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uring (千羡万羡西江水)
2009-07-07 18:41:12■ 故人重逢
最初是在侯文咏的Blog看到这一系列《没有神的所在》文章的连载。
这样的相逢,在我心中投掷下了一连串的问号。自《灵魂拥抱》之后没有媒
体消息的侯文咏,为何选择简体字接口的新浪博格作为他文字安身立命的所在?
甚至连文字中,也可以看见他用“物件”代替“对象”这样的大陆遣词。侯文咏
为何不像过去一般写散文写小说,反而探讨起金瓶梅来了?这些种种概念,使我
无法将这个无意间搜索到的“侯文咏Blog”与我所以为的那个侯文咏产生连结。
又或者是,带我看见了另一个侯文咏。
陆续跟着Blog的刊载看了《没有神的所在》几个篇章,当时我还以为这是侯
文咏的戏笔之作,只会发表于Blog,而没有察觉到,这将是他在皇冠列入编号的
作品。
■ 孪生书封
收到金石堂寄来的电子报刊载了侯文咏新书《没有神的所在》的预购活动时
,我出于一股老友久未相见非得捧场一番的心情,在金石堂网络书店预购了这本
书。
之后阅读了一篇皇冠编辑陈述关于此书封面设计的文章,才注意到封面是用
古代女子的金莲足绣花鞋作为意涵。一只桃粉缀黑小鞋走过书封的上半边,仿佛
将要带领阅读者进入金瓶梅的世界。
六月三十,我在全家便利商店拿到了书,却是另一番惊艳。书皮是略带点皮
感的雾面,封面上原该陈列一只绣花鞋的地方,换做了一双红粉小巧鞋身,反而
衬出一番细致婉转的情氛来。
诚言之,我是喜欢金石堂的封面要多一些。
■ 新书演说
在皇冠编辑的Blog得知侯文咏即将进行全省三地的新书发表演讲,其中也包
括了高雄之后,我寻到了高雄场地社教馆的网址,约定友人,写e-mail去报名参
与。
枉为多年高雄人,在这场演讲之前,我还真不知道高雄有间社教馆在小港。
如何前往自然也得费一番心思循查。最后我们决定依从馆方的建议,搭乘捷运红
线到末站小港站,从二号出口一出来,就会看到社教馆的引导指标。顺着小港高
中的围墙走到尽头,便是社教馆的侧门。
侯文咏的演说在演艺厅进行,预计两点开放入场,两点半正式开始。据当天
辛苦排队的友人表示,排队的人潮相当惊人……多亏了她到得早,我们才能坐在
第五排的正中央聆听这场演讲。环顾全场,约莫一千两百人的座位,可说是座无
虚席。
演说本身其实并没有谈及太多《没有神的所在》的内容。侯文咏主要讲的是
一种思考的阶层概念。一件事物可以看得深也可以看得浅,这种思考方式的训练
,其实应用于学问如此,人生亦不外如是。
约莫一个半小时的演说之后,开放半小时的发问时间。尽管我只是个听众,
这些发问的问题却经常使我感到尴尬。我想,一种有礼的往来,应当是对演讲者
发问的基本态度吧?什么时候我们连这些都失去了?这是一种“不压抑”的回馈
吗?不过侯文咏的处理圆滑十分令我钦服。有些我觉得已经到达无礼且无理的发
问,他都能四两拨千金,使场面回归圆融。
除却了封面上的印刷签名之外,现在我的书内页又添上一笔侯文咏本人的亲
笔签名。较为可惜的是,全书长达六百页的篇幅,使我在参加侯文咏七月五日的
新书演说高雄场次之前,利用余暇努力追赶,还是无法在期限之内看完。听完了
他的演讲,没了时间的束缚,我却不知不觉已翻至终页。
■ 美人心机
以西门庆为轴,环绕在他身边的女人们为轨,关于人性欲望的故事便铺展开
来。
兰陵笑笑生喜欢讲对照组。同样一组样版,因为智慧、处理等等差别,而衍
生不同的结果。陈敬济之于西门庆如此,宋蕙莲亦是一例。她是应潘金莲的模版
而生,却又少一点机心、少一分歹毒,多要了一分良心。于是她只能自缢而死,
做不了西门庆的小老婆。
李瓶儿原也是如潘金莲之流的“淫妇”。但是官哥儿的出生,使这个淫妇有
了转变,为了像个母亲,她开始变得柔软。她在死前,对西门庆殷殷告诫,诸多
放不下心,这层情分,要说是什么真爱不免有些矫情,在我想来,或许是来自于
对于“死去的孩子的爹”这个身份的加温,使得李瓶儿对于西门庆有了几分真心
真意,也才能换来西门庆的痛哭一场。
要数心机,潘金莲可以说是金瓶梅里的当家花旦。因她构陷而死的名单洋洋
洒洒,难以计数。从最初与王婆联手亲手杀害武大,到后来的宋蕙莲、官哥……
潘金莲的手段越显高超,杀人不用双手血腥,从表面上看来亦是难以入她于罪。
而我们从这些桥段中,似乎也看不见潘金莲内心有所犹豫与挣扎了。然而可恨如
潘金莲,却又有她倔强迷人的一面,她汲汲营营多年,竟连一点私房也没给自己
攒下,方落得王婆发卖,武松手刃的下场。这固然是西门庆在金钱上的控管,但
更多是由于她薄弱的自尊,不允许她向其他对手示弱,而武装起来的骄傲。她贪
权贪欲,却始终没有贪图一个钱。
这些美人的面孔,尽管风华诱人,内里却都有着不似外显的腐败。然而真要
怨怪某个人,将所有负面的情绪往她头上倒,似乎又不是那么地理直气壮……
■ 孕藉红楼
全书观毕,诚如侯文咏的水浒为父金瓶为母,红楼梦却是个肖似母亲的女儿
这番论调,金瓶梅所用的交织笔法、庞大借喻、人格书写……确实可以说是红楼
梦之发萌,真有几分母女样貌啊。
过去经常看红楼梦的赏析中有评者夸耀,说红楼梦为人物建立了一个恶未必
恶,善未必尽善的书写境界。然而时间点回到了明代的金瓶梅,却可以看见这种
立体人物的样版,早已于金瓶梅中跃然纸上。
更有甚者,不同于红楼梦中隐晦的笔触,金瓶梅将人性中欲望、阴谋、机巧
的部分,堂然铺之,针针见血。兰陵笑笑生之敢愤,似乎又较愁蹙的曹雪芹潇洒
一些。
金瓶梅一书写于明代,半文半白,再加上许多当地饮食习惯用语,作者又将
诸多线索密密缝绕,藏于不经意的记述对白之中,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确实有
着相当高的理解难度。关于金瓶梅的研究探讨书籍出版,又不似红楼梦那般广泛
普遍,因此一本殷实的导读,对时人来说,确实有其必要性。即便导读掺入许多
个人见解,却仍可以视为一个萌端,读者亦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印证这些论调
的认同与否。这也是阅读所衍生的趣味之一。过去读红楼梦,我也甚是喜爱读眉
批本,仿佛跟另一个看不见的读者,一起分享这本书阅读的过程。
这终究是一部超越当代业已四百年的著作,值得侯文咏用二十万字写书推荐
,也值得我们摒弃过去的道德成见,重新开卷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