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情 就能改变事情

楼主: gusby (爱上秋天的人。)   2005-07-18 00:14:15
惺惺作态是一种无言的伤害
面对弱者,我们可以关心却无须可怜,可以默默伸出援手而不是当众施恩,可以同情却不
用惺惺作态。
奥地利学者褚威格<<同情的罪>>一书里面么说:“一个人的同情要善加控制,否则比冷淡
无情更有害得多。”
这话听起来令人惊心,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不无道理。
我们以为自己在施恩,在怜悯,是在做好事,我们满足的可能只是虚荣心,把别人的尊严
踩在脚下,即使无心,也是残忍的。
曾有一个救助团,来到一座山村里提供协助,带来了不少物资和人力,希望能够为这座小
村尽一份心力。
他们听说了山村里最穷一户人家的际遇,立刻决定要前往探视。那户人家里,父子两相依
为命,父亲下半身截肢,终日只能坐卧在床,而儿子的精神不够稳定,只能帮村民打打零
工,贴补生活。
救助团的团长向村长询问村子里每个月会提供这户人家多少金钱援助,但村长一脸讶异地
回答:“他们不需要救助。”
团长听了很吃惊,忍不住说:“那他们是靠什么来生活呢?”
村长说:“那个做儿子的为村里的人放牛,虽然精神不是很稳定,但是工作却从没有出过
什么大错,而做父亲的则帮人修理农具,做斗笠、织蓑衣,维持两人的基本生活还过得去
。”
他们一同来到那户人家的门前,那几乎称不上是一幢屋子,顶多只能算是一个牛棚,瞧那
屋子中央只用一道齐腰的土墙隔开,左边躺着一头牛,右边就是父子俩的睡床。
此时,那位须发斑白的老父亲,正坐在床上,臀部以下什么都没有,手上修补著一件蓑衣

团长忍不住拿出了一张百元纸钞递给他,但那名男子非但未接,手里的动作也没停过,只
平静的问:“你要买什么?斗笠?还是蓑衣?”
团长说:“我没要买什么,这钱是要给你的。”
想不到,那名男子听了这番话,恼怒了起来,大吼:“什么也不买,那你给我钱干什么?
不买东西就给我滚出去,我不需要你的钱!”说完,他又继续低头做活儿。
弱者总是引起别人的同情,但并不表示每一个弱势的人都要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施舍。
像故事里的父子,他们的际遇确实令人同情,但是救助团团长的作为,却是将他们的自尊
踩在脚底,也难怪会被赶出去。他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是做法却不够谨慎,甚至有些
伤人,难怪会引来反击。
美国学者肯尼斯。古地说:“如果能从别人的角度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
法,因为你和别人有了沟通,有了彼此理解的基础。”
我们当然很庆幸自己能够比别人幸福,却不需要在别人面前以同情怜悯的姿态来满足于自
的虚荣,利用施舍来证明自己的幸福或高人一等,这样的心态非常要不得。
面对弱者,我们可以关心却无须可怜,可以默默伸出援手而不是当众施恩,可以同情却不
惺惺作态。为善,不是要沽名钓誉,而是发自内心的行动,尊重对方的想法,顾全对方的
自尊心,才是真正在帮助别人。
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因为谁也不是懦弱到连自己受了侮辱也不能报复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