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小朋友没有主见

楼主: transiency (transiency)   2021-02-11 16:20:01
※ 引述《s05550112 (透明独角兽)》之铭言:
我幼稚园时,把拔看到路边有玩具,
想让我自己挑,我也做不到。
我说随便,然后就我姊先挑。
最后就我姐挑哪个,我也跟着换挑哪个,
但我姐讨厌我跟她挑一样,
最后我爸为难,我姐生气,我不知所措。
几十年后,我来假装她跟当年的我一样。
说说当年的我为何看起来没有主见。
: 表妹现在幼稚园大班
: 她哥哥大她一岁
: 两个人完全是相反的个性
: 哥哥有主见也满活泼大方
: 妹妹不敢说话也很内向,这我觉得还好,就每个人个性问题,但主要就是她很没有主见
: 例如问她想吃什么,她就不敢说话
一个没有主见的可能性是“外部因素太复杂”。
譬如对环境敏感的小孩,
比起想要什么具体事物,
更想要的是“外界和谐”。
你以为开出选项AB二选一已经很简单,
怎么可能这样都做不到。
但想要达成外界和谐,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
譬如我会担心的是AB价格可能不一样,
对妈妈负担不同,我不知道哪个便宜,
甚至会不会完全不花钱会更恰当。
即使我妈主动问我要不要买,
我也会担心是否不买比较好。
长大才懂20元改变不了大人的世界,
但小时候只觉得大人为钱烦恼或吵架,
所以只要我尽量少花就可以减少一点冲突。
又或者不是担心钱的问题而难以决定要不要买,
而是譬如AB带来的后续麻烦哪个比较低?
譬如不同食用过程会占用大家时间,
或者后续垃圾处理麻烦度让家人不开心的可能性,
或者玩具使用、收纳和保管带来的麻烦度不同。
上述任何一项都可能会破坏“外界和谐”。
所谓的外界不和谐,在敏感人的感受是
即使只是一句“怎么滴到了”(弄脏环境给别人带来困扰),
“等一下要去哪?(发话人只是在规划接下来的行程)”
(听话的敏感人感觉自己耽误大家时间(...
这些都会参杂进敏感人的判断里。
为了避开这一切难以预期但有可能的不和谐与复杂度,
会因为不知道选一个风险最低,
或想干脆, 但怕都不选也会让家人不开心
(不然为什么自己说不知道时, 家人还是"逼"自己得选?),
所以就变得支支吾吾。
即使是早晚得吃饭这种选择,也会到不得已时才选。
小朋友无法理解:这迟早躲不掉啊!只会觉得能躲一时是一时。
: 后来给她两个选项,她也都先看向哥哥,哥哥选了她就跟着哥哥选
早晚会有主见,不用担心。
其实就是崇拜哥哥,或有从众需求的心理。
也或者说,因为前段叙述那样,
敏感人考量太多,被选择的复杂性压垮,
干脆别人怎么做就这做。
既然连哥哥不在都无法选,
可能被选择的复杂性压垮多一点。
: 想去哪里、要不要喝、要不要吃、要不要睡午觉这些比较基本生理需求的事情她都没有
: 主见,更不要说带她出去买衣服,让她选自己喜欢的这种事情了
你点出一个重点:
先不要给她太复杂的选择,
从比较简单的选择开始。
因为敏感人还有“非常复杂的内部因素”:
我到高中毕旅第一次可以自己挑自己衣服,
那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选....
后来逛了整个晚上整个夜市买了一套衣服,
说来也不算喜欢,只能说是可以接受。
喜欢颜色、喜欢前面看起来的款式;
不喜欢材质、不喜欢后面看起来的款式。
但因为再不买毕旅就要穿制服或皱巴巴的衣服了 Orz
只好在耗时整晚之后“将就”了一套衣服。
我高中时都只能这样勉强选衣服了,
我幼稚园时怎么可能有足够的
语言表达跟认知能力说出:
我喜欢“颜色”,但我不喜欢“材质”;
我喜欢前面“剪裁”(裙子模样),
但不喜欢背面的“设计”(裤子的模样)。
如果幼稚园时问我,
我大概只能在这么多复杂的模糊感受中说出:
我不知道。
如果你再继续逼我说,
因为超过我理解与表达能力所及,
一直做不到家人期待的情感挫折,
加上思考上的脑力负荷爆表,
我就会哭了.
然后家人就会说: 买衣服给你也要哭? 问你意见也要哭?
我就会更委屈 Q_Q
现在能清楚说出这些表达,
也是因为我看了一些别人对衣服的评论,
使用了“颜色、材质、剪裁款式”...用词才学会的。
但幼稚园时,没有人跟我说这些词汇啊...
就算我妈会买衣服给我,她也只会说:
这件很好看(抽象)、很可爱(抽象)、
尺寸刚好(具体)、很便宜(相对具体)。
因为问我意见,
我会觉得好看但不喜欢、可爱但不喜欢,
(好看可爱是东西本身客观上OK,但喜欢是主观上不OK)。
然而“喜欢”又是一个复杂的词;
因为就像那见毕旅时挑的衣服,
我既喜欢也不喜欢啊...
到现在买衣服仍旧不是我的乐趣,
而是读书一样困难的事情。
首先难的是,我要“感觉喜欢”。
等在逛完一整条街几十间店后,
我可能有机会喜欢1件衣服。
运气好时3-4件,运气差时0件。
喜欢后,要犹豫“是否适合自己”。
即使别人或自己客观上觉得好看,
但跟自己散发的氛围差太多也会不自在。
喜欢又适合后,
是不知道怎么搭衣服的困扰。
如果现有衣服至少有两种搭法可变换,
那就进入考虑价格与CP值,
还有是否有能穿的场合这些问题。
如果现成衣服无法搭要另外买,
甚至我不知道怎么搭这个单品,
我就会直接跳投降不买了。
感觉喜欢→考虑合适→考虑其他务实因素。
这整个流程下来,可能我一个下午逛街,
脑袋转不完的无解困扰,我已经累了,
但最后战利品0。
敏感人的脑袋运转的内容太多,
所以也很容易精神疲乏。
但因为空转后无可见成效,
所以会放弃很多事情,
省得又空转累死自己。
要让她练习决策,还是从简单的来。
: 比较严重的是,问她要不要吃饭、糖果饼干,她都不敢说,然后最后都边吃边哭(是真的每
边吃边哭,是因为勉强自己吃才哭吗?
哪种勉强?吃不下硬吃,还是不爱吃硬吃?
要不要吃饭的问题其实很奇怪。
三餐是一定要吃的,不是吗?
至少对小孩,多数教养会有这样的规范。
连三餐都可以选择不吃,
这样超过心理成熟度的过大自由,
心理学上发现,反而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焦虑。
另外心理实验也发现,
架上同类商品3-5项最刚好,
如果有13-15个类似商品,
顾客的购买率反而下降,因为决策困难。
给妹妹的选择,不要是“吃不吃饭”。
而是固定三餐时间,只有一定要吃的选项,
但她可以自己决定整餐只吃一口饭,还是吃到两碗饭;
她可以自己决定哪一盘菜要夹多少。
(容许不太过份的挑食)
有的父母会规定至少都要尝一口。
这个勉强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强迫高敏感小孩每种都试一点,
(她看起来是偏乖的高敏感,所以不会为了抵抗一口就发动战争XD)
她有了至少一次的尝试基础后,才有办法再做好恶判断。
如果不饿就少吃,饿就多吃,这个不去管。
想要吃的菜自己夹,如果只敢吃面前的菜也由她。
顶多就是每次放在她面前的菜色都不同,
等她有爱吃的菜但又放比较远时,
她就可以考虑要不要放胆去夹。
(没错,连这都需要胆子啊~~~敏感人Orz)
(所以要求她每种至少吃一口,也可以让她练胆子去夹远的食物)
餐间避免能止饥份量的零食,
在稳定的用餐结构下,
她会慢慢知道,想吃就要趁现在。
以及如果不想吃要承担的是什么?
如果用餐时间不稳定,
一个要不要吃的问题也可以很复杂:
我这餐不吃,下餐在何时?
光是不知道下餐的时间跟类型,
就可以让决策变困难,
因为另一个选项是未知数。
小小孩是要如何在未知中做选择?
零食,直接给她一个少量的试吃品,
至于她何时要吃试吃品是她的事。
让她知道想要更多可以拿到什么程度,
想要自己拿,不拿就没有。
如果总是忍不住多塞给她,
她就会继续被动等别人帮她决定。
: 我们问她事情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凶她,就是跟平常说话一样,甚至会因为她的个性而特
: 别温柔
: 但她就是不敢说话
: 她跟哥哥从小是给我妈妈带的,两个人的教育方式跟环境都差不多
: 有在想是不是因为哥哥太有主见才导致她不敢表达
: 所以也会特别先询问她、或是挑哥哥不在的时候问她事情
: 但依然完全没有效果......
可以Google“高敏感”
她的脑子里的思绪比你可以想像的复杂,
但思虑的范围又复杂到超过她现在
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或自我觉察度
可以说清楚的范围,
所以她无法自我解释。
: 虽然不是我的小孩,但也算是从出生就开始照顾的(我大她18岁),所以想问问看有没
: 有什么让妹妹可以愿意表达的方法?至少在基本生理需求上可以正常的表达......
1. 稳定的框架:
让她用经验法则知道,
她如果现在不选当下的东西(正餐),
等到下次可以选的时间是多久,有什么。
请不要“只是”跟她说下一餐是六小时后,
我幼稚园时还没有不懂何谓六小时。
或至少我不懂所谓的六小时中,
我对食物的渴求度会有怎样的变化。
要让她很明确地去感觉到,
每次餐与餐间的距离就是一样久,
那上次的决策如果让自己后悔了,
那次决策时就有办法调整。
(如果框架不稳定,她就无从依循,无法修正决策。)
也不要一下是家常菜,忽然下餐餐厅大餐。
因为我会不确定放弃眼前家常菜,
能否等到下餐餐厅大餐。
如果有大餐,最好有规则可循,
譬如每个周日晚餐固定。
2. 有限的选择+明确的选择内容+缓冲时间:
不要问我要不要吃零食,
尤其是我根本没尝过口味的零食,
我不知道怎么在不知道中选择,
我那时也不懂得策略,所以直接帮我策略。
直接给我一个试吃品说是给我的,
告诉我,如果我想要,我可以现在吃,
又或者我可以等之后想吃再吃,
总之我不需要马上吃。
等我吃过以后,我才会知道想不想要。
换言之,新品时,只给我自己选何时吃
(其实就意味着我不吃也行,
零食通常有效期限都很长),
而不要问我要不要吃。
因为敏感人对于新品的尝试也需要时间做准备。
当下要我决定,我会说不要,或说不出来。
因为我也不是不要,而是只是现在不要。
因为我需要跟新东西培养某种熟悉感,
才能开始不排斥的尝试。
你问我要不要?
以我现在的心智能力来表达就是:
我想跟物品培养有点熟悉度跟接纳度后,
才能感觉到自己想不想要,
才有办法决定我要不要。
但幼年的我哪说的清?
上述的感受还是我长大咨商后,
对自己的复杂心理觉察变敏锐才说的出来。
好啦!我现在自己说得清了,
但我也不可能真的用上述的方法跟朋友说;
觉得朋友会觉得我有病吗。
所以像分我吃零食时,我通常是说:
(1) 我等一下再吃 (先跟新事物培养一点熟悉度)
(2) 等一下后是, 我吃一口就好 (渐进接受新事物)
很偶尔才有
(3) 我要更多 (试过后真的很喜欢)
通常我对新事物的接纳是需要磨合的,
几个有助于磨合的因素:
(1) 心理准备时间
(2) 自己多摸几次, 增加自己与新事物的交流 (实质的用手触碰, 不只是看)
→所以有些商家会劝诱你拿商品、试吃、试穿.
这有助于(敏感)人对新事物的接纳度
(3) 自己心理情感上亲近的人接触新事物
→同一个零食, 好友爱吃, 我从看到食物到试吃第一口的时间就会缩短.
3. 暂时避免给予复杂的选择
在整家店里挑自己喜欢的衣服,就是复杂选择。
如果她做得到,当然可以,
但如果做不到,不要勉强她思考。
即使是现在,
我也只是逛第一轮先挑喜欢的,
第二轮再从喜欢中思考要不要买。
但如果按照我们问小孩购衣选择的模式,
通常是拿起一两件衣服,
问喜不喜欢就等于买不买...
这种问法,我现在照样脑袋打结。
对非敏感人来说,
喜欢与否是简单的二选一是非题。
但对我来说,不喜欢很好回答,
但喜欢很难回答。
如前面说过,喜欢是一个复杂的东西;
我可能既喜欢又不喜欢。
但喜欢以后,我对它的接纳度又是一个问题。
一样前面说过,影响接纳度速率的因素很多。
有时我要重复摸两三次,试穿两三次,
再回家想两三天,
经历这样反复跟新物件身心情感交集的过程,
我才能说出:
对,我喜欢它并且能够接纳它成为我的一部分。
然后才进入搭配跟场合跟价格等考量
作者: sirloin (Sir. Loin)   2021-02-11 17:31:00
呜呜太精辟
作者: Muratlo (宗艺)   2021-02-11 17:40:00
精辟
作者: vaniakure (栗子一颗)   2021-02-11 17:53:00
好文推一下,自己也算是高敏感的人,我妈说我小时候超难搞
作者: c93203wj4 (海胆儿)   2021-02-11 19:58:00
推详细!有些状况又符合小时候的我,现在已经可以比较接受自己了
作者: s05550112 (annie)   2021-02-11 21:35:00
谢谢你的回答!我会试着更换位思考,多给妹妹时间和空间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