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蒋淯安 This is my house!

楼主: devin1017 (要困难)   2018-06-29 18:31:07
图文好读版
https://goo.gl/hZtx2V
第一次打国际赛真的有被吓到,觉得“哇赛!这些球员怎么那么高那么壮!”
2016年很幸运被选上国家队,有机会体验国际级的比赛,代表中华队到伊朗德黑兰参加
亚洲男篮挑战赛。记得那一次的杯赛有对上哈萨克斯坦、约旦跟菲律宾这些国家,他们球员真
的都又高又壮,跟我一样打后卫,会对位到的球员身高都至少180甚至有些来到190,而且
技术都非常好,像是菲律宾的后卫Williams就是一个球风非常刁钻的球员,让我印象非常
深刻。
那次的比赛让我更深刻的体认到篮球这项运动对先天条件的要求真的好高,想在篮球场
上生存,就要去发掘属于自己的招式或是透过拥有比对手更强敏捷性、速度跟切入破坏力
来弥补先天上身高的不足。
普遍观念中,篮球最好也最稳定的进攻方式就是转换快攻,因为快攻通常是多打少,而
且是在防守方正在退防的情况之下进行。转换快攻得分的速度跟效率,比起阵地战五个人
都站好了再开始进攻还来的好很多,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击溃对手的信心。尤其台啤的球员
——或是说台湾球员的身高普遍比较矮小(当然最矮小的就是我自己啦),所以SBL很多
球队在球风上就会偏好转换快攻的打法,在最短时间内稳稳拿下分数。当然这不是唯一解
,如果球队上有一个身材优势很明显的球员在内线,像是金酒的拉莫斯(Peter John Ram
os)这种拥有强大牵制能力的选手,他们可以减少依赖转换快攻的频率,可以把球塞到内
线低位单打,或是牵制防守全员后创造外围出手的机会。但相比起来终究还是转换快攻成
功机会高、速度也快,所以目前SBL的球队普遍偏好多寻找转换快攻的机会,中华队搬到
国际赛场上也是这个样子。
想要「以快制高」,对一个矮小的选手来说,爆发力跟速度都是必须要好好加强的项目
。下盘跟核心的训练尤其重要,透过重量训练、体能训练、防守步以及折返跑,都可以帮
助我获得更强的爆发力、更快的速度,不断努力的训练也让我在国际赛场上有武器跟信心
可以与这些体格更强壮、身高更高、技术也相当优秀的球员互相抗衡。
身为一个控球后卫,我觉得上了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防守以及让团体运作顺畅。带领团
队进攻、打团队篮球取得胜利是控球后卫比赛的天职。打了一些国际赛事,让我最喜欢的
应该就是澳洲队了!在国际赛后的颁奖典礼,印象中真的很少看到有澳洲球员获得个人奖
项,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发挥得很好、很出色,数据上看来也不会有一个人包办球队大部分
得分的情况。澳洲队打的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团队篮球,很无私!
举个例子好了!当时在看澳洲队打的时候,如果他们有三个人在一边做小组配合,其他
两个人还是会积极地互相卡位寻找出手的空档;还有内线的高低位他们也打得非常出色,
感觉每个澳洲球员之间都有很好的连结,很了解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只先发球员这样,替
补球员也是人人皆兵。
其实说到与外籍选手交手或是合作的经验,也并非只有国际赛才有。SBL近几年有好几
位资历显赫洋将加入,当然台啤也不例外。他们跟台湾训练出来的球员有些不大一样的地
方。洋将打球的方式属于我们说的美式,他们喜欢的进攻也比较自由一点,也比较多像是
打机遇战或是单打这类的进攻手段。球队教练则大多还是希望可以多打小组配合。考验智
慧的点在于如何在两者之间拿捏得当,适时给洋将自由发挥空间,让洋将可以帮助我们提
升实力跟经验、创造更棒的投篮机会;让我们可以帮助到洋将在球场上进攻更顺畅。
以这个球季来说,刚开始加盟的是李恩(Liam McMorrow),他的进攻手段没有那么好
,但总是努力做好苦工角色,努力地抢下每一个篮板,态度和拼劲都好。但这样的角色并
不是最适合我们球队的,台啤比较需要的是一位有得分能力的洋将,能在得分干旱期,大
家进攻当机时跳出来。之后来的是以流畅进攻闻名的贺夫(Herve Lamizana),但他可能
在美国因为有一段时间没有高强度的训练,体能比较难以负荷比赛的节奏。
第三位来到台啤的洋将是夏普(William Sharpe),他是一个进攻手段相当出色的球员
,总是能在比赛中担起得分的重责大任,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位对于自己的工作相当敬业
,对于团队相当看重的选手。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我们听说夏普要加盟台啤时,想说
这个球员会不会因为踩过NBA的地板就摆很高的架子,结果发现一点也不会!大家也都吓
了一大跳,因为他是我见过第一个不管是球员,或是教练跟他说什么都会回答“Yes, Sir
!”的球员,一个打过NBA的球员还可以这么谦虚、这么努力地去学习比赛带给他的每一个
经验,努力去突破自己,让我们觉得夏普会有今天的成就真的不是巧合。但有时候也会有
点小小的尴尬啦,因为我们只是在一个小小的联盟,比赛中也只是在沟通过程中建议夏普
等等这个球哪样传可能会比较好,他就一直认真地“Yes, Sir! Yes, Sir!”,当下真的
觉得他太客气了啦!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洋将们在球场上是得分好手,但在球场下可能比较少跟我们有很亲近的接触,因为我们
(就是我啦……)本身英文可能没有很好,过去跟他们讲英文怕尴尬,所以比较难在生活上
跟他们成为知心好友。但在球场上我还是会尽量去跟他们沟通,毕竟自己担任控球后卫的
角色,得想办法让球队跟洋将的配合达到最加状态。总教练三哥也知道我英文没有很好,
就会鼓励我尽量去讲尽量去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我早已可以在球场上跟洋将们透过术
语沟通战术跟配合,但私底下就比较少用英文去聊天就是了,可能跟我天生个性比较怕生
也有关系吧!其实洋将都很活泼,人也都很好,可能因为他们在世界各地的联赛打球,经
验多了,自然对新环境和新伙伴的适应力都很强。当然球队还是有英文比较好的学长像奇
旻、力焕跟阿亚他们会跑去找洋将聊天啦!
我觉得大多的洋将都很会得分,但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融入球队的体系之中。如先前提到
的转换快攻观念:我们球队很需要一位抓下篮板之后可以快速的处理球并推进快攻的洋将
。很多球队在篮板拿下来后会先切断我接球的路线,这时候抢下篮板的球员就要有能力长
传或自己推进快攻,如果内线抢下防守篮板后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判断处理球的最佳路线
,那一拍的时间就有可能白白送掉一次快攻的好机会,一来一回就可能是四分的差距。当
初在台啤跟Bryan Davis与在中华队与Quincy Davis配合的很不错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
的能力。
说到比赛中——尤其是国际赛中,大家对我最关注的技术问题是:很多人会觉得身材矮
小球员很容易被当作mismatch的目标。但实际上在国际赛场上这种状况发生的次数并没有
很多,在演练防守的时候,我们就会演练各种不同挡拆的状况,如果我方被挡拆的球员身
材差不多,换防就比较没有关系,但如果遇到身材差异很大的状况,我们就会尽量跟着对
手不要去换防。而就算真的被换掉对位到身材比我高大许多的球员,我也会先想办法在前
踩住他的进攻路线,如果他在第一时间杀进来,自然会有队友在后面帮忙一起守住这个大
块头。这次中华队的帕克教练就不太担心会遇到mismatch的问题,他认为只要以一个团队
的方式防守,就可以互相帮忙、弥补到像是我身材比较矮小的劣势。
进入职业篮球、再进到国家队后,常常会接收到一些批评和指点,一开始一句话或一条
留言就会让我想很多,但后来慢慢习惯网络上的批评或比较,也很感谢鼓励我的人们,我
认为这些都是让我可以成长的动力跟建议,当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还是我的首要之务。
常常会收到像“这个家伙那么矮怎么能打国际赛?”这类的质疑,我真的很幸运可以得到
很多在国际舞台发挥的机会,尽管受到舆论的压力,我还是秉持着做好自己本份,努力突
破并进步的心态去拼每一场比赛。这些做好了,被选上就尽力去打,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
还是比较顺其自然的。
让我们万众一心,中华队,加油!
人好多OAO
https://i.imgur.com/CyZf65p.jpg
欢迎来MyVoice网站收看更多运动员的故事 https://www.myvoice.com.tw/
也欢迎到我们的粉专,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 https://www.facebook.com/MyStoryInMyVVo
Voic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