挥
反而啦啦队变成SBL当时部分球队自己养,还借给中职打工表演XD
但啦啦队并不是卖点啊!
当年sbl主打的是态度
迷妹经济当道
这有别于中职这几年的大砲哥经济模式
(如果两者能彻底结合,台湾职业运动应该会有新高峰)
不过,再回溯到此道的源头,韩国
韩国棒球是最早开始放啦啦队妹仔在球场内跳啊跳,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
不过真正开启应援娱乐化,是在本世纪初期,开始结合音乐声光娱乐
(这也开启了近年韩国音乐著作人协会与职棒的权利大战)
随着韩国棒球在2006年开始逐渐触底反升
这套娱乐式应援更是加速韩国职棒的票房回升的重要要素之一
而1997年成立的KBL也随之跟进这套应援文化
但其实效益有限(因为KBL的观众市场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地城镇化核心行销)
而晚了十年之后成立的V联赛,因为客群以首都圈周遭的都市人口优先
外加韩国的运动跟娱乐文化在2009之后更紧密结合
V联赛的行销其实有点类似sbl早期主打塑造球星
V联赛不仅抓到男性市场,也兼顾了迷妹市场
(V联赛的媒体行销也很强大,先努力用促销方式卖转播扩大媒体合作空间)
近年更是快速近逼KBL的发展规模
那么,韩国的足球K联赛呢?
直到2013年,FC首尔才开始有场边啦啦队妹仔跟跳舞舞台
在这之前,K联赛可是很坚持本格派足球应援
但随着K联赛票房下滑(当然也跟假球事件有关,行销又是最牛步)
部分球队场均一千多人,却也有豪门能接近两万的
好手又持续出走,比赛变得没什么悬念
只好开始导入新的行销,新的赛制刺激
啦啦队妹仔导入是否有效呢?
目前看来有限,因为韩国足球吃的是很深入到全民体育层级的实际运动参与推广
也就是说,在韩国,爸爸带儿子踢球,偶尔进场看足球还是消费模式大宗
所以K联赛的主力行销会是儿童市场的促销(反正儿童会带大人进场)
还有深入地方足球推广的俱乐部活动参与
(譬如参加俱乐部举办的营队等相关连结活动)
我就曾数度看过父子档穿着第三级别N联赛球衣,
搭着地铁两三站赛前三小时提前去场边练习场先参加营队学踢球
然后开赛前妈妈再带着一堆食物会合,在场边悠闲看球www
这或许是韩国几个职业运动同时间互相竞争,却仍能各自找到市场的取向
其实台湾不一定只有中职那套模式才叫做成功
但很明显的,我们知道现有sbl的形象是零分XD
SBL要怎么抓到客群诉求,这应该是喊著职业化之前,
这些做政绩的“长官”需要先把脑袋整理好的重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