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妈妈不想努力了!多生一个,爸先当神队友

楼主: yabia (*~亚比桑~*)   2022-05-27 11:11:21
本篇文很适合"想婚想生"的女孩儿们参考~ 文很长,不想生的女孩儿们可左转~
转贴来自"泛科学",泛科文章转自中研院"研之有物":
文章标题:
妈妈我不想努力了!想多生一个?研究显示:爸爸先当“神队友”
2022/01/20
采访编辑|刘芝吟
美术设计|林洵安
家务分工与生育率的本土研究
抢救生育大作战!台湾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负成长的警讯近在眼前,除了给薪育婴假、
育儿津贴,2021 年 8 月,政府的生育奖励也提前至第二胎就发放,鼓励夫妻多生孩子。
加码补助真的会让大家愿意再生下一胎吗?抢救少子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中研院社会
学研究所郑雁馨副研究员从实证研究发现,高教育背景女性生第二胎的意愿,会受到家务
分工影响,尤其丈夫是否分摊育儿工作更是关键。
工作、家庭蜡烛两头烧的“台湾金智英们”
2019 年,《82 年生的金智英》刮起一阵话题旋风。电影细腻刻划主角金智英在成长过程
、家庭、职场面临的性别处境,包括同工不同酬、婚姻与育儿负担,不只冲出韩国高票房
,在台湾同样掀起热议。
“未婚的时候催赶快结婚,结婚以后催赶快生孩子,有了女儿又说再生儿子,生个孩子也
不会改变什么。”电影这段揪心金句,道出了无数女性面对婚育压力的心声。
然而,生个孩子,真的不会改变什么吗?
中研院社会所副研究员郑雁馨副研究员,从多年研究提供几个具体数据。根据国外不同学
者在 2005、2019 年发表的论文(Gjerdingen & Center, 2005;Kim & Cheung, 2019)
,当家庭迎来新生儿,妻子花在家务和育儿的时间会大幅上升,丈夫的改变则不大。类似
现象,也出现在台湾。
随着教育程度大幅提高,台湾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节节上升,不过,家务劳动的时间却没有
明显变化。郑雁馨从 2016 年“妇女婚育与就业调查”发现,台湾妇女平均仍负担近
80% 的家务,多数人白天在职场奔波,回家后,太太与妈妈们的“第二轮班”才正要开
始……
台湾妇女负担近八成家务
谁做家事?谁来分摊育儿压力?乍看只是小夫妻的互动模式,实际影响远远不止于此。
长年研究人口学的郑雁馨直言:“台湾女性在公领域和男性平起平坐,但如果私领域的性
别平等没有跟上脚步,整体生育率就很难提升。”众多的西方调查已显示,有没有一个“
神队友”,将会影响女性是否想再生一胎。
然而过往的研究较少针对东亚社会,郑雁馨采用 2016 年行政院主计总处的妇女婚育与就
业调查,从 3564 笔年龄介于 15–49 岁且至少有一个 18 岁以下子女的女性样本,分析
“教育程度”与“家务分工”对台湾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进行本土性的实证探讨。研究
结果在 2020 年获刊于美国顶尖家庭期刊《Journal of Marrige and Family》,这也是
将近 10 年后台湾的家庭研究再次登上此期刊。
从数据来看,台湾家庭分工呈现何种面貌?
调查发现,台湾已婚妇女平均每天要花上 6.2 个小时,包括处理家事杂务、照顾一家老
小,种种占了将近八成的家务。已婚男性则大约负担 22% 的整体家务,家事、育儿的比
例相差不大。
其中,有 48.5% 的女性受过高等教育,而这些高等教育程度的妇女,通常会获得丈夫比
较多的家务支持。整体而言,妻子的教育程度、收入与丈夫投入家务分工比例,呈现正相
关——当妻子的社经地位越高,有越高机率拥有一个更积极分工家务的丈夫。
换言之,家务分工会随着社会阶层呈现不同样貌:高社经妇女确实多了不少来自队友的“
后盾”支持。
家事分工越平等,妈妈更愿意生第二胎
第二个问题:家务分工会影响生育态度吗?当先生揽下越多家务,太太们会不会有更高的
生育意愿?
答案很有趣。整体来说,当丈夫家务总时数增加,妻子的生育意愿也会增加,但进一步分
析,还有三个影响关键。
首先,如果区分丈夫做了哪类家务,结果则不一样。若丈夫是勤快地“做家事”,并不会
影响妻子的生育意愿;但如果丈夫分摊更多“照顾子女”的工作,妻子的生育意愿会明显
增加。显然对妈妈来说,比起多洗一次碗、多折两件衣服,爸爸能在孩子大哭大闹时陪玩
安抚、换尿布哄睡,更称得上是神队友。
此外,这个影响主要发生在“一宝妈”,让她们更有意愿生第二胎;对于有两个以上宝宝
的女性,影响不大。原因可能是,经历过一次“育儿地狱”,妈妈们便能看清队友的“属
性”,若先生没有放自己单打独斗,新手妈妈自然比较愿意迎接第二个宝宝;而二宝或三
宝妈要再生下一胎,必须付出更高成本、考量更多面向,因此家务分工较难产生实质作用

除了家务分工内容、胎次,第三个影响因素则是妻子的社经背景。只有在高教育程度妻子
身上,丈夫投入更多家务育儿,才会明显提高生育意愿。
总的来说,研究成果显示:
更平等的家务分工,特别是分摊育儿工作,能提升高教育女性生第二胎的意愿。
数据也显示,所谓“更平等的家务分工”并不是严格的 1:1。实际上,只要先生负担超
过 20% 的育儿责任,就能提高妻子的生育意愿。换句话说,公平只是一种感觉,妈妈期
待的不一定是全能爸爸,而是队友实际表现出愿意共同承担照顾压力,就能让妻子备感支
持。
第二轮班,东亚女性的共同压力
郑雁馨谈到,女性承担高比例家务是台湾“跨世代的共同现象”。熟龄世代高达八、九成
,青壮世代女性也依然负担七、八成的家务劳动。
“减少的那一两成,也不一定是先生做更多,可能是自动化帮了忙。”郑雁馨犀利道出痛
点。从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常见的广告语“解放妈妈双手”、“让妈妈不再腰酸背痛”,
家务商品默认出的消费者形象,也恰恰说明了家务一把罩,仍然是社会对女性的普遍想像

不只在台湾。“育儿家事=太太妈妈”,这个如影随形的标签,普遍存在于东亚国家。
摊开数据,1990 年代中期,日本妇女每周家务劳动时数是丈夫的 13 倍;韩国为 4 倍,
而且经过 20 年,“欧巴们”没有太大改变,2019 年的研究显示(Kim & Cheung, 2019
)当家里迎来新生儿,并不会影响韩国爸爸投入家务的时间。对照电影中金智英的无奈心
声:“医生反问我,饭是电子锅煮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为什么我的手腕会痛?”妇女
承担“第二轮班”的压力,仍未完全被看见和同理。
过去,男人出外打天下,女人的战场是“家庭”,打扫煮饭、照顾老小、专心一打多。如
今,许多女性同样在职场发光发热,但经历生产和育婴关卡时,她们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除了承受怀孕的巨大身心变化,还可能影响升迁、中断年资,甚至被不友善的职场隐性
“驱逐出场”。
这也是为何研究反映出,蜡烛两头烧的高社经女性,更容易因为家务分工而影响生育意愿

“家务分工的均衡,影响最大的通常是高社经女性。”郑雁馨分析:“她们可能有很好的
职场表现,正在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成就感,一旦生产、育儿,势必要面临职涯和婚育的冲
突。当职场和家庭让人身心俱疲,又发现丈夫不可能调整工作和作息,总是妈妈要牺牲,
越来越多女性迟疑,或者生一个后就此打住。”
停滞的性别革命: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
台湾生育率节节下滑,一谷还有一谷低,青年低薪、高房价、公托不足都可能是影响因素
。但这项实证研究也反映出,
跟不上时代脚步的性别文化,更让不少蜡烛两头烧的女性成为“厌世妈咪”,不愿轻易再
谈妈妈经。
“为什么北欧国家的生育率能回升?很大原因是,他们完成了两阶段的性别革命。”
郑雁馨解释,家务分工与生育率的持续走低息息相关,西方人口学家称之为“停滞的性别
革命”──大量女性活跃在公领域中,但男性在私领域的性别角色仍然停滞不前。这也是
东亚文化圈面临的共同问题,包括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和中国。
举例来说,请育婴假、独自推婴儿车散步、上街买菜,是街头常见的北欧爸爸群像。然而
,当育婴假政策来到东亚,2017 年台湾、日本、韩国的爸爸使用率全都低于 10%。 “如
果文化价值、社会环境没有跟着改变,立意良善且进步的政策反而强化了性别分工。”郑
雁馨提醒。
回看电影,当金智英满脸疲惫而怨怼的这么说:“可以不要再说‘帮’我了吗?帮我做家
事、帮我带小孩、帮我找工作,这难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吗?”这或许也是
大萤幕外许多“伪单亲妈妈”的真实呐喊。
透过实证研究再次显示: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家务分工也绝非是夫妻的家内风景。若我
们希望力挽狂澜、翻转生育率,便不应该忽视公私领域的性别结构。
原文网址: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128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