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都觉得部立(原署立)医院看起来规模都不会太小(单纯看建筑物的规模)
所以应该都算是“大医院”吧
可是自从前两三年奶奶跟最近自己的就医经验
总觉得,怎么有办法差这么多
本身是住在彰化
拿来跟它比较的是彰化基督教医院
其实光是看就医的人数就差很多(等级也不一样,区域医院 vs 医学中心)
不过因为两间的地理位置也差很多
所以部立医院病人数比较少也可以理解
年轻时候比较没在跑医院,所以没什么感受
以前在金门当兵时听当地人说在金门生病不要在那边看,去部立金门医院越看越严重
当时听了没啥感觉
但最近的经验真的让我认为,看起来大间的公立医院好像真的不怎么样
从一开始我奶奶身体不太舒服,所以开始频繁的载她看医生
(其实有很大部分原因应该是老化身体机能不如以往,但老人家都会觉得生病了)
不得不说当有一个长期需要照护的人必须照顾的时候真的会有点疲累
因为家里离部立医院近很多,所以我一开始比较偷懒都跑这间
一阵子以后奶奶有跟我讲说去求神得到的答复是要去彰基看病才会好
(当下听了当然嗤之以鼻,但我没有表现出来)
忘记什么原因后来就带她去彰基看看,在部立医院做什么检查都没什么问题
然后在彰基看家医科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有什么病就先看这个)
家医科的女医师(超年轻看起来顶多30出头,漂亮又有点火辣)把X光片一调出来看
真的可能连一秒都不到的时间,马上圈了一个地方说这里有东西
后来做了断层确认的确有个结节(肺部)
医院表示因为大小(超过两公分)蛮大的,通常这大小几乎是恶性肿瘤
在后面又做了穿刺切片化验但结果是良性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最后依然选择手术切除
从这一次的就医经验我就觉得有点扯
部立医院也照过X光
但当时在胸腔科的医生却一副很无奈的说,看起来都没什么问题R
(都已经是本科了说)
不过明明是一个大小不小的东西(虽然我真的不了解X光的极限在哪里)却没看出来
然后是我自己开始有点失眠问题
因为精神科实在很少会有路上的诊所可以看(尤其是在乡下)
所以只能跑到大医院里面才能看到这个科别
当然一开始我也是只跑部立医院
然后开始从肌肉松弛剂吃到安眠药
前前后后看了很多次
不过我有感觉吃了药起床很容易会头晕甚至有一点不舒服
但部立医院的医生说剂量已经是很轻的了
(后来问药师朋友的确是剂量很轻微的)
所以后面只有再加开抗焦虑的药(稍微助眠)给我
不过因为安眠药的头晕副作用实在让我不想再吃它
刚好因为工作的关系搬到离彰基比较近的地方
所以后来我就去彰基看一次精神科
医师是跟我说会头晕代表安眠药剂量过重
(后来求证药师朋友他同意这个说法,但也可能刚好是不适合那种药而已)
然后彰基的精神科医师就改开另一种安眠药
吃了以后会渐渐的身体没力,然后不知不觉入睡
但重点是起床后不会有头晕恶心的不适感了
有了这几次的经验我真的觉得,怎么会差这么多
因为以前就不常跑医院,所以一开始去部立医院是没有这个感觉
但自从去彰基以后就是会让人觉得医师素质差很多
总觉得彰基的医师就比较知道问题在哪里,让人感受到专业度
当然也有个说法是,因为去别的地方看过了,后面的医师可以参考前面的就医纪录
而不是从零开始看病当然效果会跟第一次看不一样
但...真的就是像跟一个人说话,讲几句你就会知道他是不是这个领域专业的人
明明感觉上都是大医院,为什么好像给人一种好医师不会想去公立的
(医院会拿到的药是会不一样吗?感觉不同医院同个病开出来的药都不一样)
不过想一想真正有名的医院好像几乎都是私立的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