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这种条件的有小孩男生,当然可以接受啊 问题是男方爸妈能否接受原po朋友
仅以没有走上三类的医二代身份,帮原po朋友分析一下做一个称职的医师娘的生活与应具
备的能力
1. 上个世代的医师娘(现年65~70以上,我家父辈这个年代的),通常本身都有一定教
育程度,要不就是家里有一定经济水准
我自己周边从小看我长大的几个医师娘阿姨中,一堆北一女 + 台大或各校医学系、药学
系
要不就是中等私立大学,但家里在民生社区有五栋房、家里具备加拿大或新西兰国籍(上
世纪80年代),或者家里有宗亲是派出所所长、中学校长,或担任过县议员,有点党政背
景的
原po朋友要先惦惦自己背景,要不然以后下午茶时间会喝得很辛苦,尤其又是先背负一层
劈腿原罪的,地位只会更低
还有就是这位追求者的元配是车祸过世,并不是因为双方相处不合或女方惹公婆不爽,引
起争议
追求者的爸妈,是否会接受原po朋友,是个大问题,尤其追求者还有个孩子,很多医师的
爸妈有控制欲倾向,不会随便接受一般条件中等的女人来当媳妇的
2. 未来小孩学习、工作成绩会被拿出来比较
我在从小长大的医二代孩子中算中等,那年代大部分有很重的“三类只有医学系才是人”
的观念,连牙医系都被鄙视
不意外,我家长辈都是现年70左右的医师,跟现任部长差不多,大概都民国60年左右进大
学的,那年代牙医的确是收入、分数都不怎么样,跟现代的牙医学系不能比
我那时候因为对自己很没自信,不敢挑战三类,在一类即使唸到公馆大学前几名的科系,
在我们长辈这群医师圈的孩子中,也只能算是中等而已
(不过我们这群差异很大,有弱到唸后段私立大学的,有资质普通但被逼着重考四年终于
上私立医科的,或被逼去菲律宾唸医科的,也有一路天才到底,直接应届进台湾本地医学
院医科的)
原po朋友如果本身不是资质很好的人,那抗压性真的要加油
这种圈子不可能不比较,我只能说即使你朋友未来的孩子进台大,只要不是医学、牙医,
在这种圈子一样会有压力
3. 现代医师赚钱没那么容易,社会地位也没有以前高,惹上官司的机率倒是比上一代高
很多
在我幼稚园的时代,曾亲眼看过附近邻居抱着一个比我小几岁(大概时年两三岁)的孩子
到我家急救,最后失败,只能遗憾通知救护车来把哭得不成人形的妈妈与盖上白布的小生
命载走
事后邻居还送礼,感谢我父亲的帮忙,多年后我曾问父亲,是否是他的医疗疏失,他只说
那个孩子是先天性的心脏病,到诊所前已经呈现休克状态,回天乏术
只能说,还好这件事是发生在大约1988年,家属不但不责怪父亲,事后甚至亲自登门道谢
。如果是2018年发生的话,呵呵……我都不敢想像了
至于医师社会地位略为下降,除了经济能力没有上个世代高,一方面也是因为综艺化、网
红化,各种男医师上网吵政治、经营代购、炒作业配话题;女医师(或女医学生)甚至要
穿起比基尼来吸引粉丝
这是让医师的形象比较亲民没错,但相对的也致使医师的专业感、权威感受损,自然也就
没办法像以前那样给人神圣庄严的形象
最后最直接的$$$$$$$$$$$$$$$$
我不清楚这个世代的年轻开业医师收入跟民国六、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能否比拟;但客观
推测,现代民众普遍有一定学历+网络资讯方便,比较不像上个世代的中老年人一样,三
不五时去诊所抓药问诊;各种医疗服务利润也开始被其他医学院科系瓜分(譬如以前可以
赚的卖药利润,现在就强制要被药师分走);加以整体医师人数相对比上一代多,每个医
师分到的平均客户数量没有上个世代的医师大
只能说我以前的医二代朋友,其中继续在台湾读医科,现在自己开诊所的青年医师(现年
不到40岁这个世代)之中。表现最佳的大概就月入60万左右(复健科)
这数字大概只有我们长辈那世代的中等水准,跟上一世代那群医师长辈中业绩收入最佳的
比,只有大概一半左右
这边提供一个关于民国六十几年出道的板桥妇产科名医萧中正医师的报导
根据文中报导推估,萧医师在民国65年左右月入大概在150~200万之间,在上个世代是超
顶尖,我家长辈这群最强的大概也只有他的七折
(直接撷取数据,萧医师本人自述,民国六十几年,正好是台湾婴儿潮,他一天平均接生
六、七位,以当代周休一日,保守估计他一个月接生150人左右;文中提到萧医师接生一
个的自费费用大约是一万五到两万,我用一万五去保守估计,他一个月收入至少225万)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6001/5003787
然后那年代的房价,大概是:
https://house.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news_id=903690
(民国66年左右,基隆路40坪新公寓115万左右,或忠孝东路四段36坪新公寓117万;不吃
不喝,当代S级医师三周的薪水就可以买一栋公寓,A级的大概一个月可以买一栋公寓)
及至民国七十几年,大致上还是有以下行情: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909/5680239
(新生南路22坪公寓,只要130万,比起民国六十几年已经涨一截,但以今天的角度去回
顾,还是很便宜,基本还在A级医师一个多月就能买一套公寓的水准)
因缘际会,我也认识一些年纪比我家长辈小十余岁,大约现年55~60这辈的中年医师
这辈中年医师大约在民国80年代中后期,才出来开业,要达到以前那种月入百万的水准,
本身就较困难了,我认识的这种中年医师最多就年入近千万(月入不到80万)水准
当然还是比一般人高很多,但以他们开始成名的民国90年代,这种收入在台北,也要不吃
不喝
至少三、四年,才有可能买一栋房(假设不贷款),跟民国60、70年代那种一个月就能买
一栋房的医师黄金世代,就已经不能比了
比对这种中年医师(55岁左右)跟我父辈的老年医师(70岁以上),我父辈的老年医师长
辈们,大多都有六、七户,甚至10~15户以上的地产(而且都是没贷款,或贷款已还清)
中年前辈这批,大概都只有两户,最多三户,而且多少都还有一点贷款要扛
至于原po朋友,30岁,标准的青年医师
我假设在2025年左右,能开个小诊所,做到月入50万好了(可能性很低,但我先假设做得
到好了)
以现在台北中古公寓这种动辄60万起跳,至少四年才能买一栋品质不怎么样的中古公寓;
如果要买有点中高产阶级该有的样子的公寓,请一坪抓80万起跳
而且不吃不喝这种没有意义的假设,并不能反应实情
把吃喝生活费、税金等考虑下去,上一代A级开业医师仍然能做到吃饱穿好玩爽之外,还
能以不贷款之态,一年买两户房
现代医师,大概吃好玩爽一点之外,必须乖乖扛房贷,才有机会用二十年的时间,买一户
房
另外,原po朋友的追求者如果是祖上没背景、没田产的白手起家型医师,就要祈祷其营业
诊所大楼的房东不能太精明。否则客人开始多起来的时候,就是房东笑着准备拟定涨租计
划的时候
我父辈的医师因为地价便宜,很多都是早早就买下自己办公创业用的诊所地产,甚至是爷
爷辈就准备好房,让他们用来开业,大部份不用担心被房东压榨的问题
我家以及同期医师长辈们多半也是,或者他们的岳父们帮忙出诊所地产;原po朋友家族在
这方面如果能帮得上,能提供这位青年医师一个能挡风遮雨的小房子来开诊所,成功晋升
医师娘的机率肯定大增
原po朋友先问问自己能扛着多少压力,包含被现任男友亲友指责的道德压力,以及来自追
求者父母可能的压力,确定都扛得住,再来想下一步
别妄想自己什么都不付出,就能坐着数钱,而且我可以保证你朋友这代的医师娘,不可能
像70岁那辈的医师娘那样轻松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