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rodigal (思念的温度)
2024-11-02 22:07:17之前还真的有人无聊考古旧报纸
在1974年的经济日报
找到一个板桥民生社区三房两厅的公寓
当时售价11万
因为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建案
只能说在附近看现在的房价
三房两厅不要太旧的话 大约也要两千万
大概是涨了两百倍
当年银行房贷利率大约是10%
人均年收入约三万二
用人均来看的话 现在人均大概70万
全国人均大概成长了20倍
板桥房价涨了200倍
不过台湾比较乡下的地方有的房价涨不到20倍
这个数字其实说明了台湾发展的不均
但这个不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不发展一个或数个经济中心
这个国家就会均贫而已
另外 CPI指数63年6月到64年6月 涨了7.82%
为了避免大家感觉不到这个数字的威力
112年6月到113年6月 涨了2.42%
那个年代物价飞涨的速度是疯狂的
我们现在回头看可以说那时候砸锅卖铁
能借多少钱就借多少 全部去台北买房子就对了
但那是因为我们开的上帝视角
其实当初有这个想法的人没那么多
不然版上就不会有人哭穷了
人人都继承上亿财产就好
但总归来说 那个年代有一个优点
就是大家都很有希望 觉得未来一定会更好
而且以前真的很苦 所以很容易满足
我爷爷只要每天能吃到白饭
就觉得是幸福的事情了
回到你的520万
当年全部定存 一年也有个20~30万利息以上
在人均年收入三万的年代
的确是会觉得这个钱很够用了
那个感觉就像你现在每年定存就有400~600万
你也会觉得你不用工作也没关系了
当年的520万 单从定存领利息的角度上来看
体感上就是现在的3~5亿
话又说回来 不难观察到
这520万如果没有适当的理财
放到现在就显得不太多了
通货膨胀会消灭那些不会理财的中产
月光的穷人倒是都没差
超级有钱的也不怕 现金缩水他还有不动产
※ 引述《kemal969 (Apple)》之铭言:
: 大家好
: 强者我朋友他阿公
: 民国60年时
: 当时他阿公30岁
: 做1笔生意后
: 520万现金汇入土地银行
: 他阿公说其实有这520万可以不工作
: 但是他还是继续工作
: 所以民国60年有520万现金真的可以不用工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