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记] 虎尾的前世今生|张健丰

楼主: cora1114 (大风歌)   2024-04-24 09:44:58
虎尾的前世今生│张健丰 刊于2020年9月《观察杂志》
虎尾有“糖都”之称。最早作为浊水溪支流的虎尾溪,以“爱甩尾”出名,影响当地的开
发。糖厂建立后,改善了生活条件,让当地开始繁荣起来。但其中隐含了一段先民血泪史
全台仅存的制糖厂之一
云林县虎尾镇,笔者对它印象最深刻的是,其辖区内的糖厂(旧称虎尾制糖所),是全台唯
一尚在利用糖业铁道运输甘蔗的工厂。故每年12月至3月的制糖期,满载甘蔗原料的重车
长达二、三十节的壮观场面,成为铁道迷追逐摄影的焦点。
虎尾虽就在笔者故乡嘉义县大林镇北边咫尺不远之处。但因交通不便,迟迟未能造访。直
到6月朋友邀请参加该地文创商店举行的活动,才开始造访这座有“糖都”之称的城市。
另一造访的动机是,虎尾和大林的糖厂有很密切的关系。现在台湾一年所消费的食用糖约
60万公吨,其中台糖向国外进口30万吨粗糖至位在高雄小港的糖厂精制外,自产的约四、
五万公吨糖,由虎尾、善化两间百年老厂负责生产,产出的糖,就是一包包50公斤装的二
砂。
所以,目前已没有再压榨甘蔗制糖的大林工厂,其所辖农场的甘蔗已全部由卡车载运至虎
尾糖厂压榨;并且转型为大林特殊糖加工厂,生产冰糖、红糖、姜母茶等,隶属虎尾糖厂
。其所生产的冰糖及一公斤重的小包装砂糖产品的原料来自小港炼糖工厂;红糖、黑糖主
原料来自虎尾制糖工厂,食用糖蜜原料也来自上述两座工厂。
笔者从斗六火车站驱车到达虎尾后,沿着中山路往虎尾溪方向走,看到糖厂正处于休眠期
,糖业铁道的平交道上竖起了围篱,但也成为民众方便停车的地方。虎尾最著名的地标─
横跨在虎尾溪上雄伟的铁桥则和溪畔仅存的二根烟囱,象征著虎尾曾有的兴盛和活力;也
引导着笔者探索虎尾的前世与今生。
建厂的先民血泪史
虎尾地区曾以“大仑脚”为名。清康熙56年(1717)《诸罗县志》内,已有“大坵田庄”的
纪录;光绪20年(1894)《云林县采访册》倪赞元中提及“大坵田东堡大仑脚庄”;日据时
期昭和4年(1929)《虎尾庄治概要》提及虎尾庄所在地,在清乾隆(1736-1795)初年开始有
汉人前来本地进行开垦的纪录(福建泉州府人翁姓人氏);其后移民逐渐增加,到清咸丰
年间(1851-1861)已经是拥有约千户住民的聚落,同时并形成一个车马络绎的市街。但由
1904年《台湾堡图》中得知,其至日据初期已为一片墓地。大仑脚消失之谜,虎尾文史工
作者大多认为咸丰3年(1853)曾圭角变乱,造成当时已成街市的大仑脚庄,直接、间接的
毁灭,街庄因而荒废凋零。
至于“虎尾”之得名,众说纷纭,不妨从清代文献虎尾溪的记载去推敲。1721年朱一贵事
件时,随其族兄南澳镇总兵蓝廷珍来台平乱的蓝鼎元(1680-1733)记虎尾溪:“虎尾溪浊
水沸腾,颇有黄河遗意,特大小不同耳。黄河多江泥翻波,其水赤;虎尾则粉沙漾流,水
色如葭(ㄐㄧㄚ)灰,中间螺纹旋绕,细腻明晰,甚可爱,大类澎湖文石然。溪底皆浮沙,
无实土,行者须疾趋,乃可过;稍驻足,则沙没其胫(ㄐㄧㄥˋ),顷刻及腹,至胸以上,
则数人拉之不能起,遂灭顶矣!”
云林县是浊水溪下游的冲积平原。所谓冲积平原就是河道夹带泥沙、甩来甩去的结果。而
浊水溪支流中以“爱甩尾”出名的,就是虎尾溪。因当时的浊水溪属不稳定的河道,它从
今天的竹山出山后,如脱缰野马,时而夺莿桐南的新虎尾溪,或是虎尾溪(汇入北港溪)出
海。
20世纪初是台湾新式糖业工厂的兴建最兴盛期,台湾总督府视日人藤山雷太家族所经营的
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以下称日糖)资力雄厚,不断提供土地劝诱其投资建厂。当1896年发
生之云林大屠杀的阴影还余悸犹存时,总督府于1907年开始以强制的手段收购土地,因收
购价格低,造成不少争议。总督府将旧斗六厅辖内的九万多甲蔗作适地交给日糖拓荒后,
它捡到的是浊水溪南岸的一大片荒芜土地。北临浊水溪,南接虎尾溪,每逢5~9月雨季来
临,洪水泛滥;加之当时为抗日分子出没的荒地。以社有两千甲,劝诱地方农民蔗作,并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制糖厂需设在近水源处
因制糖工厂需要大量水源来协助提高糖分压出率、机器的冷却及糖膏晶粒生长的调节,近
溪河的位置显然较为方便。日糖在1906年改组后仍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原选定工厂位于斗
六街内,但斗六街附近无大溪河,故于1908年选择在虎尾溪旁的斗六厅大坵田堡五间厝庄
70番地,设立第一座粗糖工厂。并无条件承领虎尾地区官有土地,作为栽培甘蔗的农场用
地,计有虎尾、大北势、北溪厝、马光厝、龙岩、大有、猫儿干等七个农场,奠定农场经
营基础。
当第一座工厂两根产业化的烟囱出现在虎尾的天空后,以后陆续又盖了第二工厂,及酒精
工厂。到了大正15年(1926)四根大烟囱已全部就位,一字排开,所冒的黑烟迤洒天际,足
以遮云蔽日,极为壮观。这年虎尾工厂蔗糖的年产量及酒精产量都创下了纪录,位居全台
之冠。
1915年后,为解决水患带来的原料区内甘蔗及铁道损失,当局建立浊水溪护岸工事,使浊
水溪一带的糖业经营情形逐渐获得改善,并有所成长。整治浊水溪后,由于旧浊水溪及新
虎尾溪出现许多浮覆地,总督府为了提供日本移民住所,遂将其安置在浮覆地上,并建立
移民村。
早于明治43年(1908),总督府看到砂糖运销的前景,乃与日糖共同投资兴建虎尾至斗南的
铁路支线,与刚完工的台铁纵贯铁路连接,完成了砂糖的运输网络,并设置铁道部货物挂
负责经营管理。邻近乡村的农民乃至外县市的劳工,都抢著来此当临时工。小杂货店和林
林总总的商号也应运而生,中山路及周边的街道开始繁荣了。随着人潮不断涌入,以及糖
厂员工前来消费所带来的庞大商机,虎尾市街于此成形。到昭和年间(1926-1945),人口
已增加至三万人。昭和6年(1931),虎尾郡役所成立,包括郡守官邸、合同厅舍、公会堂
等建筑也完成。
四根大烟囱重新燃烟
台湾光复后,台糖于1946年4月30日成立糖业管理委员会,总公司设于上海,原日糖所属
为第一区分公司设在虎尾,正式下令自5月1日起办理移交。移交的前一天,在日糖虎尾支
社前举行移交仪式,照往常升起日本国旗与社旗,齐唱社歌,正式完成移交仪式。此刻,
藤山及其他日糖职员不禁哭出来,最后象征日糖的社旗,请日人不离身带回日本。1950年
7月,第一分公司改组为虎尾总厂,管辖虎尾、北港、斗六、大林、龙岩、竹山等厂及虎
尾蔗作改良场。
二次大战末期,虎尾被美军列为重点目标且虎尾设有机场,制糖工厂曾遭受猛烈轰炸,第
一工厂和第二工厂在战后的损害统计,分别被列为大破与中破。在台糖公司全力抢修下,
第二、第一工厂陆续恢复生产,正好赶上国际糖价大涨的列车。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1969
年,甘蔗来源顿减,加上国际糖价大幅滑落,第二制糖工厂和酒精工厂停止生产。同年12
月铁道营业线业务也全面停驶关闭。
如今,虎尾制糖所带来工商的盛况已不如昔,但“糖都”风光时期所建的合同厅舍、虎尾
登记所、虎尾郡役所,已由云林县政府公告登录为历史建筑,并活化为云林文创的基地,
值得读者来此一睹当地甜蜜的故事。
相关图文
http://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795-2022-04-26-02-46-47
作者: strangequark ( )   2024-04-27 21:59:00
不是得名自’虎尾垅社的平埔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