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转录]以NBA科学数据造神话反思台湾

楼主: luxlu (Lisboa)   2014-12-16 14:59:45
※ [本文转录自 KobeBryant 看板 #1KZzVFXN ]
作者: luxlu (Lisboa) 看板: KobeBryant
标题: [转录]以NBA科学数据造神话反思台湾
时间: Tue Dec 16 14:57:17 2014
作家:黄佑锋
出处:东网台湾评论
http://goo.gl/xpuURZ
洛杉矶湖人队台柱柯比周一迎战灰狼队时,NBA生涯总得分超越传奇球星乔丹的32292分,
仅次于贾霸和马龙位居史上第三,总算暂时甩开今年积弱不振的骂声,
创造了正向的炒作话题,为湖人队带来欢乐的圣诞行情。
柯比高中毕业后直接挑战NBA,被视为“篮球天王”乔丹的接班人,
不论球风、技术、得分能力,及向后跳投的看家本领,都有乔丹余韵,
且拿下5次NBA总冠军,也直追乔丹的6次。但如果翻开记录簿,乔丹打了1072场
所写下的总得分标竿,柯比却得用1269场才追上;乔丹平均每场得30.1分,
投篮命中率49.7%,柯比平均每场仅25.5分,命中率45.2%。谁的效率较高,
谁是真正的天王,答案已经很清楚。
职业运动引用数据,以科学方法鉴别球员高下、解释比赛内容之外,
也以数据创造话题,吸引广大球迷,而且数据的分门别类,也使球赛更精致、更可观。
例如,NBA在1948~49球季才开始定义“助攻”,并列入记录;1950~51再统计篮板球,
可是当初并无攻、守篮板之分,直到1973~74,攻、守篮板才各自计算,这一年也把阻攻,
也就是俗称的“火锅”再加上,1977~78又多了“失误”统计,今年更增加
被敲火锅的统计。正因为数据统计愈来愈精细而完备,透过记录不但选手的表现
一目了然,且愈来愈能还原比赛的过程。
长期来看,数据不只丰富了比赛的内容与历史,还期待被超越,选手视超越标竿
为奋斗目标,媒体把这段超越过程当炒作话题,经过不断地报导,渐次加温,
看起来冰冷、沈睡的数据,逐渐生机盎然,从旧纸中复苏,充满激情,
成为无限鼓舞的力量。数据愈陈愈香,不为时间淘汰,又一佐证。
可惜台湾的篮球运动连东施效颦的力气都懒得使,打了12季的SBL超级联赛,
总得分排行榜一直都是谜团,一代代球星因为欠缺数据的光环,使他们灿烂的
运动生涯宛如锦衣夜行,而且最终被球迷遗忘,消失在篮球的长河里。
至今我们只约略记得“飞人”陈信安2005年4月16日缔造过SBL单场投中
11记三分球的纪录,其他光荣的史蹟因疏于或拙于跨越时空的对比与翻新,
已逐渐为人淡忘;对于纵横上世纪八、九○年代的“篮球博士”郑志龙的丰功伟蹟,
更成了台湾篮坛数据无用论的祭品。又有谁记得1991年8月31日,
他在第16届亚篮赛准决赛对韩国一役,勇摘36分,成为近50年来,
国家男篮队在国际锦标赛中,单场得分最多球员。
至于1960年罗马奥运男篮会外赛中华与奥地利之战,陈祖烈获得51分,
缔造中华男篮不可逾越的障碍,更是灰飞烟灭,幻化成考古学话题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