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 ,这篇是真实的。
我有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女性友人,并不是学校认识的朋友。
她长的很漂亮,虽不是顶大学历但身边永远一堆天生家境优渥追求者。后来她也嫁了年收
200以上的先生。
她先生的家庭学历都很好,尤其她的公婆都是交大毕业的人,她公婆的朋友甚至朋友、同
学的儿女也全都是顶大学历。
她刚结婚就曾经抱怨过一些让她很困扰的事。
就是要陪婆婆出席同学会,常常一个月要聚一次。如果有成员无法出席,他们还会乔时间
配合,一定要所有成员都出席,出席都必定是全家大小一起的那种。
活动的内容就是每个家庭做“投影片”分享最近家庭的活动,例如孙子考上了国外的什么
学校、拿到什么小提琴比赛冠军、拿到什么国外奖学金之类的...等话题。
投影片里完全就是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照片,或是分享去哪个国家玩,看到什么事情之类
的照片。
而每次这种活动的时候,她婆婆的朋友们都会问“啊你媳妇哪里毕业的?她唸什么的啊?
她兴趣是什么?,现在有工作吗?会不会什么才艺?”,诸如此类的提问
我朋友说 ,她都觉得自己很尴尬不好意思回答,因为她只是唸私校旅馆系而已...
于是她接下来陪婆婆出席2-3次后,她再也没有陪同了。主要是她也接不上任何话题,再
来就是她回答问题后,别人的反应也是“ 噢.........(然后沉默”,接下来就转移话题
了
。
所以根本也不需要加入什么妈妈群组,他们这群等级的人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就已经有自己
的人脉,也会互相分享、共享人脉群了。
因为结婚后而硬要找的群组,顶多只是“资讯分享群组”。
在你拼命加入这些群组的时候,以上那些群体早已就在里面。
※引述《ntuwalker (潮爽的! )》之铭言:
: 看到上面某位f大的,关于医师娘群组的,就想到我自己的家庭
: 父亲是70岁那辈的医师,周边出入的医师叔伯辈的多半是他们医院同期实习的校友,从
三
: 十几年前我唸幼稚园,有印象的时代开始,他们都一样有类似的实体交友群组(在那个
网
: 路还不发达的年代,没有这种虚拟网络群组,没什么装阔的嘴砲空间,你没钱,就是没
钱
: ,不用想混水摸鱼加入)
: 以下分享一下90年代中期,我国小、国中的医师群组生活见闻
: 通常这些开业医师群喜欢周六下午结束门诊后,晚上轮流约到自己家中聚餐(那年代通
常
: 周六早上到下午还要上课、上班),或者周日去打高尔夫球、看歌剧表演或约去一些高
尔
: 夫会馆让小朋友烤肉
: 所以这一关就先刷掉业绩或出身背景平平的医师,以上那些场地费都不便宜
: 即便是约家里,也要有一定财力,因为通常一次都是五、六对医师夫妇 + 小朋友(年
代
: 一般都是生两个),一次到场都是20多人,家里不够大,还招待不了这么多人
: 他们几乎每半个月都要聚一次,每次都要准备要价不菲的餐点。我妈妈是每次都弄怀石
料
: 理,害我后来以为怀石料理就是一般日式料理店都可以买到的平价寿司;另外一位家里
甚
: 至是有请专业的厨师,直接在家里现烤牛排、煮咖啡、调水果酒
: 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很简单。要准备美式烤牛排、调酒,只要当天下午上YouTube看
看
: 怎么做就好。但30年前根本不可能有电视烹饪节目能随叫随看让你学,一定要有专业厨
师
: 在现场做。而且那个年代连要买真正的美式酱料、酒,都不容易。不像现在到处都有西
式
: 超市或网购,一般平民是真的连美式酱料或西式调酒饮料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 如果是偶尔有那种要选议员的医师公会理事长等级的,排场会更大,通常就要约在高尔
夫
: 球会馆,上一两百人的场面都有
: 父亲周边最常出入的医师uncle们,有些是苗栗地主后代、有桃园名医后代(从日治时
期
: 爷爷辈就是医师,这种基本上就等于当地大地主)、有的是有公立高中校长等级的岳父
(
: 意即背后有政党资源,那种国民党独大的年代,能当上公立高中的校长,多少有政界人
脉
: )
: 这种实体群组,不会跟你嘴砲,也不用跟你设定什么入会标准,因为人家在饭桌上谈的
多
: 半都是他们医界或当代科技界的话题,或者聊国际旅游、名车(90年代初期,能出国的
,
: 哪怕只是偶尔去一次日本、泰国,都要有点经济水准,而他们这种医师群组通常是每年
寒
: 暑假都要至少出去一次)
: 财力不够的一开始就先刷掉,财力够但脑袋不够好,不够见多识广的,通常也没办法久
待
: 我就看过有位出身普通的医师娘,来过几次,每次都被无视,后来就比较没来参加了
: 长大后听妈妈讲,是说因为她出身普通,不像其他几个地主阶级女儿或本身是台大毕业
的
: 医师娘阿姨(那些出身好的医师娘阿姨们,在国外都有亲友,或至少都常常去国外旅游
)
: 。所以聊起以后送孩子到美国或加拿大唸书的话题时,这位出身普通的阿姨就搭不上,
后
: 来就真的被排挤(也不会像狗血台剧那样当面羞辱她,但就约聚餐的时候,不会再找她
们
: 家)
: 但是小孩子的压力也大,尤其上国中后,基本都会被比较,很像韩剧The Penthouse(
上
: 流战争/顶楼)里面演的;我在他们的标准中不算很好,因为他们多半有医界迷思。但
我
: 好歹有唸到公馆大学的管理学院,又有拿到美国Top 30的硕士,现在又弄到美国护照,
算
: 还可以的,没害我爸妈被踢出群组
: 不过这些医师uncle们也老了,多半都退休当房东或移居新西兰、加拿大了,也有一两
位
: 已经不在了
: 偶尔回首这些陈年往事,也满有趣的
: 只能说,我理解竹科妈妈群组想结交更高阶级的人,但方法要用对,不要一开始就用这
种
: 大剌剌的吹捧自己、贬抑他人的入群宣传方式,这会让人觉得她们的见识很井蛙
: 我在美国的留学圈、移民圈、公馆大学校友圈看过的顶尖富裕阶级,太多了,光研究所
同
: 学在硅谷可以组织的硅谷妈妈团就不遑多让了,那种真的一个月基本生活费两万美金起
跳
: 吧,竹科群根本没办法比
: 谦虚受益,是结交商界政界人脉的第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