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oards (GOLD)
2025-07-26 08:07:15当亚洲人崇拜白人时,我们在白人世界被歧视:谈无所不在的“差别待遇”
微微辰/Miss Pilot off Duty
这次在美国公路旅行、经历“白人特权”的故事让我想到,我的法国男友寇特先生有一年
跟姐姐玛特小姐去日本广岛旅行,选了一家餐厅吃饭却被拒绝入内。玛特小姐用日文问说
:“为什么不能进去呢?”老板松了一口气回答:“妳会说日文啊!那请进。”记得我在
日本求学的时候,周围不是亚裔的朋友,或多或少都遇过被餐厅禁止入内、商店不愿意卖
东西给他们的情况。一开始大家以为是日本人排外,但同样身为外国人的我却不曾经历这
样的状况。这是种族歧视吗?好像也不是。
后来我才明白,日本人并非没有礼貌,而是过度礼貌,才会拒绝外国人入内。他们怕由于
语言、文化的隔阂,自己招待不周导致外国人对日本的食物、文化、日本人等等留下负面
印象,于是干脆选择不招待。但这不也是一种歧视吗?今天如果是白人嚷嚷着“日本人歧
视白人”,大家或许只会一笑带过;反之,若是西方国家的餐厅拒绝黑人或是亚洲人入内
,可能没几天就会引起舆论重视。这平等吗?其实也不平等。
外国人在日本的“差别待遇”
记得以前我跟白人朋友在日本一起出门,总会遇到路人询问能否合照;一个加拿大白人男
生去银座逛街,会有人追着他给名片、邀请他去公司面试;还有一个法国女生在日本留学
之余,兼差当起模特儿、上节目;一个挪威女生参与了许多日本与挪威之间的交流活动,
后来不但得以入职挪威大使馆、成为网络名人,还拍摄起以日本人为目标受众的影片,只
因为他们长得不一样。我有一个同学的爸爸是白人与日本人的混血,他回忆:“小时候在
日本生活时,我好像有超能力一样。日本学校里最忌讳不合群或跟别人不一样,但因为我
是白人混血,我的一切不一样,好像都是理所当然。就连顶撞老师,老师还会以‘因为他
是外国人’为我开脱。”
图 /Andriy Blokhin@Shutterstock
这几年在台北,我发现许多化妆品专柜前会站着白人柜哥,向路过的女孩搭话、推销。我
们或多或少都曾经拒绝过百货公司电梯口,拿着试用品说“小姐,送你,不用留资料”的
柜哥柜姐,因此我十分不解当同样的角色换成白人柜哥时,路人的停留率变高的现象。更
让我觉得被冒犯的是,这些白人柜哥的第一句话都是“你会讲英文吗”?为什么所有族裔
的人,到英语系国家都要学英文;但这些英语为母语的人来台湾,却可以用“你会讲英文
吗”这一句话行走天下?甚至有人会觉得,似乎不回答他们或头也不回的离开,好像就等
于承认自己不会说英文一样,而为他们驻足。
机场的差别对待
白人在亚洲社会里,得到的是来自亚洲人的白人崇拜;但亚洲人在西方国家得到的却是被
歧视的经历。寇特先生的姊夫是南亚裔的法国人,他说自己在跟玛特小姐交往前,从来没
有觉得被歧视过的经验;他们一家人都是相同肤色,不晓得别的族裔是什么样的待遇。一
直到他和玛特小姐有一次一起搭飞机,姊夫背着一个背包被航空公司选中随机检查,他十
分配合地拿下背包,玛特小姐一手挡住了他:“你们说要做随机检查,就只检查一个人吗
?放眼望去全都是白人,偏偏选中现场唯一一个深色肤色的人,这是巧合吗?这是我的包
包,我先生体贴我帮我背,现在你们还需要检查吗?”奇妙的是,玛特小姐说完,航空公
司就说不用检查了。
再提到这件事情时,玛特小姐还是一脸气愤:“如果他们坚持要做检查,说规定就是规定
,他就是被选中做随机检查,那我们当然会遵守规定。但因为我说了之后,他们就退缩说
不必检查,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吗?”姊夫在旁边笑着说:“这种小事情,被检查
就被检查了,我不会觉得是因为我的肤色。”一旁的我心想,大概是因为玛特小姐他们不
曾经历这些,反而会敏锐地察觉到:“啊!这就是种族歧视”,并感受到他们的白人特权
。
图 /Jaromir Chalabala@Shutterstock
有一年冬天,我穿着飞行员制服通勤到法国找寇特先生,因为当时不是执勤时间,我觉得
穿着制服转机有点难为情,于是在外穿了一件大衣,让人无法一眼看穿我的衣着。抵达目
的地在等行李时,当天刚好整架飞机只有我一个亚裔,我又戴着耳机边跟妈妈通话、边领
了行李要前往抵达大厅。机场的工作人员看到一个独自旅行的亚裔女子,拖着一大一小的
行李箱,还边走边用中文讲著电话很可疑,(他们很可能觉得我是千里迢迢来卖淫,谁知
道呢?)于是非常不客气地用法语对我大吼大叫,拦下我要搜我的身与行李。
欧美国家的机场公权力都是说一不二的,态度恶劣的公权力执行者也绝不是少数,飞了几
年,我早就习惯了;况且我知道自己没有需要隐瞒的东西,也不怎么害怕,只是冷静地用
英语问他,是不是所有东西都要过 X 光检查?同时熟门熟路地准备脱下大衣,让对方搜
身。但当我脱下大衣露出制服的瞬间,工作人员脸突然就绿了,客客气气地用英语问我:
“你是机长吗?是哪一家公司的?”我告诉她我的职业及公司名称,她弯下身捡起我丢在
X 光机传输带上的大衣,递给我说:“对不起,我不晓得您是机长。祝您有个美好的一
天。”
那一天,我就这样走了。但如果能够穿越回到那一天,我可能不会善罢甘休。这一切的发
生只因为我是亚裔女性,所以他们在一群白人乘客当中只挑中我搜身,后来又因为我的职
业关系觉得我不是可疑人士。如果当天的我不是穿着制服,会不会等着我的就是当场被羞
辱呢?其他不是飞行员的亚裔同胞,又为什么该忍受这样的歧视呢?(欧洲有些大机场的
工作人员,则是一视同仁地恶劣,这样的态度反而令人服气)
老移民也可能歧视新移民
前面谈到了因为种族和肤色受到歧视的经历,但事实上,歧视的形式不只这一种。寇特先
生的妈妈住在法国乡下靠山的一座小镇,有一次我和他们全家人去一家越南餐厅吃晚餐,
吃饭时越南裔老板几度来和大家聊天;我不会法语,但在加拿大生活多年,我听得出他的
法语带着不流畅的口音。老板看到一群白人当中坐着一个东亚女子觉得很亲切,于是向我
搭话;我听不懂,只能微笑以对。他转而向寇特先生他们问我从哪里来?他们回答:“台
北”,老板却用夸张的慢语气和嘴形问我:“DO! YOU! UNDER! STAND?”语气中有对我不
会说法语的鄙夷,也有他法语对谈流利的自豪,更有非移民背景的人或许感受不到的优越
感。
行走江湖这么多年,我对于“你从哪里来”(where are you from)这种问题已经回答到
有自己的一套心得。我通常说我来自温哥华的华人家庭,因为如果单纯回答“台北”或“
温哥华”,另外的一部分就不见了,但两地对我而言都很重要。在移民国家,有着两地的
习惯和文化很正常;对亚洲人来说我很洋化,对洋人来说我很亚洲,所以寇特先生认为我
是亚洲人。
越南裔老板不晓得我的书面和专业英语比中文好,不晓得我日语韩语流利,他只看见了“
我不会法语”这件事,便轻率地展现出他早已融入法国社会的优越感,这很正常。我们在
加拿大看见不会说英语的亚洲女生跟白人交往,可能也是这种心情,并下意识地认为对方
是“崇洋媚外倒贴老外的廉价女子”,却忽略了对方有我没看见的过人之处。
图 /NOWRA photography@Shutterstock
很多想要和外国人交往的人,是憧憬著新的身分、新的生活,能够飞上枝头当凤凰。我向
寇特先生说:“我很满意生活的现状,并不图你什么,只要你对我好就好了。”他瞪大眼
睛问我:“你能图我什么?”“你的钱、姓氏、社会地位、还有法国护照?喔,还有人只
是想要一个混血宝宝。”“这太疯狂了!”他不可置信地说。
于我而言,我和寇特先生是平等的,不会因为彼此的肤色或成长背景而有所不同。但令人
纳闷的是,为什么他在台湾不会说中文可以被接受?我在法国不会说法语就要被鄙视?只
因为他是白人吗?仔细想想,又有多少深色肤色的人在台湾,因为不会说中文而被歧视?
这就是民族主义与优越感,不只是被殖民的越南裔老板有这个毛病。
执行、核稿编辑:赵思涵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8579
歧视无所不在
多与少的差别而已
人与人想要平等
除了肤色、国籍
还有身分、地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