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都是莽夫的错?加害vs.被害标签对立下,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1-01-17 17:24:42
※ 注意!每人每日限发一篇新闻。
新闻标题:
都是莽夫的错?加害vs.被害标签对立下,被遮盖的“家暴相对人”
新闻内容:
https://i.imgur.com/veKssmu.jpg
鸿展(化名)与妻子10年来的暴力循环,背后有着原生家庭、精神疾病、酒瘾、生活方式与
价值观等盘根错节的议题,也反映日趋复杂的家暴成因与样貌。不过在大众的认知当中,家
暴相对人的样貌,时常被单一的“莽夫”标签掩盖。(摄影/余志伟)
2014年1月,一辆35吨大卡车撞进总统府大门,驾驶张德正因家暴伤害案与前妻对簿公堂,
官司败诉,孩子监护权判给前妻,满腹认定司法不公的怨气,成为冲撞总统府的导火线。事
发后,张与前妻仍互控对方不是,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家暴受害者”。
一桩家暴案,撞出总统府史上最严重的攻击性维安事件,也撞出台湾家暴防治体系的倾斜与
不足。家暴成因复杂,暴力冲突时常是双方互动的结果,“被害人”也需要自我觉察、调整
,另一方的“相对人”则未必是单方面的施暴者,相互施暴比例有增加趋势。但在事件进入
家暴防治系统后,被区分为“加害/被害”的当事人却易陷入二元对立,加害方除了资源相
对匮乏,以女性性别经验出发的政策设计,常让男性比例较高的“相对人”感到格格不入,
社会贴上的“莽夫”标签,深化他们对处遇系统的排拒。家暴脉络没理清,暴力无法断根,
在相对人心中留下的,往往是对体制的不满,以及“司法不公”的控诉。
采访进行到一半,鸿展(化名)的手机铃声响起,沧桑嗓音唱着:
“总有太多男人的痛、难忍的痛,难说的话放在心中,矛盾地怕被人看穿,又渴望谁懂,坚
强是刻意整理好的妆容 ”
问鸿展这首〈上了年纪的男人〉歌词,是否代表他的心情?他答不上来:“听到这副歌很有
感,马上载来当铃声。”
36岁的鸿展是台南的工程小包商,与妻子小芸(化名)结婚10多年,2010年起陆续有家暴通
报纪录。若只看数字,这是丈夫殴妻、10年来屡次再犯的案件。
“单就行为,我承认打人就是错,但动手背后有原因,”鸿展说。
从个案看家暴者的复杂处境
鸿展刚出社会时开卡拉OK店,小芸是他干妈的女儿,也是店内常客。“有天干妈打来说小芸
喜欢我,问我能不能照顾她。我知道小芸的过往与处境,就答应了。”
小芸曾遭生父性暴力,虽有看身心科服药,但创伤未愈,缺乏安全感。鸿展形容自己也像颗
没有家的皮球,幼时每当分居中的父母起争执,父亲就将他从母亲身边带走,“其实父亲不
需要我,只是想气我妈,每次住他家,我都睡客厅或狗笼。”他曾步行三天三夜,从父亲家
逃回母亲的住处。
两个受伤的人走到一起,交往隔年,女儿出世,看到孩子的笑脸,鸿展终于有了家的感觉。

从经济、家务到交际,小芸都很依赖鸿展。她想维持被呵护的恋爱感,鸿展期盼她担负妻子
、母亲的责任。双方期待落差,加上小芸的忧郁症在产后恶化,夫妻关系出现裂痕。小芸以
酗酒填补不安,甚至以死要胁鸿展的陪伴。
鸿展也会应酬饮酒,有时带小芸同行,酒醉后小芸言语攻击,鸿展回以肢体暴力,“她讲不
听啊!”
小芸受暴后会报警、离家,扬言离开鸿展独立生活。但她对社工转介的就业与咨商资源意兴
阑珊,盘缠用尽或夫妻和好后就返家。
鸿展不满每天回家就看到满地空酒瓶,小芸怨怼鸿展没看到自己想改变的心。两人互为彼此
的加害人与被害者,分合次数数不清。
两人的女儿分别就读国二、大班,都是家暴目睹儿,鸿展觉得亏欠女儿,又怕小芸无依无靠
,满心纠结,却坚持家丑不外扬。“我和朋友聊天聊地,就是不聊家。”
碍于“家丑”不愿求助,暴力循环10年才接触相对人服务
https://i.imgur.com/DngsFsI.jpg
法官受理保护令声请时,可裁定相对人接受“加害人处遇计画”,到医院或机构戒瘾、做精
神治疗、认知教育辅导等。家暴循环10年间,鸿展不曾被转介相对人服务,也因妻子未声请
保护令,不在相对人处遇计画的对象之列。图为相对人认知辅导教育团体的模拟画面,非事
件当事人。
(摄影/余志伟)
前年鸿展发现小芸外遇,“后来我去咨商,老师把纸折成房子,一掌拍下去。被拍扁的房子
,就是我当下的感觉。”
两人关系恶化,某天小芸带走两个女儿,撂话不再回来,顿失人生动力的鸿展烧炭自杀,所
幸被救回。由于鸿展的轻生主因是家庭冲突,他被转介给承接台南暴力相对人家庭关怀服务
的“耶底底亚家庭关顾协会”。家暴循环10年,这是鸿展首度接触相对人服务。
什么是“家暴相对人”?
意指家暴被害人通报后,案件另一方的一当事人。相对人并不代表是单方面的施暴方,有时
也有互为相对人的相互施暴情形出现。
“我们家的社工来来去去,也有自杀关怀访视员,有些只是打通电话,人都没见过,我能跟
你谈什么?没实质关心到我,又能帮我什么?”鸿展的心声,反映台湾助人工作者资源有限
、案量超载下,无从细腻处遇每个个案的现实。当耶底底亚相对人个管社工彭若昕来到鸿展
家,鸿展以为只是行礼如仪的家访,“想不到彭社工隔天打来说还聊不够,要再跟我约。”
彭若昕发现想维系家庭的鸿展有许多苦楚,两人每次碰面都聊2、3小时,平日常传LINE关心
。这是鸿展头一次大吐苦水,“很纾压,而且彭社工会从言谈察觉我的难处,主动问有哪些
地方能帮忙。”女儿们的台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儿童保护社工林佳慧,则是另一
位愿意花时间理解鸿展,协助连结资源的人。两位社工的陪伴,让鸿展打开心门,“对我来
说,这就是有意义的介入。”
有人能讨论困境与需要后,鸿展开始思考跳脱关系泥淖。他去年与小芸离婚,虽仍同住、时
有冲突,但他正在咨商、参加戒酒门诊,希望从改变自己开始,让安置中的女儿能早日返家

鸿展与小芸的经历,照见今日家暴案件的复杂样貌。
亲密关系暴力从男性权控移转到情境式暴力,互为相对人比例增
《家庭暴力防治法》公布施行23年,在建立通报意识、生活压力增加、家暴预防措施成效有
限等因素下,家暴案件通报量逐年攀升,卫福部统计2019年近13万件。去年疫情,人们待在
家时间长,案量更比前年增加36.5%。
占通报案量5成的亲密关系暴力向来是家暴案的大宗,但在暴力本质上,已与当年催生《家
暴法》立法、妻子遭丈夫长期凌虐,愤而反击的“邓如雯杀夫案”不同。从前“性、疑心、
暴力”被形容是家暴危机的金三角,现在“金钱、子女教养、药酒瘾、身心疾病”等都是暴
力成因。
“早期亲密关系暴力本质是权力控制,这20多年间,性别平权进步不少,权控案件比例慢慢
降低,”卫福部保护服务司科长陈怡如表示,现在呈成长趋势的是“情境式暴力”,伴侣面
临子女教养、亲属相处、经济就业等压力情境时情绪高张,其中一方以暴力因应,被害人与
相对人的权力并没有那么不对等。
什么是“情境式暴力”?
根据社会学家Michael Paul Johnson的研究,亲密暴力分为4种类型,发生的比率依序为情
境式暴力(50%)、亲密恐怖主义(25%)、以暴制暴(18%)、互控型暴力(7%):
“情境式暴力”(situational couple violence)
由情境诱发,当双方情绪高张,其中一方以暴力行为因应, 有时乍看下与亲密恐怖主义类
似,但双方没有权控关系,也不是以暴力行为掌控对方。
“亲密恐怖主义”(intimate terrorism)
为异性恋关系中男性对女性施加权力控制的暴力型态,这是多数人对亲密暴力的印象,也是
女性主义理论中论述的亲密暴力样貌。
“以暴制暴”(violence resistance)
泛指受暴方为反抗对方的暴力与控制采取的暴力行为,目的是反制而非控制。
“互控型暴力”(mutual violent control)
双方的行为都有暴力与控制本质,且都符合亲密恐怖主义特征,是最少见的类型。
从性别比例来看,家暴相对人仍以男性居多,但近10年间,女性相对人比例从17%增加到26%
。另据卫福部保护服务司统计,成人家暴通报案件中“互为相对人”的比例增加。2018年占
通报量的15%,2019年近20%。
“有时很难界定被害人与相对人,”台南市警五分局家防官吴宜珊坦言,有些案件是一方长
期精神暴力,另一方最终动手,精神暴力那方通报成为被害人;或两造都施暴,却只有一方
通报;因个案精神议题引发家暴者在所多有;也有为了让自己在孩子监护权官司上取得优势
而声请保护令的案例。当双方各说各话,就得询问同住的家人或小孩厘清冲突全貌,她也会
提醒两造都要自我检视,不能只要求一方检讨改变,否则只会在通报端“无限进案”。
“乍看是互为相对人,但暴力的成因不能这么容易简化,应该看到父权文化不只伤害女性,
也同时伤害了男性,”励馨基金会社工咨商部处长李玉华强调,互为相对人增加的原因仍需
研究,女性相对人的成长,也不能直接归因暴力已不分性别,更不代表权控关系已从家庭淡
出。当逐渐失去特权的现代男性还在寻找定位,父权文化仍不断施压,感到地位滑落、powe
rless(失权)的男性试图以暴力扭转处境,女性为自保以暴力防卫,表面是相互施暴,共
通敌人仍是父权文化。
细究加害、被害人的成长历程,许多人过去有在家庭关系中受伤的经验。耶底底亚相对人个
管社工张钧然表示,例如家暴反复循环的家庭有界线不清问题,一方太越界侵犯,一方太能
忍受,回溯原生家庭可能父母失和,孩子不见得目睹暴力,却会过度忍耐,或得尽量大声,
让自己在大人的冲突中被听见,甚至压抑情绪,戴着面具两边讨好。
“遗憾的是,界线不清的人,找到的对象也会是界线不清,”耶底底亚督导王如曼说,“他
们都是没被爱够才会变这样。”
投入家暴相对人服务13年的旭立文教基金会,承接台北市东区、新北市白丝带学习中心以及
高雄的相对人服务。旭立专案部主任彭淳英表示,无论暴力样态如何变化,从双方互动厘清
暴力成因、避免重演才是处遇重点。
相对人服务现场:没听过、不情愿、对待社工很矛盾
https://i.imgur.com/l5OBZ2t.jpg
台南只有3名相对人个管社工,耶底底亚家庭关顾协会社工彭若昕(右)与张钧然是其中2人
。张钧然服务范围为曾文溪以北,彭若昕则是全台南跑透透。(摄影/余志伟)
但在制度设计上,受暴方的心声较易在处遇过程中被主动倾听,相对人通常不会受到积极服
务,资源与被害人相比落差悬殊,也少有人主动了解他们的心声。
以保护受暴者为出发点的《家暴法》,服务以被害人及其未成年子女为主体。家暴通报后,
县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家防中心)社工第一时间主动联络进行个案管理服务
,评估确认开案后,从紧急短期庇护、陪同出庭、生活费与租屋补助、目睹儿少、中长期庇
护、自立方案、后续追踪等都有较连贯的处遇机制。
多数县市的相对人服务委托给民间单位承接,个案来自警局、医院、家防中心等网络转介,
偶尔有极少数的相对人主动求助。服务项目依地方预算与方案目标有所差异,常见有保护令
庭前讲座、咨商、生活补助、法律咨询。但这类个管式服务的转介没有强制性,许多相对人
根本没听过;相对有限的经费加上相对人的负面标签,愿意承接的民间单位有限,且时常更
替。
将施暴者与受暴者隔开的制度设计,原是为了终止暴力,为受暴方连结社政资源,施暴方进
入司法与卫政系统矫治;却让当事双方被切分为“加害”与“被害”对立角色,社会普遍认
为加害者、特别是男性“莽夫”要为暴力发生负主要责任。
抗拒反应:“结婚没?生小孩没?不然你懂什么?”
此外,相对人、受暴者的社工人力落差极大。以成人家暴年通报量约6,000件的台南为例,
受暴方由家防中心4位督导、26位社工负责,由于案量庞大,另委托二线单位协助。强化社
会安全网计画上路后,台南有精神疾病列管的相对人由29位心卫社工接手;绝大多数无精神
议题的相对人,全市却只有3位委外单位的个管社工负责。社工人力紧缺加上载案量有限,
台南9成相对人仍落在服务系统外。
在社会负面标签下,相对人受助意愿很低。王如曼说,“当他们的标签叫相对人、加害人,
对服务都是抗拒的。”
面子问题也让男性为主的相对人拉不下脸求助,有个案因保护令的迁出令回不了家,宁可睡
车上,就是不愿投靠亲友或接受社工安排的旅社。“接受关心让他们觉得矛盾,有终于被理
解的感动,又觉得自己变弱势,”彭若昕说。
内心冲突化做对社工的挑衅,“结婚没?生小孩没?不然你懂什么?”是相对人应对社工的
起手式──草根性格的飙三字经、拿扫把赶人;高社经地位者质疑社工专业,认为自己才是
对的,观念很难松动。
有强制性的处遇计画,常被视为额外惩罚
在相对人处遇中,唯一有强制性的是“加害人处遇计画”(注)。法官受理保护令声请时,
若发现相对人符合药酒瘾、罹精神疾患、习惯性施暴、暴力行为严重任何一项,可在保护令
中命相对人接受戒瘾、精神治疗、辅导等。不遵守、时数不足或继续恐吓施暴可移送地检署
。每年核发的约16,000份禁止实施家暴保护令中,约2成相对人须完成处遇计画。
以卫政系统为主的处遇模式,看在许多相对人眼中是额外的处罚。抗拒的源头,有时源自保
护令审理时不被理解的经验。
牵着一双稚龄子女来受访的毅凯(化名),2年前发现妻子外遇,某天深夜,妻子提出离婚
,并要带走仍在睡觉的孩子,毅凯上前拦阻,两人发生肢体冲突。
“说来好笑,是我载她去报警的,” 在警方陪同下,毅凯的妻子回家收拾行李离开,并验
伤声请保护令,指控毅凯将她压在地上掐脖子。
“我们有拉扯,但她比我高大,我怎可能掐住她?”毅凯觉得法官偏袒妻子,再说妻子也咬
伤他,法官却采信是正当防卫,认为毅凯的意见都是片面之词。“法官根本不管前因,只看
后果,”他认为就算法官不相信相对人,审理过程应该纳入相对人社工的辅导纪录。
法官除了核发保护令,还裁定毅凯须接受处遇计画,上24次、将近1年的认知教育辅导,那
时他因升迁需要利用晚上进修,完全被处遇计画打乱。
“第一个月很抗拒,觉得为什么太太就不用来上课?而且一堆法条,和我同堂课的阿伯们都
听不下去,”后来老师带大家套用自己的经历,课堂才热络起来,“听到有人口角就被通报
、有些人被对方耍手段激怒 除了学习如何不再犯,也有点在互吐苦水。”
当日的冲突后,毅凯也有去医院验伤,问他为何不也提保护令? 他答:“男生比较会忍,
被咬一下也没天崩地裂。而且要照顾孩子,不想跟她耗。”他想再与妻子谈谈,但保护令规
定他不能有“非必要联络行为”,两人最终离婚,妻子再也没回来看过孩子。
不过毅凯能理解法官的裁决,“宁可从宽认定家暴成立,也不要发生无可挽救的事。”
现行家暴防治网,与社会眼光该改变的事
在耶底底亚负责相对人处遇团体的王如曼表示,施用暴力的背后时常是为了夺取权力,相对
人感到法官让他丧失权力,又要求他上课,态度都很被动,常认为是延伸处罚、处遇人员是
法官派来的。好处是团体的异质性高,大家可以讨论,有些治疗师说破嘴的建议,同侪说一
次就听进去了。
“相对人最常抱怨《家暴法》只保护女性。跟他说男性也能用,他们就会说家丑不外扬,”
王如曼说,建立关系后,原本剑拔弩张的男性,就会抱怨他们这辈子有多忍耐。男儿有泪不
轻弹的文化,压抑男性的情感表达。
阳刚文化下的男性经验、观点和关照,不应被忽视
https://i.imgur.com/TX86Gbs.jpg
对在《家暴法》立法前出生、在父权文化教养中成长的男性而言,《家暴法》这个近20年性
别暴力法制化的法令让他们感到陌生。但当他们诉说心中的讶异不满,却常被淡化为是“个
人问题”。(摄影/余志伟)
研究亲密关系暴力的屏东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廖珮如认为,台湾家暴防治政策建制
过程以女性的性别经验为主,处遇流程中较缺乏关照阳刚文化形塑的男性经验,造成男性相
对人对体制怨怼不满。近年各县市已逐步推动不同类型的相对人服务方案,然而阳刚文化与
男子气概的观点仍需加强。
廖珮如与中山大学西湾学院博雅教育中心教授唐文慧曾在研究中访谈婚姻暴力男性相对人,
发现相对人普遍强调自己爱家、希望有完整的家,遭通报家暴事件后,多半认为太太与不了
解他家处境的政府与专家才是家庭破坏者。虽被通报为施暴者,相对人也认为他们没那么暴
力,将自己的施暴原因归咎于太太犯错;核发保护令与参加处遇团体的过程,则认为太太也
需要改、为什么太太不必上课?从而认定家暴防治网络的处遇是家庭解体的原因。
廖、唐两人认为,这些说法看似在为暴力行为开脱,但《家暴法》是近20年性别暴力法制化
的新产物,成长于《家暴法》立法前的男性不清楚家暴的行为定义,对家暴背后的性别暴力
概念感到陌生,却已在父权文化教养下建构出“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分工理想图像
,一旦太太不符合他们的性别角色期待,就可能合理化自己的施暴动机。
但当男性相对人诉说讶异、不满,常会被专家淡化为是“个人问题”,难以照见相对人生命
经验与法制化历程交织下,“不符性别平等观念”男性内心的情绪感受。若处遇计画未能协
助他们思索婚姻中性别价值观的社会变迁,协助他们学习较平等的亲密关系实践,《家暴法
》就会成为他们口中太太拿来对付他们的恶法。
“当我们谈性平,要看到族群与阶级的差异,像是劳工阶级的亲密关系实践,可能跟中产知
识分子不同,”廖珮如建议,现行家暴防治网络可更脉络化地理解婚暴男性的性别价值观及
婚姻经验,考量父权社会中的男性并非同质的群体,并顾及阶级、世代等差异,设计有效的
个别处遇计画。
破碎化的分工体系,个案家庭被“五马分尸”
家防系统横跨警政、卫政、社政、教育等,不过目前只有保护性社工和心理卫生社工有“共
案模式”──两造以家庭为核心视角拟订家庭处遇计画,排定服务优先级,必要时到案家
共访──其他网络就没有这样的合作机制,得由处遇人员自行联系讨论。行政体系的分工破
碎,光横向联系就很耗时,处遇时不易以家庭或婚姻关系为重心。
实务上,若家暴家庭议题复杂,甚至会多达5、6个社工,除了相对人、被害人,还可能有更
生、毒品、目睹儿等。若执行得好,家庭能被全面被照顾,但当社工们的目标发生冲突,究
竟要听谁的?有社工形容,这对服务家庭而言是“五马分尸”。
处遇人员对相对人的刻板印象与价值观落差,则常让服务陷入困境。常见的观念冲突,包括
相对人社工认为有共同访视、了解个案家庭状况的必要,被害人社工则忧心人身安全问题不
愿共访。另有观念认为“不能检讨被害人”,但冲突是双方互动产生,要处理关系问题,就
不能只看谁是相对人。
彰化县政府社会处从2012年起开展家庭暴力相对人整合性辅导服务,迥异多数县市的相对人
处遇交由卫政单位执行,彰化县的执行单位是社会处,由亚洲大学委办,有1名督导、6名社
工服务相对人。由于长期合作,家防社工与相对人社工熟悉,也有较多共访案家的机会。
彰化县政府社会处督导洪育景说明,在服务设计上,保护令开庭前,社工会主动联系相对人
讲解法庭流程,同时了解个案状况,及时接住有需求的个案。相对人的社工关怀访视辅导,
会在不影响被害人人身安全前提下进行,并经常与被害人社工共同评估,提供资源连结。保
护令裁定的12/24周处遇团体,一般由心理师、咨商师带领,彰化则由相对人社工进行,有
丰富进入案家服务的经验,能更贴近相对人的思路。
摘下“相对人=犯罪者”的有色眼镜
除了事后的补破网与老生常谈的家庭、性平教育,耶底底亚目前也在台南市溪北地区的4所
学校带青少年家庭支持性团体,陪伴家庭有状况的青少年从团体中培养自我认同,理解家庭
冲突、思考如何面对冲突。
“一听就知道,这群从小看着暴力长大,来自单亲、隔代教养、重组家庭的孩子,现在也用
暴力处理关系,”负责带团体的彭若昕说,希望及早带给孩子性平观念,为孩子充权(empo
werment)当他们面对自己的人际交往、亲密关系时,不要再复制上一代的模式。
最困难却最基本的,是摘下“相对人=犯罪者”的有色眼镜,看见这个群体在暴力表象背后
的多元性,让处遇人员服务时不再那么逆风前行,也有助相对人敞开心门受助。
“民众会问我们服务打人的人可以干嘛?打人的人为什么要有社工?我们不是认同施暴,而
是当相对人停止暴力,家庭就会安全。如果只是把被害人送到安全的地方,不处理施暴者,
暴力循环就不会断,”彭淳英说。
新闻连结:
https://www.twreporter.org/a/domestic-violence-the-respondent
心得:
最后一篇了
复制一半谷歌还当机……
希望大家可以看完
※ 根据板规9,需附心得至少二十字繁体中文字。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1-01-17 17:49:00
女犬份子:不管啦,反正男性都是得利者,这报导没有女犬价值
作者: tonist9808   2021-01-17 17:55:00
看完了 但打老婆的脑袋终究是妳要照我想的当个好老婆不然我就两性凭的破观念阿
作者: veneer (Delay)   2021-01-17 18:06:00
施暴者在面对现实与期待不符合时无法好好调适 将之怪罪于另一半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1-01-17 18:18:00
3楼5楼马上完美示范
作者: lunanightcat (竹子)   2021-01-18 20:33:00
这真的是互相伤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