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记] 《探访北港义民庙历史典故│张健丰》

楼主: cora1114 (大风歌)   2024-03-03 10:21:21
探访北港义民庙历史典故│张健丰
沿着云嘉二县边界奔流的北港溪(笨港溪),造就北港(笨港)成为大陆移民台湾的重要港
口。但历史上第一次的泛滥与改道,将笨港街一分为二。其商务后虽被鹿港取代,但仍为
嘉义通海要口。其后,经过历次族群冲突和变乱,而有义民庙的存在。今日由此作为出发
点,探询其发展脉络,仍能体会北港的文化底蕴。
位于云林县北港镇义民里旌义街20号的义民庙,源于200余年前林爽文事件。事平后,地
方官就当地义勇事蹟具实上呈,获乾隆皇帝御赐“旌义”二字,并准建祠祭祀。1788年6
月,笨(北)港绅商协议,将108位义民遗骸拾藏瓦棺,葬于现址,并勒石建亭永志,名
为“旌义亭”,亭后建义民祠,以祀死难诸人。
今日该庙正殿第二进奉祀“义民公”木雕宝像,宝像后墙嵌立乾隆53年(1788)所立的〈旌
义碑〉。左右两侧的义民冢则为道光年间(1821-1850)“张丙事件”与同治年间
(1862-1874)“戴潮春事件”殉难的乡勇,为泉州系统的闽南义民庙。每年农历5月30日,
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典,称为“义民公普”。
北港是移民来台重要港口
北港古称“笨港”,其范围包含今北港市街及新港乡旧南港(今南港村北)一带。今北港
朝天宫妈祖庙的观音殿后方,仍矗立著乾隆40年(1775)由贡生陈瑞玉等人所敬立的〈重修
诸罗县笨港天后宫碑记〉,足资证明北港的古称。该庙据康熙56年(1717)所完成《诸罗县
志》的记载,康熙39年(1700)在“外九庄笨港街”由居民同建。
“外九庄”指的是清初承继明郑时期,汉族移民最早拓垦的聚落所设,其收入在官府课赋
之外,故称。今天,北港妈祖庙西侧的民主路(清代称“横街”)有一处大圆环,耸立一
根《颜思齐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主要就是纪念台湾开山祖颜思齐在明天启元年(1621)
率众登陆笨港,在“外九庄”一带所立的十寨。
到了郑氏、清领初期,陆续有中国大陆福建泉州、漳州籍与广东潮州籍的客家移民经过此
地来到云林、嘉义一带开垦。所以,《诸罗县志》记载:“客庄、漳泉人相半”。北港之
所以成为大陆移民的天堂,主要是因北港溪口接近福建沿海;加上其位处嘉南平原核心地
带。所以,在清康熙23年时,已成为北路米粮输出港口。
根据光绪20年(1894)倪赞元(时任云林县训导)的《云林县采访册》所载,北港“东、西
、南、北共分八街,烟户7千余家。郊行林立,廛市毘连。金、厦、南澳、安边、澎湖商
船常由内地(大陆)载运布疋、洋油、杂货、花金等项来港销售,转贩米石、芝蔴、青糖
、白豆出口;又有竹筏为洋商儎运樟脑前赴安平转儎轮船运往香港等处。百物骈集,六时
成市,贸易之盛,为云邑冠,俗人呼为小台湾焉”。
北港在光绪13年云林县未成立前,隶属嘉义县。由下面的《台湾舆图‧嘉义县》可看到标
示“下湖口即笨港口”的记载。因北港属浅水小港,只能靠本地小船出入,商船只能在外
港的下湖街(口)停泊。远在雍正年间(1723-1735)就已有“笨港口”的记载。
从美丽家园到杀戮战场
乾隆8年(1743)因笨港地区“烟户殷繁,奸良莫辨,县丞弹压巡查,缉拿匪类,挂验船只
,在所必须。”福建总督刘世明向清廷奏请“添设县丞(副县长)一员”,以维地方治安
与杜绝走私犯罪。此时,因笨港紧邻的笨港溪以明显的S形流路,造成历史上第一次的氾
滥与改道。由上面的《诸罗县番界图》,可看到笨港溪将笨港街一分为二,“曰南街(笨
北港)、曰北街(笨南港)”。加上,乾隆47年(1782)发生泉州人谢笑等邀集鹿仔港(今
彰化鹿港)等泉州各庄,“各聚其众,复行械斗。”造成漳、泉州人分住笨港南北街的局
面。2年后,清廷开彰化县的鹿仔港为正口,与对岸泉州的蚶江对渡后,笨港商务渐被取
代。但仍“为诸罗通海要口,自府城海道北至鹿仔港,必由笨港经过。”
当先民在此建构美丽家园的同时,这里却一度成为杀戮战场。乾隆52年(1787)丁未台湾发
生台中大里杙(大里)的漳州人林爽文发动民变,即林爽文事件。据《平台纪事本末》记
载,乾隆51年农历12月,林爽文自率大众南下,彰化以南的斗六门(今云林斗六)、庵古
坑(今古坑)、笨港等处,“群不逞之徒皆附之”。笨港县丞徐英、防笨港汛千总林魁等
“皆先避去”。
隔年4月16日,驻守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区)的台湾总兵(全台卫戍司令)柴大纪“由鹿
耳门觅海船取道笨港至诸罗县”。由于笨港上达鹿仔港(今彰化鹿港),乃“命孙朝亮带
兵100人驻笨港”;协助清军的村庄则由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常青发给“腰牌”证明其为良
民。5月17日,柴大纪以贼攻盐水港(今台南盐水)日急,“撤笨港驻劄兵,皆回县城。
”于是,当地透过仕绅纠集乡勇保卫家园,但被林爽文军夜袭,隔天的6月1日笨港沦陷,
相传死者有108人、一只狗。
因“广东、泉州等庄”的客家人、泉州人组织义军支援清兵打仗。乾隆皇帝乃“特皆赐匾
额,伊等自必倍加鼓舞,奋力抒忠。”但考量“该处庄居甚多,难以遍行颁赐”。于是,
著(平台大将军)福康安接到匾额后,即遵照钩摹,择其大庄群居处所,普加赏给悬设”
。福康安等便“奉谕旨,赏给广东、泉州等庄‘褒忠’、‘旌义’里名,用示奖励。”而
漳州人“虽与贼匪籍贯相同,但其中随同官兵打仗杀贼者,亦复不少”、“所有漳州民人
各庄,著赏给思义村,俾该民人等咸知顾名思义,勉为国家善良,守法奉公,以副朕一视
同仁之意。”自此,除了闽南,义民信仰也成为台湾客家人重要的乡土信仰。
北港仍充满文化底蕴
1891年,来台湾考察的日本驻华外交官上野专一,在《台湾岛实践录》中的台湾糖业生产
概况描述,北港、新港、下湖红糖的生产量,占整个大嘉义地区(南界到曾文溪)近二分
之一强,可见此地区自清代以来糖廍林立。1895年日本据台后不久,在北港设立新式糖厂
,并兴建台糖铁路北港溪桥(今复兴铁桥),为朝天宫带来南来北往的进香人潮。
今日,朝天宫庙前的中山路,承继清代宫口街、日据宫前通的热闹,依旧卖著北港传统的
糕点和油品等。而包括煎盘粿、饴糖等小吃,走进清代老街仍能遍寻得到,同时可感受当
地的文化底蕴。例如,走在义民庙前的旌义街,由东转南到共和街(旧称番【薯】签市)
,到标示清代“暗街”的安和街,可看到瓮墙。此为200年前郊商颜谦源祖先早年经营碾
米厂、油车、糖廍致富,于暗街建宅,以压舱酒瓮加以利用所筑成。
其他还有贴在共和街墙上的台湾民俗四句联、地名谜语及台湾谚语、《笨港与台湾历史大
事记》,以及北港工艺坊等。游客可以义民庙作为认识北港的起始,除可缅怀先人保家卫
土的义民精神,并可促进族群和谐,避免战争,追求和平。
(作者系历史研究工作者)
http://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333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