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看日韩剧跟美剧的是不是不同挂

楼主: Subaru5566 (爱上速霸路)   2022-11-01 00:15:45
※ 引述《suichen (叶子爱喝醋)》之铭言:
: 我从小就是看台剧日剧长大的
: 后来韩剧盛行的时候就开始疯韩剧
: 谁是我男友是美剧派
: 电影也都看英雄电影
: 他都会觉得我看的电影都是小成本
: 没有特效画面品质不好
: 他很讨厌剧中有爱来爱去的(我特爱)
: 我讨厌战争(他特爱)
: 所以上次看完圣战毒枭
: 现在在追绝命律师
: 绝命杀戮日他觉得很无聊
: 模范家族我觉得很无聊
: 直男跟直女真的是磨合很多
: 还是大家有什么意见
: 可以供我参考一下
: https://i.imgur.com/xOWJ5T5.jpg
看妳常期的发文,在加上这一篇,刚好很合我几年前看过人家的研究。
https://life.tw/?app=view&no=729723
而《来自星星的你》的亚洲剧迷们,曾以“亚洲星星迷正名行动大联盟”的名义,在韩国
报纸的全版广告上,刊登要求道歉的声明。
该声明的重点为,“请求首尔大学姜教授向都敏俊教授道歉”。这件事的起因,是首尔大
学大众传媒资讯学系教授姜明求,在发表的论文〈中国观众的连续剧消费倾向〉中提出:
“中国高学历、高收入者,倾向收看理性又轻松的美国连续剧;低学历、低收入者,喜欢
没有逻辑、可以发泄情绪的连续剧。”此论点引起了争议。从这件事可以感受到,中国粉
丝对金秀贤的支持。
“我们的都教授是高知识分子”
剧迷们如此生气的理由,在于该篇论文描述的“没有逻辑、可以发泄情绪的连续剧”,就
是指韩国的连续剧。该论文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连续剧,分析中国观众的喜好,因
此可能会被误解成“喜欢看韩剧的人是低学历、低收入者”。
剧迷们表示:“我们喜欢看韩剧,也爱知识分子都敏俊教授。”不仅表明了自己爱看韩剧
,也指出喜欢的剧中角色,是拥有高知识水准的人物,并对韩剧观众被归类于低收入、低
学历者的评语相当不满。
(图片来源:纬来戏剧台)
图说:“喜欢看韩剧的人是低学历、低收入者”惹议!剧迷们抗议:“我们喜欢看韩剧,
也爱知识分子都敏俊教授。”
这个争议让我产生研究这篇论文的兴致,该论文是以同地区消费者的“喜好”与“市场”
为重点,但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人,也会有喜欢历史剧、推理剧,或浪漫爱情剧的观众。
也就是说,特定国家的观众是否喜欢韩剧,这类的内容不太可能构成事实。重点应该是具
有哪些“喜好”的人会爱上韩剧,才能分析韩流的未来发展。该论文分析中国观众喜欢哪
部连续剧,并调查其学历与收入,最后得出报告。
熟悉社会科学的人一听到“喜好”,就会想到法国社会学者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他的著作《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La Distinction)提及,各种阶
级有不同的文化、喜好,我们称为“惯习”(habitus)。
惯习是从习惯而来,包含“依据社会地位、教育环境、阶级等后天培养的性格”。举例来
说,A喜欢听古典乐、看展览;B喜欢流行音乐、幽默喜剧。A并非与生俱来就喜欢这些文
化,而是A所属的集团,让他从小对这些文化耳濡目染。
文化倾向就是在自己所属的文化阶级内,渐渐习惯于该阶级的文化。而身处特定阶级的人
,会特别强调与其他阶级的差异,这一切的核心就是“惯习”。姜明求教授与他的论文小
组,正是依据布迪厄与惯习理论完成此论文。
该论文主要以2013年1月,针对北京400位20到50岁的中国女性为对象,做问卷调查。研究
团队选定6个国家各10部,总共60部的连续剧当作参考,并透过问卷调查分析比较,连续
剧观众的学历与收入分布。
喜欢看韩剧,和韩流无关
从调查结果得知,中国人最喜欢的国外连续剧依序是:美国连续剧(47.6%)、香港连续
剧(31.8%)、韩国连续剧(28.2%)、台湾连续剧(15.8%)、日本连续剧(10.2%)
、泰国连续剧(3.6%)。
其中最令人讶异的是,美国连续剧很少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却荣登榜首。虽然问卷是针
对北京市民做调查,难以代表全中国地区的观众,但近年来,中国在网络上收看戏剧的环
境极佳,不得不说这份调查确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述提及,中国观众几乎与韩国观众,同步在网络上收看《来自星星的你》,美国连续剧
也是透过这个方式,普及于一般中国观众。在中国有名的影片网站上,可以看到戏剧依国
家别、种类别分类,只要点击就可以收看。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国人对连续剧的喜好,可以分为四大类:低学历、高收入的“现
实、具有理性的感性”(第一类);高学历、高收入的“理性、轻松”(第二类);低学
历、低收入的“无逻辑、情绪发泄”(第三类);低收入、高学历的“浪漫爱情、感性”
(第四类)。
低学历、高收入的第一类,喜欢的戏剧包含《裸婚时代》(中国)、《人生多美丽》(韩
国)、《小媳妇女王》(韩国)等,与韩国50至60岁左右的主妇,喜欢看的戏剧类型相似

注:低学历、高收入的第一类:《裸婚时代》(中国)
而高学历、高收入的第二类,则是喜欢《六人行》(Friends,美国)、《宅男行不行》
(The Big Bang Theory,美国)、《CSI犯罪现场》(CSI: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美国)、《欲望师奶》(Desperate Housewives,美国)、《LOST档案》(美国)、《
欲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美国)、《交响情人梦》(日本)、《鱼干女又怎样》
(日本)、《潜伏》(中国)等,多为美国与日本戏剧,与韩国年轻世代,喜欢的美国连
续剧类型相似。
注:而高学历、高收入的第二类:《六人行》(Friends,美国)。
而低学历、低收入的第三类,则多数属意韩国连续剧,像是《千次的吻》(韩国)、《大
老婆的反击》(韩国)、《清潭洞爱丽丝》(韩国)等,相较于第一类,戏剧类型偏向“
八点档”,内容较充满感情、洒狗血。
注:而低学历、低收入的第三类:《大老婆的反击》(韩国)。
高学历、低收入的第四类喜欢的戏剧类型较多样化,包含《流星花园》(日本)、《极道
鲜师》(日本)、《城市猎人》(韩国)等。
注:高学历、低收入的第四类:《流星花园》电影版(日本)
从上述说明可以得知,这四大分类中,没有一个特定类别,喜欢特定国家的连续剧。韩国
连续剧也出现在不同的分类中,并非集中于低学历、低收入的第三类。论文不是将中国观
众归为同一类、同一种喜好,而是针对连续剧的内容特色、故事情节、架构模式,一一分
类得出结论。
第三类低学历、低收入者喜欢的戏剧,故事主要围绕着身世祕密、外遇、非现实的主角等
,如“八点档”般洒狗血的剧情。换句话说,韩国许多不同类型的连续剧中,“八点档”
类型的戏剧在海外也能造成轰动。
可以十分确定的有两点。一是不论国籍,低学历、低收入阶层确实喜欢“八点档”类型的
连续剧;以及不是只有年轻世代喜欢韩剧。这也是这份论文最令人好奇的部分。
既有的论文中多半指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韩流,具有特定的喜好。但这份论文却指出
韩国连续剧风行的原因,在于第三类对“八点档”剧情的喜爱,以及第一类喜欢的戏剧内
容,与东亚国家的日常生活相似,让观众产生共鸣。也就是说,不是因为韩流盛行而喜欢
韩剧,是因为故事能让观众融入自身情感,所以才喜欢看韩剧。
但事实上,界定类别时也会出现像《来自星星的你》的例外。《来自星星的你》不只具备
“八点档”剧情、带来“东亚国家的熟悉感”,更具有精致的形象、独特的故事情节、严
谨的架构与扣人心弦的台词,加上绝美的画面以及明星级演员,是一部具备所有成功要素
的戏剧,在韩国也是相当成功的连续剧。
然而,世界相当广阔,若韩剧因特定题材受欢迎而执著于该题材,这是很不成熟的举动。
换句话说,既使在亚洲,依然有各种观众追求不同类型与题材的韩剧,这一点可以从许多
论文与广告中看出。
选择、喜好——身分认同超越经济利益
经济学者乔治‧阿克洛夫,曾于2001年,与经济学者麦可‧史彭斯(Michael Spence)、
约瑟夫‧史迪格里兹(Joseph Stiglitz)一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身为加州大学柏
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经济学教授,于1970年提出二手车市
场理论(又称“柠檬市场理论”,详情请见第一章),谈及因资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
择”的现象。他的论文中用到“柠檬”一词,意指不中用、虚有其表的事物。
因资讯并非双方共享,仅有一方持有(资讯不对称),导致另一方只能做出错误的选择。
这种市场失灵具有“逆向选择”的特征,也就是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也称为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的效应。在二手车市场中,消
费者对车辆的资讯不足,仅知道平均价格。这导致市场上,车况高于平均品质的车辆渐渐
消失,仅剩车况低于平均品质的车辆,以平均价格售出。
传统经济学向来依据供需原则假设理想市场,前述提及的二手车市场,也是依据二手车的
车况决定价格。也就是说,若以传统经济学来看,所有二手车依据实际车况对应的价格贩
售,并假定所有人都会进行合理的选择,不会有人抬高价格,也不会有人刻意压低价格。
然而,阿克洛夫提出资讯不对称会造成市场失灵,让假定理性的传统学派产生空隙。
阿克洛夫更进一步在他与经济学者瑞秋‧克兰顿(Rachel E. Kranton)的共同著作《身
分认同经济学》(Identity Economics)中提及,如同资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一般,人
类也会因为接受不同资讯,而做出不同选择。换句话说,人类不一定会做出“符合经济效
益”的决定。特别是阿克洛夫明白指出,在复杂的选择过程中,人不单以利益衡量,想找
出对当事人来说最具效益的结果,关键在于“身分认同”。
阿克洛夫提出的“身分认同经济学”有三个要素,分别是范围、规则、认同效应。个人会
归属于特定团体,不论是韩国人、大学生,还是无业游民,该团体有自己的团体规范,韩
国人的团体会有其需要遵守的规范,无业游民会有无业游民该有的样貌。
当熟悉自己所属团体的范围与规则,在做出任何决定时,人都会不自觉遵循自己认同的规
则。因此经济效应认为经济利益大时,应该是更接近“认同效应”,也就是“强化自我认
同的效应更高”(高于经济利益考量)。
举例来说,韩国人会做出符合韩国人团体的选择,无业游民会做出符合无业游民团体的选
择。所以,做出符合认同效应的选择,也正好符合经济效应。
经济效应可能不敌认同效应
以往,立法者为了降低抽菸人口,通常会推广“抽菸有害健康”之类的活动,但仍会利用
涨菸税等经济手段,以提高菸价作为经济诱因。
然而菸价提高后,男性吸菸人口明显减少,女性吸菸人口却没有多大变化。1920年代美国
男性抽菸的比率约60%,高于女性吸菸人口;到1990年代,男女吸菸人口几乎没有差异,
可见男性吸菸人口降低,而女性吸菸人口却没有减少。这个现象难以用经济理论说明,毕
竟不能说男性对于税金较敏感,女性较不敏感。
(图片来源:资料图库)
提高税金却无法降低女性吸菸人口的原因,在于美国社会对女性的约束获得改善。20世纪
初期,女性抽菸的行为不被美国社会允许,但1970年代女权运动后,女性不能抽菸的“团
体规范”渐渐削弱。对女性而言,给予“自由女性”的“认同”后,女性就不容易被菸税
或是反菸活动影响,想抽菸时就会选择抽菸。也就是说,抽菸是自由女性的认同选择。
遵守所属团体的“认同”,就是阿克洛夫提出的“身分认同经济学”的核心。效用函数(
Utility Function,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中,获得的效用与消费的商品组合间的数量关系)
中,不仅有经济效应,更有“认同”效应在内,透过这项复合效应做出选择,这点是不争
的事实。因此,阿克诺夫认为不能忽略这一点,若仅根据经济理论立法或推动相关法案,
注定会失败。因此,经济学者如今需要开始关注社会学者、心理学者、人类学者的研究。
虽然经济学上出现极具意义的成果,但人类学、社会学早已发现这个事实。阿克洛夫虽然
是经济学的大师,但“身分认同经济学”在社会学领域,其实是已知的范畴,阿克洛夫不
过是综合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研究,得出这项理论而已。
不过站在经济学的架构来看,经济学者不再坚持“理性选择”原则,开始尝试不同的观点
,对于这点我们给予极高的评价。经济学者中途绕了多少路,才可以走到这一步,这也是
阿克洛夫这一类大师,指出这一点的重大意义所在。或许这样的挑战一旦成功,能够为未
来的经济学论文指出更多可能,进行更丰富的研究。即使目前为止,经济学者能采用的说
明变量相当有限。
想看哪种连续剧的这项选择决策,也与个人的认同有关。如同这份以中国人为对象的问卷
调查所显现的,或许喜欢美国连续剧的人,认为所属团体具有“像美国人一样思考、像美
国人的生活方式”的“认同”;喜欢“八点档”剧情的人,所属的团体认为,这部连续剧
分享了某个特定条件的认同。
因此,若要论述该如何活用韩流,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对象。找寻喜欢特定韩流内容的人
,或分析认同度,才能进一步的活用韩流。不能总是停留在“你认识PSY吗?”的程度,
应该要更积极的主动出击才对。
作者: zz2895341 (我是共产党)   2022-11-01 04:45:00
END
作者: akanishiking (一万卡系荣誉 校友)   2022-11-01 06:12:00
这是啥废文 看宅男行不行是高学历 高收入 单纯只是想看谢耳朵就是高收入?
作者: love0504 (中坜方文山)   2022-11-01 12:04:00
太长
作者: OrcDaGG (Orc)   2022-11-01 13:32:00
我都看fate魔法俏佳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