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华民国台湾”团结了谁?

楼主: jiangxw (Goodman)   2018-10-13 09:12:56
http://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181013-898658
在台湾,每年元旦、就职周年和“双十节”,向来是总统发表政治谈话的三大节日,其
中尤以“国庆文告”最为重要,与新加坡总理的国庆群众大会异曲同工。不过,民进党
籍总统蔡英文2016年上台后,打破“三节”发表演说的“传统”,取消元旦和就职谈话
,而是改以媒体茶叙等形式,针对内外重大议题作出间接回应。也因此,“国庆文告”
成了蔡英文难得直接面向人民传达重大信息的时刻。
然而,因为“双十节”本身所富有的历史涵义,加上两岸关系恶化的现行形势,外界除
了留意蔡英文的谈话内容,也特别关注她对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称谓,从中分析蔡英文想
要释放的政治信息和意涵。
自今年3月与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断交以来,不甘示弱的蔡英文就决定抛弃“中国大陆”
,改用“中国”称呼对岸。从那时开始,每当遭受北京打压,蔡英文总会“硬起来”直
呼“中国”。在这个背景下,蔡英文今年在国庆文告中七次称对岸为“中国”也就不足
为奇了。
反倒是台湾的称谓引起了众人注意。根据媒体统计,蔡英文的“国庆文告”今年一共出
现48次“台湾”、六次“中华民国”,其中包含两次“中华民国台湾”。虽然这是蔡英
文第一次在具有高度政治代表性的国庆演说中提及“中华民国台湾”一词,但她其实早
在两个月前与萨尔瓦多断交发表谈话时,就首度使用了“中华民国台湾”的表述。
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台湾”究竟具有什么政治意涵?根据台湾大陆委员会副主委兼发言
人邱垂正的诠释,“中华民国台湾”不仅是台湾的政治现状和底线,更是凝聚全体台湾
人民与政党的“团结密码”。不过,是不是只要喊出“中华民国台湾”就能一致对外,
同仇敌忾,在愈发难以预测的两岸局势中维护台湾的最大利益与尊严呢?
对二度执政的民进党来说,台湾的称谓从来是个可随时依其政治需要而变更的工具。“
中华民国”是争夺中央权力的政治外衣;“中华台北”是跻身国际的政治妥协;“台湾
国”是说不出口的政治理想;而“台湾”则是操弄主体意识的政治催票器。
有知情人士说,两岸关系维持现状是最有利的情况,但由于台湾岛内对国家定位有不同
声音,政府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各种声音都能接受的基础,而介于“中华民国在台湾”
(李登辉的定位)和“中华民国是台湾”(陈水扁的诠释)两者之间的“中华民国台湾
”,应可求取现今对国家定位不同声音的最大公约数。
然而,如此两面讨好、取巧的平衡,不但可能有违蔡英文上任时说的,会依据《中华民
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关系,更不避讳地呼应陈水扁任内“台湾中
国、一边一国”的危险主张。更何况蔡英文今年的国庆演讲内容不但呼应美国领导人对
大陆的批判,拔高两岸对立,她更以“台湾共好”作为结语,若以闽南语来发音则同于
“台湾共和”,难免被质疑隐含民进党“台独党纲”的意味。这都只会更加刺激中国大
陆,完全抵消“中华民国台湾”的团结与善意。
事实上,希望两岸维持现状始终是台湾人民的最大公约数。根据长期研究台湾民众统独
立场趋势分布的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支持“维持现状再决定”和“永远维持现状”
者比率达57.1%。讲白了,不论“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或“中华民国
台湾”,大多数人现阶段愿以国家定位之模糊,换取安逸、进步与和平。一位台湾网友
说的最好了:“谁在乎是叫玫瑰还是叫圆仔花,阳光、空气、水,给足了,都美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