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日快闪台北 特地去看了这个展
我没有看完 展览的方式跟我想像的有点不一样
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展览 展览的设计方式大概也是想呈现这样的概念
一进门看到大家在看着一个个树洞时 那个景象 很压抑 也很痛
每个当事人、当事人身边的人 一定也都是这样子过来的,甚至也可能还没走过来
有人亲手写了好长好长的信 只为了力求事实的真相还原
有的人画了几格简单的图 但这条路 画出这些心境的这条路 永远不能想像他走了多久
展场观众有男有女 信件的主角也有男有女
走出展览后转往信义区 去逛逛走走等吃饭
途中遇到一个做翻译的男生搭话
谈到是特地上来看家纯的展览 他马上知道是哪个展览
甚至还问我看过《第三性》吗?
内心觉得很意外居然还有男生能知道相关的书名
虽然只有小小聊了一下 但让我又多知道了一本书很有收获:P
这趟台北不管是展场或是这位男生 让我知道原来还是有蛮多男生知道这件事
而这些事 本来就不分性别 不该是性别对立的呈现
很多路总是走了很久很长 可是至少 已经开始在走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