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琼斯杯女子组比赛2.5场观后感想

楼主: basara   2015-08-17 11:40:26
※ [本文转录自 WSBL 看板 #1LqKtA_K ]
作者: basara () 看板: WSBL
标题: [心得] 琼斯杯女子组比赛2.5场观后感想
时间: Mon Aug 17 10:58:14 2015
本文同步发表于: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18116
回头看看之前写的最后一篇跟台湾女篮有关的文章,已经要追溯到2009年4月3日(6年了
),回想第一次写女篮的文章,是2007年的琼斯杯,万万没有想到,离开篮球这么久,再
回来写文章居然也是因为琼斯杯,2015年…..相隔了8年之久。离开女篮这么久,这次中
华蓝、白两队的球员名单,有很多对我来说都是新人,真正还有印象的只有蓝队的黄品蓁
、李宥叡(我记得的是李婉婷)、刘君仪、张歆可(我记得的是张喻评)、王俐云、阳诗
慧、刘嘉玮、林纪妏及黄淑珍,差不多一半;白队则只有杨淑净、黄虹瑛、马怡鸿、陈钰
君、姜忆莲等人。
说真的,本来没有想过还有机会看琼斯杯的女子组比赛,但这次有几个原因,让我不论如
何都要想办法来至少看一场比赛;加上刚好有一位PTT上的网友邀请,就尽可能的挑我觉
得最重要的比赛看(虽然最后分2天总共也看了2场半的比赛)。
因为实际看的比赛很少,以下仅针对我所看的比赛,做些简单的心得分享。至于针对8年
前跟8年后的琼斯杯,个人有一些小小的感慨,就留在下一篇做个简单的抒发。
一、日本对美国的延长赛
到场时刚好从延长赛开始看,一到场眼睛瞬间被日本队的14号“藤冈麻菜美”的身手给吸
引住,我好久没看到这么能瞬间吸引注意力的球员。
插个题外话,上一个在首次看到就能这么吸引我注意力的男子球员是林志杰(甲组联赛时
,当时看到他还是个很胖的球员),女子球员则是黄品蓁(WSBL初登场时)。
瞬间看到她的运球、传球、投篮的时机掌握的恰到好处,当时心理就想如果在场上我不想
遇到这种对手。结果隔天注意这场的新闻,才知道她当天以19分、11篮板、11助攻的成绩
达成大三元的成就,因为隔天关注的比赛正好会遇上日本队,当下就特别把这个球员记下
来。
二、中华蓝对新西兰的上半场
第一印象就是场地爆满(不夸张,真的爆满),不知道上一次看到这么爆满的琼斯杯女子
组比赛是何时了。或许是因为媒体特别报导这次的中华蓝有一位特别引人注意的球员包喜
乐,或许也是因为媒体的特别报导让很多人特别为了一睹究竟而前来看比赛,但不论如何
,越多人关注总是好事。
基本上这场比赛打的有点沉闷,虽说新西兰身材优势明显,但外线跟组织实在普通,战术
也挺单调的,本来以为中华蓝应该可以轻松获胜,但没想到上半场结束时是30:30平手(
终场70:50),实在有点出乎意料。初步看到几个点可以提出来讨论的:
(一)传导问题:看得出来上半场攻势迟滞,跟球的流动传导不顺有关。不知道是教练团
没有特别指示,还是后卫传导不顺,又或者刻意制造让包喜乐融入团队的战术,球的流动
看起来不活络,少数的亮点就是包喜乐跟刘君仪几次的高低位配合。但是从这也看出包喜
乐的单打能力并不突出,防守倒是比进攻要让人印象深刻一点。
(二)防守交代问题:本来以为新西兰身材较高速度应该比较慢,但我几乎都看到新西兰
的球员进攻跟防守都跑在中华蓝球员的前面,回防的速度太慢,而且交换防守的交代不够
明确,如果今年没有包喜乐这样身高的站在最后一线,应该掉分会掉更多。不过这也有个
亮点,包喜乐还挺愿意跑动跟协防的,只是感觉为了应付中华队进攻的速度,她的体力可
能是个问题。
(三)进攻问题:这场看起来,刘君仪仍是中华队仰仗的进攻点,因为她有办法在整体攻
势迟滞时,靠自己的力量来进攻。除她之外,这个半场我只看到黄品蓁也具有这样的能力
,其他球员在遇到这样高大身材的队伍时,如果没有靠战术跑位跟球的流动制造出空档,
几乎没有单打能力,实在让人感到隐忧。
这只中华蓝跟我以前的中华(国泰)蓝的印象差距挺大的,光这样看20分钟实在很难说哪
种发展方向好,但有新的尝试总是要鼓励一下,毕竟再好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不会有一天
自动就变成好的人才(会自动变好的叫做天才)。
三、美国对新西兰
这场没什么好提的,美国放水一个得分王,加上新西兰今天的外线命中率总算有提升,所
以造成这么大的差距。新西兰的打法基本上跟打中华蓝时没太大的差异,不过命中率真的
高多了,如果之前遇上中华蓝有这种命中率,我想胜负难料。
四、中华白对日本(这是本届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比赛)
终于要来交待这场比赛,这也是这次我会重回球场最重要的原因,因为这是马怡鸿的退休
赛。我第一次注意到马怡鸿就是2007年的琼斯杯,也因为这样才特别去看2007年的WSBL,
也特别注意到她(旧Blog的“2007 WSBL第一天赛事”这篇文章初次提到),之后马上在
当年WSBL的其中一场赛事将她选为我该场的MVP(旧Blog的“2007年WSBL第二循环第一天
”这篇文章)。那时候对她的印象就是一个全能球员,防守的功力跟态度特别引起我的注
意,得分方面就不算她的强项(是因为中华队不需要她负起得分大责,在电信又有文祺跟
刘家秀在的原因吗?XD)。这次从新闻上得知是她的退休赛,把最后能请的假请掉,就是
为了早点赶到球场看这场比赛,这部份的感想留到比较后面写,先写球赛的部份。
(图)
其实2007年跟2015年的琼斯杯,虽然球员不同,但是感觉上白队一直有一种特别的精神是
比蓝队强的,那就是拼劲。这场球虽然赛前就知道日本队的实力在白队之上,可是白队从
头到尾没有放弃,即使屡次被拉开,但是白队就是会想办法把分数咬住,那种精神带给现
场的观众非常大的感动,全场的欢呼有几次我都觉得球场在震动,很久,很久没有在女子
组的比赛有这种感动。
球场上,如果纯观赏的话,我很喜欢日本队14号“藤冈麻菜美”的身手,但是作为对手的
话,我真的很讨厌她,而且恨的牙痒痒的,当天的白队没有人能够箝制住她(但如果是
2007年的马怡鸿,应该就可以压制住)。好几次白队的反扑之火,都是被她衍生出来的得
分或助攻给浇熄,整场只打21分7秒,缴出11分5助攻4篮板1抄截的成绩,真的很全能且恐
怖的身手。
整体球赛来说,白队进攻部份几乎靠着陈钰君18分及黄虹瑛12分撑住场面,日本队则是整
体发挥得很平均。过往对陈钰君的印象,就是她大多担任李宥叡(婉婷)的替补,常在没
特别注意的情况下默默得了不少分,是个有点低调的得分手,不过或许是因为在国泰,她
的光芒一直无法展现,这次在白队表现出来的身手,或许可以更可以吸引到蓝队教练团的
一些目光。
整体来说白队这场比赛也有几个点可以讨论一下:
(一)节奏掌控:虽然这场主要是马怡鸿在掌握节奏,整体掌握的节奏还算稳定,可是有
时候当球不在她手上(或刚好下去的那近2分钟),整体节奏突然有一种乱掉的感觉(快
但不稳)。
(二)进攻问题:这场虽然靠陈钰君跟黄虹瑛撑住半片天,可是整队的进攻似乎很不顺,
常常会变成烫手山芋到处飞,飞到最后一个人再勉强出手,感觉像是找不到适当的进攻终
结者,或者是本来就没有设定特定人为主要攻击手?回来后有查一下前几天白队的新闻,
特别提到12号的黄湘婷。以当天现场看的状况,她的动作相当不错,特别是有几球转身单
打的动作非常顺畅,可是最后手感总是差了点,球都没放进去。不过我很好奇的是,后半
段时她的单打欲望降低很多,球塞到她手上后却没有积极的单打,反而是让球又不停的传
出去继续流动。虽说增加球的流动基本上是好事,不过有好几次已经很靠近篮框却没有选
择把球处理掉,是无法单打,还是她没有那个自觉跟自信呢?
以上仅是个人难得重回球场的现场的观战心得,因为脱离太久,对于目前台湾女子篮球的
球员认识程度可能有所差异,欢迎各方同好提供意见跟指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